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为什么这么好看?没有他,是不行的!
这个火热的暑期档,佳片云集,优秀的国产电影辈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绣春刀II:修罗战场》 。
2014年它的亮相,惊艳了无数观众。时隔三年,它再度回归,依旧保持第一部应有的水平,且更加精益求精,目前豆瓣评分7.6分,高于前作0.1分,打破了续作一般不如前作出彩的定律。
今天我们来从这部电影的动作本身谈起,为大家介绍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位主创、与导演路阳一起造就独特“绣春刀”式动作美学的动作导演——桑林!
《绣春刀》系列里的动作场面,冷静凛冽,动作干净迅猛,气氛剑拔弩张,节奏紧跟情节的起伏,有一种暴烈而冷酷的美感,极富感官冲击力,观赏性上佳。这是桑林费了很多心思,最终寻找到的美学风格与创作方法。他以武学兵法为写实依据,拓展动作的观赏性,在镜头呈现的设计上更加商业化;同时注重在商业电影的语境下,考虑观众的感受,以期能够满足更多观众的欣赏习惯,这也是桑导演的一个创作习惯。
《绣春刀》剧组成员都亲切地尊称他为“桑指”。
与武术结缘
桑林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加上顽皮,于是与武术结缘。他武术练的好,进了陕西省省队,拿过很多冠军。后来他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却出乎常人意料的选择了中文系。他希望自己不拘泥于武术、体育方面,要求自己全面的发展,学习更多方面知识。
“文人武指”的他,身体力行,在近日将自己多年创作的一线经验、所思所想,结合理论,汇成了一本专著——《电影动作设计》(本书即将于8月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戳书名即可了解本书详情)。
像现在许多武行一样,桑林也是从最底层做起——替身演员。他第一次参与的是中央电视台96版的《水浒传》,给武松、林冲做替身。这个既熟悉又陌生影视武打圈深深的吸引了他,于是一个小梦想开始萌芽。第二年,他用攒下来的辛苦钱到电影学院研究班进修,郑洞天、张会军成了他的老师,从那里,开启了他后来扎实而丰富的电影武术人生。
驰骋国际影坛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片兴盛,香港武术四海皆知。许多内地专业武术人才南下闯香港,桑林也跟着这波热流,做起了弄潮儿。
大陆武指要想要打入香港影视武术圈,难上加难!不善言谈与人际交往的桑林,在前两年里,一直默默无闻。但他的勤奋刻苦与出众的武术才能,最终打动了前辈,前辈的提携使他得到了导演元奎的器重。此后,他跟着师父元奎十载,从香港到好莱坞,驰骋海外。
桑林在提到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在跟元奎的十年里闯荡东西,开阔了眼界学了很多经验,为如今的拍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要感谢这十年的缘份。”
2000年,桑林参与吕克·贝松监制的好莱坞电影《非常人贩》系列,好莱坞动作硬汉动作明星杰森斯坦森与女演员舒淇搭档出演。彼时杰森并不出名,桑林教他学中国拳。
元奎任本片武术指导、桑林担任武术设计组成员,并且还是杰森的替身,动作戏份颇多。在一个东方人极少的纯英文剧组,这是非常难得的。桑林提到,这一次的拍摄,是中国动作电影人将动作拍摄经验西传的开始,也是东西动作动作电影交流的契机。
到了2004年,《非常人贩2》的时候,桑林开始担任武术设计,仍旧为杰森替身。
提到杰森,桑林说:“杰森实诚,认准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拍过的镜头,不满意,重拍。”
2005年,他在元奎导演的《生死格斗》中任武术指导,并出演其中角色。这是一部带有强烈游戏色彩的电影,桑林所设计的动作充满了格斗感!
2008年,桑林担任大型古装电影《赤壁》下集的武术指导。电影场面宏大,演员人数动辄成百上千,调度非常难。拍摄历时七个月,期间种种挫折,但都顽强克服了。吴宇森导演送桑林一瓶酒,上面写着“坚持”二字!
史泰龙与桑林
2009年桑林跟随元奎导演,参与由史泰龙主演、硬汉动作明星云集的《敢死队》,主要负责李连杰的具体动作设计。桑林提到,史泰龙先生做导演拍戏很随意,有点不像好莱坞拍片的模式,比较像中国导演拍戏的方式,比较随性,控制欲强烈。在片场,他要求所有演员必须亲自上阵拍摄惊险的动作场面!
与桑林合作过的制片人张家振曾说过:桑林的武打更多的吸收了美国好莱坞的理念与方式方法。桑林是国内非常有潜质的武术导演,也是将来我们国家又一代新的动作导演的代表。
劈出新境界的《绣春刀》
在《绣春刀》动作设计之初,导演路阳向桑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电影要跳出香港武侠电影的传统动作设计,避免套招,避免飞檐走壁,而要特别“写实”、让观众有临场感,动作更有节奏感!这与桑林所喜欢的写实有力量的动作风格不谋而合,而且他的强项正是现代动作设计。
桑林在后来的设计中,在不破坏动作美感的情况下,注重动作节奏与剪辑分切的效果,注意突出演员面部表演动作。“观众在《绣春刀》里实际上看到的是现代打斗的形式,再结合我对传统武术的探索研究,是融合之后的产物。”
他认为,动作戏实际上也是文戏的一部分,也在一起推动人物和剧情,塑造人物的丰满性,动作是没有对白的一种语言,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于是在《绣春刀》定了写实的基调后,如何将文戏武戏达到完美契合,以及镜头如何视觉化呈现,是他主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萨尔浒之战的动作戏里,沈炼面对金兵撕杀的第一个镜头,沈炼挥刀冲过来时用了一个虎扑动作,而在大小苗刀汇神力那场终极决斗的戏里,沈炼也用了一个朝向镜头的虎扑来劈砍陆文昭。这两个镜头的动作和拍法完全一样,沈炼从景深的远处直线快速冲向镜头挥刀劈砍,由于冲过来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视觉的变化也非常快,好像眨眼之间沈炼就已经冲到眼前,这种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当初在设计动作时我们就思考,怎样让沈炼的虎扑犀利强劲?用怎样的视觉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虎扑动作的冲击力?然后我们就采用了景深的这个‘竖’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自《电影动作设计》
刘峰超饰演郑掌班
在案牍库这场戏中,郑掌班阻击沈炼,他前一秒静若处子,后一秒突然发力,好像脚踩风火轮,手脚并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沈炼正面移动至侧面,截住退路。此刻大银幕上碎石子划出飞溅,随着动作划出完美弧形。正所谓高手过招,招招都精彩。
“在刀破流星一场戏里,沈炼躲入案牍库,郑掌班脚勾铁锤,一记“浪子踢球”横扫腿,用铁锤击穿厚实的门板。后面有一个镜头是透过门板上的窟窿,看到郑掌班从画面深处快速地腾起,向门撞来,这个冲过来撞门的镜头就是一个典型的纵深运动的镜头,也是利用了快速的景深变化,表现郑掌班动作的犀利,尤其是郑掌班撞门的一刹那,似乎撞在了观众的脸上,极富感官冲击力。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个镜头在后期被剪辑掉了,不然此组镜头的冲击力会极强。”
——摘自《电影动作设计》
除了动作设计,《绣春刀》系列的武器,都颇有典故。桑林与路阳为此,查询历史典籍,针对人物的个性设计兵器,费尽心血,设计了不少匠心独具的新兵器,如狼牙棒、流星锤等,但仍保持原有的写实+漫画感的质感。
沈炼的绣春刀出鞘!
关于武器设计过程,请移步桑林导演这篇文章!
第二部中的重头兵器流星锤在确定之后,主创们发现这样的软兵器并且是最难练习的,因为不仅使用起来很麻烦,普通演员就连身法都会有问题。
谁能使得一手好流星锤?一筹莫展之际,桑林推荐武术家、全国冠军刘峰超出演郑掌班!刘峰超专门花半年时间练习这个兵器,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动作的流畅利落,金球在他手中行云流水般灵巧,戏做的足够精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
针对打斗中产生的火星不足以点燃火球的问题,桑林提出,将照明用的藤球里面放上炭火,结合流星锤中,让郑掌班右手拿流星锤,左手一把舌刺,让这个火球也成为攻击的手段!
《绣春刀》影像整体的高品质,是全体主创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与团队完美的默契配合。在动作的方面,导演路阳曾提到:“我与桑指,就好像我们在工作中会有一种默契,就是我写完那段剧本之后给他一看,他就知道你大概想要哪部电影的感觉。他就会非常清楚,所以这个就是有那个长期合作的团队的好处。我们可以降低很多很多的沟通成本,就互相非常懂对方。”
桑林讲:“电影武术指导心中一定要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商业捆绑艺术,违迫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任何艺术家,曾经再辉煌,也要不断进取,跟上大的时代。他受到很多启发。”
关于桑林导演的更多内容,接下里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以下是拍电影网对桑指导的深度专访内容!
Q:您是如何与武术结缘的。
A:我是打小学武术的,因为小的时候顽皮,学武拜师会有人管教;另外我小时候得了场大病,差点丢了小命,练武可以锻炼身体,就这样学了武术。后来练的不错,获得了很多比赛成绩,也是因为成绩好被大学特招录取,进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反正都是阴差阳错吧!现在想想,似乎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前面走过的路就是为今天铺垫的。
Q:后来是如何进入电影行业?能谈谈您这些年的从影经历吗。
A:我是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从事老师的职业,就奔入影视行业了,那个时代放弃铁饭碗是一件要很有勇气的事,当时也许是年轻,冲动后就义无反顾的做了。刚开始在电视剧里做武师、替身,觉得挺好玩的,就一直做下来。当时拍影视要比做老师赚的多,生活在困难家庭中,面包是很现实的问题,至于以后的理想都是做着做着才逐渐萌生了想法。对于像我这样的工人家庭的孩子来说,要走的路会更长更艰辛,不过我的命比较好,始终都会有贵人相助,在一段节点上会出现扶我一把的人,现在回头想想是老天安排使然。
Q:那时候,大陆人想到香港做武术指导,是非常难的。您是怎么坚持下来,并逐渐崭露头角的!
A:能和香港武术指导合作是非常难的。内地有很多比我还优秀的武术人材,香港指导要在这么多武师里选出得力干将,这很难落在我的头上,我不善言谈,也没有社会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两点让我沉寂了很多年。还好最后凭借刻苦和闷声勤干得到了前辈的提携,最终跟上了元奎的班底。在跟元奎的十年里闯荡东西,开阔了眼界学了很多经验,为如今的拍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要感谢这十年的缘份。
Q:在好莱坞参与的第一部片是吕克贝松监制的《非常人贩1》吗?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A:2000年跟随元奎去法国拍摄《非常人贩》系列,这部电影是中国动作电影人将动作拍摄经验西传的开始,也是动作电影交流的契机。自此,很快动作拍摄经验传到了西方,那时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给西方动作电影领域培养了很多人才。再结合西方电影工业的优势,将动作的发展大大的开阔提升,到如今以一步胜十步的速度超越了中国动作电影,其实,这一点我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预测到了,当然超越是好事,同时也激励中国的动作电影人要快马加鞭的迎头赶上,不然就无颜面对前辈所开创的动作电影黄金时代了。
Q:2009年史泰龙主演、硬汉动作明星云集的《敢死队》,您主要是做什么工作?与史泰龙合作,会不会特别有压力!
A:在《敢死队1》里跟随元奎参加的拍摄,主要负责李连杰的具体动作设计工作,因为我是小辈,干的是具体细节的工作,还是按照元奎的指示完成,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压力,压力都有元奎扛着呐!哈哈!史泰龙先生做导演拍戏很随意,有点不像好莱坞拍片的模式,比较像中国导演拍戏的方式,比较随性,控制欲强烈。
Q:您在大陆、香港与好莱坞都工作过,能谈谈您眼中三地的不同吗。
A:除了在这三个地方工作过外,还有在法国和印度工作过,每一个国家拍摄电影的过程都不一样。好莱坞比较严谨,前期筹备很长,拍摄前的计划方案非常细致,到了拍摄时就是按照计划实现而已。法国在拍摄的计划上严苛至极,必须按照拍摄计划实施,没有意外的拖延计划情况出现,根本不给导演拖戏的机会,所以,在法国混电影的导演非常不容易。在印度拍电影比较有意思,印度全民对电影狂热,做电影工作的人在社会中很受尊敬,片场里的人员等级如同印度社会阶层一样,等级分明,主创在现场可以享受贵族一般的服侍和地位。我开始去印度拍戏时还不习惯这种状态,后来渐渐的也喜欢上了被服侍的感觉,这种体验也挺有意思的,以后还要多多体验(哈哈)!
至于香港动作电影的环境来说是最成熟的,毕竟走过了这么多年的动作电影之路,各个层面的机制都很科学,并且已经摸索出了科学合理的制作模式。动作指导在整个动作电影里的地位是很高的,给动作指导的权利空间很大。话语权是电影制作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动作毕竟是动作电影里很重要的代表符号,如果动作不成功的话也就决定了整个电影的不成功。所以,香港这种机制就培养和制作出了很多经典的动作片和动作指导,机制很重要,在内地的动作电影起步算晚了些,各方面不是很成熟,还是借鉴了一些香港动作电影制作的经验。
Q:您比较偏好哪些电影或者哪种类型风格。
A:动作电影的各种类型,我都善于把控,也对各种动作形态有兴趣,无论武侠古装、现代格斗、枪战战争等等。每一种类型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很有意思,虽然都是动作,但动作的形态完全不同。我犹喜欢写实有力量的风格,这也是我作品凌厉劲爆的风格,所以现代动作是我的强项,在《绣春刀》里实际上观众看到的是现代打斗的形式,再结合我对传统武术的探索研究,融合之后的产物。
Q:我们知道《绣春刀》第一部您是的从剧本就开始全程参与的。到了第二部,您具体主要参与了哪些工作。
A:在一部动作为主的电影里,动作方面的工作是各部门中最复杂和漫长的,从前期的准备设计、训练演员到实际拍摄、后期剪辑,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的过程,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的经验和习惯是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但往往每一部电影合作的导演都不同,给你施展发挥的空间有多有少。我认为,能得到我认可的最终效果必须是亲自经历每一个环节的把控,这应该是与导演合理交流后的产物,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在现实当中,有几位制作人和导演肯谦逊的放手呢?
Q:动作导演的具体工作,除了设计动作之外,还有哪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工作吗!
A:动作导演的工作就是把握一切关于动作方面的拍摄,除了专业技术方面还要符合剧情人物,整合一切拍摄动作的资源,所设计到的工作细节和导演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文戏,一个是武戏,是动作电影的左右手。
Q:您是如何将剧本文字部分转化成影像的动作部分。一般会从哪方面开始入手。
A:从看到剧本开始着手动作设计,这个过程是把文字描述变成具体的影像动作,这个转换首先要了解主题,就是动作的核心,核心就是戏的情节;然后抓住人物的动机和性格展开动作设计,每设计出来的动作都是人物的肢体语言,所以动作戏就是人物动作语言的交流。
动作戏的拍摄实际上比拍文戏复杂,完全是一张白纸上抽象呈现出来的,而文戏在文字阶段就已经具体化了,这是动作戏的特点。所以拍摄动作戏会比较让人兴奋,像胡金铨、张彻、吴宇森、徐克等大导演都喜欢拍武戏,一到拍动作戏时就特别来劲,因为有挑战。
Q:《绣春刀》的武术动作类型,区别于以往“飞檐走壁”的武侠片,也区别于类似徐浩峰电影中写实动作场面,做到了兼顾动作的美与实,也契合了《绣春刀》厚重的历史主题与背景,对于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A:在第一部《绣春刀》中我就已经建立了动作美学,抛弃高来飞去的虚化性,建立写实与历史背景的关系,由于动作电影有很多呈现动作的影像方式,考虑怎样找到适合影片的整体美学是关键,并且需要考量动作影像在当今市场观众的审美标准。
写实风格是一个没有明确尺度的标准,何为写实?只有真正的打斗杀人才是写实,但是在影视剧中的写实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标准,只要不脱离了地球的吸引力,符合了动作的力学常理就是写实。但同时写实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很多优秀的动作电影都能印证这一点。
在《绣春刀2》中,我是延续了第一部的凌厉实用的动作风格,这是近几年世界动作电影发展的趋势,也是观众想获得的动作观影体验,我只是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但观众对这种风格要么非常喜欢,要么就全盘否定,因为这突然而来的视觉动作体验打破了以往武侠片动作的欣赏习惯。谁都知道系列电影从第二部开始就会越来越难拍,
《绣春刀2》同样要面对这个难题,先入为主嘛!所以,第二部的动作呈现的突破就是难题,还好,我花了很多心思最终寻找到了方法,以武学兵法为写实依据,同时拓展动作的观赏性,用更加商业的镜头设计呈现,以此满足更多观众群体的欣赏习惯,在商业电影的制作中始终将观众的感受放在创作中,这一直是我的习惯。
Q:成片里,动作部分哪些是做了特效的,比例大吗。哪些是实在拍摄的。您怎么看待特效和打斗之间的关系!与张震、刘锋超这样有武术功底的演员合作,他们是否也会对武打动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A:在电影中看到的特效镜头都是为了展示京城的面貌或山水而使用的,观众所看到的动作部分没有特效的帮助,都是真实的拍摄打斗。这一点是我可以要求和坚持的,并不是说我不善于使用特效,而是我要还原武术的真实性存在。
影片中拍摄难度最大的就是案牍库,沈炼与郑掌班流星锤的激战,这场打斗戏在公映之后得到了观众一致的高度评价。首先流星锤这种武器在以前的电影里没有呈现过武打,因为太难拍了,谁都不愿意碰它,加上我们请来了能驾驭流星锤的演员刘锋超先生,这是奠定拍好这场戏的关键。刀与流星锤如何设计到一起打斗也让我废了很多脑细胞,将近一年的时间我都在考虑这个,在设计中张震和刘锋超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现在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并得到观众的欣赏,很是欣慰。
Q:如何训练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我们看到张译、雷佳音等都表现的同样出色!
A:如何训练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这一点的经验是一开始别把他们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论证自己不但是人,还是很强的人,这一点就是树立他们为了拍好动作戏的决心,只有最终的效果才能印证这个磨难的过程,这次,特别要夸奖的是雷佳音、辛芷蕾、张译这三位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他们用行动让我刮目相看,我们的口号是“训练时别把我当人,观众认可了才是人”,(哈哈)有趣!
Q:您在动作设计的时候会为后续如何拍摄、如何剪辑动作做考虑吗!
A:我制作动作的过程是“一条龙”的方式,就是从构思、设计、拍摄、运镜、剪辑各个层面环节的把握,这一点是继承了元奎的方式。整体构思的好处是可以良好的整体把握,即使在操作中有流失的部分,也不会对整体伤筋动骨的影响,这一直是我坚持的操作流程,这一切首先源自对剧本、情节、人物、动作、场景、兵器、道具的了解把握之后的熟练实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42xl8fw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绣春刀》的一些动作设计过程。
Q:电影里有没有对您来说,对于动作设计的表现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或者缺憾的!
A:电影动作印象深刻的地方和拍摄经历很多,深刻的就不说了,遗憾的事可以说说。在《绣春刀2》拍摄中,我在构思动作设计上投入的精力很大,也有很多的想法,除了为电影力图设计出好的动作打斗场景之外,还想通过电影这个载体把中国传统武学方面的特点展示在影片中,以此唤起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传统武术的重新认识,来改观传统武术没落和武侠片势弱的局面,打斗动作的设计正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所以,观众朋友当下看到的成片动作中,只是我设计和拍摄之后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打斗动作和具有武学意义的动作都在合场剪辑时删去了,我很理解如何剪辑出电影整体效果和片长因素,可是一些动作镜头完全不影响时长和整体效果,剪掉的不是仅仅几个动作镜头,而是对武侠片和传统武术渴望回归的心!
《谍影重重》一直是路阳追求的方向,但两部戏动作部分的形态完全不能相同而论,只保留了穿着古装的明代人用现代人的方式打架,这一点就显得比较浅显了,完全有可能即达到了特工片凌厉实用的动作要求,又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表达,何乐而不为呢?也许只有遗憾才是电影这种艺术的特点。这一点,对《绣春刀》动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即将由我编写出版的《电影动作设计》(2017年8月即将由后浪公司正式出版)一书,可以了解电影里没有展示出来的设计思路。
Q:目前国内武术指导现状如何。
A:现在武术指导圈这个生态比较有意思,以前香港的老前辈总是指着我们这些晚辈说,现在的武师一代不如一代等等,渐渐的老一辈退出了这个江湖被年轻动作指导补缺,然后我们这代又指着下一代说一代不如一代了,这好像成了一个轮回,其实这是前辈对后一代的期许和激励,任何领域的进取都是高不封顶的追求。
作者 rxlxing
编辑 rxlxing 邓欢
拍电影网独家访谈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