商务合作、人才招聘、投稿、项目合作请联系小助理
lemonvc-MXL(微信)
service@lemonvc.com(邮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发射。这背后是多家科研单位的智慧,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付出,今天就来看看这次成功背后有哪些大学的力量。
国防科技大学在“嫦五”奔月的任务中,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设计与研制,为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任务贡献出科大力量。嫦娥五号即将开启“挖土”之旅,中国将实现首次机械臂表层月壤自主采样。国防科技大学于起峰院士课题组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基于视觉引导的月面采样位姿测量方案,相当于给执行任务的机械臂装上一双“慧眼”。国防科大载人航天任务规划与系统仿真课题组针对上升器与轨道器(含返回器)的环月交会对接任务,展开科研攻关,研制了相关模型和软件。国防科大张青斌团队建立“嫦娥五号”降落伞回收系统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快速分析模型。
“长五”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李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85级本科生。“长五”总指挥王珏,是北航2009届博士毕业生、宇航学院兼职博导。副总设计师杨虎军,是北航1995届空间飞行器与应用专业毕业生。北航材料学院王华明院士团队的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成果应用于火箭研制。航空学院吴大方教授团队为火箭热防护方案进行关键性的地面热环境试验。宇航学院蔡国飙教授团队开展了长五火箭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和YF-77 氢氧发动机的仿真和多学科优化设计,以及火箭二级底部羽流热效应分析、布局优化等研究。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寿根副教授团队完成了嫦娥五号着陆缓冲装置动摩擦力与时间、缓冲柱运动位移关系的试验测试工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王春洁教授课题组参与嫦娥五号着陆器着陆缓冲机构展开过程稳定性分析、冲击动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分析、多探测器系统的力学分析等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担任嫦娥系列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并是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孙泽洲担任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赵淳生院士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此次应用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航空学院聂宏教授牵头的空间结构机构团队承担了着陆缓冲机构柔性体建模和着陆冲击计算等任务。魏彦祥,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推进子系统主任设计师。
嫦娥五号直接影响自主采样任务成败的表取采样视觉信息处理系统,正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郑南宁院士指导下的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空间视觉团队完成,项目负责人是王飞教授。
李东作为“长五”系列火箭总设计师,1989—1990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张洵颖,承担探月工程三期关键技术攻关任务,负责研制了某型抗辐射宇航系统芯片,作为嫦娥五号采样封装控制器的主控处理器在型号中得到应用。屈崑,在嫦娥项目中,屈老师对上升器底部受火箭发动机燃气冲刷的热流进行了计算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作为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飞控专家组成员参与嫦娥五号探月工程计划。肖龙教授还参与了嫦娥五号科学目标的论证和采样点的选址工作。李大佛教授团队和段隆臣教授团队曾参加了部分钻探方案设计和钻探模拟试验等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专为嫦娥五号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将参与国家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项历史性的研发工作由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率领团队共同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理大工业中心暂任总监谭惠民博士。
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吴波教授也通过创新技术研发,进行高精确度和高解像度的三维地形测绘及地貌分析,研究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协助选取嫦娥五号的着陆点。
“嫦五”的总设计师杨孟飞,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校友,现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此外,还有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秀校友参与其中,为大家点赞!
声明:文章来源于辽宁文都教育、搜狐网,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进入专家人才服务网,浏览更多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