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舌尖》《极地》到《生活万岁》《丹行线》,程工如何以“无名之辈”打动人心?

丹行线 拍电影网 2020-02-12

“小工拍的片子,是有人味的片子,”任长箴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2018年11月27日,任长箴和程工合作的纪录片电影《生活万岁》正式在影院上线。在年底众多好莱坞大片和商业电影的夹击中,《生活万岁》突出重围,如冬天的一抹暖阳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相对于不到1%的影院排片,《生活万岁》在行业内和社交媒体上却掀起了空前的热度,主流媒体中《南方周末》《光明日报》等将《生活万岁》誉为“今年最后也是最值得期待的现实题材电影”,称《生活万岁》为这个时代的基层群众,塑造了一组人物群像;新华网认为《生活万岁》礼赞平凡人,带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光;除此之外,提前参加点映的媒体人、影评人和年轻观众代表都给予《生活万岁》极高的评价,被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就是“真实”“真诚”和“感动”。 


任长箴与程工


《生活万岁》是导演程工和导演任长箴的首部大银幕作品,2012年,他们曾共同参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拍摄。此后,程工拍摄了大型西藏人文纪录片《极地》,去年12月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获得9.4的豆瓣高分评价,十集人文旅行纪录片《丹行线》也于《生活万岁》上映前一周在西瓜视频正式上线。


在合作十年的老搭档任长箴看来,程工不但有“人味”,而且在影视创作领域普遍崇尚资本、依赖明星的大环境中,他面对作品反而变得更加真实和炙热了。


几乎同期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生活万岁》和《丹行线》将这种炽热感和“人味”体现的淋漓尽致。程工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最平凡的普通人,这些人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震撼世人的成就,但当你跟随程工走进他们的真实生活,看到他们的故事,你就能在这些杂草般不起眼的人生中,发现足以照亮所有人的生命之光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如果仔细看这些年的程工作品,你会发现他对于“小人物”或者说“普通人”的钟爱。90分钟的《生活万岁》由14组(15个)人物故事构成,展现了2017年中国各个地区、各个角落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极地》里是21个生活在西藏的普通人,《丹行线》则去往印尼,探访10位在当地生活的普通女性;而哪怕是《丹行线》时长仅仅1分钟的节目片头,程工都剪辑进去了54个印尼“路人”的笑脸。


在程工的作品中,“杂草般”的生命俯拾皆是。《生活万岁》里,替儿子还债的油墩子奶奶、远离家乡在拉萨蹬人力三轮车的老大爷、广州街头异装唱歌的“炒螺明”......他们是最微小不过的人,他们在电影里逐一浮现,然后又慢慢消失。

《生活万岁》里的 “炒螺明”明哥


将600斤钢琴运40公里山路的小学老师,做了65年闺蜜、把汽车叫做舒服的会跑的沙发的三公主奶奶,神秘的藏医、占卜,原始的藏戏、舞蹈,绘制佛像的手艺人,千里取盐的族群....《极地》记录了普通西藏人的生活日常,也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是真实的西藏。


《极地》剧照


上线三期的《丹行线》更是将这种普通人身上的亮点挖掘到极致。失去双臂的无臂摄影师在婆罗浮屠的断壁颓垣间穿梭徘徊,勇敢直面人生磨难让观众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在巴厘岛坚守清贫15年,接生7000多个婴儿的助产士对于生命与爱的敬畏也让人喟叹。



对普通人的钟爱,这不仅仅是因为程工作品的纪录片形态,或者是源于导演对某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在以明星朱丹视角为线索的纪录片《丹行线》中,程工甚至成功的让一个女明星变成一个普通人——她素颜出镜,她初到异国他乡茫然无知,她用蹩脚英文与人交流,她看到新生命的诞生会流泪、参与抢救野生动物时会紧张局促,一切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反应。这在任何有明星参与的节目中均前所未见。


在程工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以对生命的敬畏感,

唱出大时代里普通人的生命之歌


在一次采访中,程工曾说喜欢拍摄小人物是因为小人物“皮比较薄”,好接触,比较亲近。


但其实,对于“小人物”和“普通人”的关照,更多的是源自导演对人的“爱”、对生命的敬畏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无论是《极地》中的人物,还是《生活万岁》《丹行线》中的人物,程工将“普通人”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试图呈现尽可能多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的生活状态,将普通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的剖析给观众,从而让每个观众都能从影像中“见众生、见自己”,表达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生活万岁》中,“炒螺明”在广州街头异装唱歌,一首徐小凤的《顺流逆流》让人内心五味杂陈;街头卖艺的盲人伴侣,他们站在街边唱着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的乐观在难免艰辛的生活中熠熠生光。在《极地》中,三公主奶奶让观众感受到从心而发的不可思议的幸福欢乐;在《丹行线》里,无臂摄影师默默的用断臂抚摸残缺的佛像,磨难中所呈现的顽强生命力量令人动容。


《生活万岁》街头卖艺的盲人伴侣


程工对于普通人的刻画抓住了富有个性化的细节,通过细节让事件的叙述生动起来,与观众建立情感沟通的基础;作品中普通人发自内心的真诚情绪流露,呈现出一致的具有生命温度的真实感,极大引发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同时,他又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让每个普通人的人性呈现的更为丰富立体,更具人格魅力。


程工的作品鲜少能看到导演个人意志的介入,他以客观的平视视角,将生活的真实与人的真实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但通过画面,导演的观察、探寻、思考和感慨又无处不在,导演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强烈的呈现出来,影响着每一个看过他作品的人,让每一位走进影院,观看节目的观众,都能够看到他所看到的生命之光。


程工导演曾说:他们在电影里不需要名字,因为他们是一个人。不管是《生活万岁》里的中国人,还是《丹行线》里的印尼人,在这些真实纯粹的小人物身上,有平凡普通的我们自己的影子,一样的被生活蹂躏又不卑不亢,一样的身经百战又努力发光。


程工用作品连接起了他们和我们,他们,就是我们。



程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说,他想表达的东西都在片子里。然后我们看到了《丹行线》片头中对于女性人生困惑的拷问:应该如何选择人生的路?要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人应如何度过苦难?如何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在《生活万岁》的结尾,他说,活着特别好,特别有趣,可以体会苦,然后特别甜,有爱和被爱的滋味。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要特别珍惜地活!你比每个人都幸福。


谢谢程工导演,你发现了生活里微弱而温暖的光。你将点点光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自己,也照亮了前路,让我们有勇气坚定的笑着走下去。


你也是我们生命里的光。


拓展阅读:看完《生活万岁》,我决定减少对世界的抱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