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律师视点】李阳:科技、法律服务和人工智能的未来(下)

2017-08-17 李阳 德衡律师集团
李    阳

北京德和衡(太原)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期精彩

➜科技、法律服务和人工智能的未来(上)


(三)


上面阐述了半天似乎都是些空洞的畅想和说教,不如我们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一个粗略的分析,来看看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可以像人类一样拥有法律思维。我们引以为傲的法律思维到底是一项专业技术?还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神秘艺术?


人工智能和人类一样,若想要拥有法律思维的能力,前提必须先学习和理解法律概念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法律概念的含义才能像人类一样得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就拿一个大家常见的法律概念“表见代理”,来让人工智能练练手吧。


如果单纯把这四个字拿出来,对于一个没有经过法律培训的人类而言,也很难理解什么叫表见代理,所以人工智能也需要一些基础的培训。


好在人类对于法律还算严谨,每一个法律概念都会对应明确的解释和法条释义,这与产品经理写的需求分析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想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应该也不难看懂这些法律概念的解释。


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往往被表述为:1、行为人无代理权;2、行为人以被代理人身份从事民事活动;3、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4、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5、被代理人无过错。这些要件正好可以作为人工智能判断法律概念和民事行为之间是否相符的逻辑条件。



在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眼里这句话大概应该被这样理解:


if A造成了某种应当承担责任的结果,且取得了B的授权,则这种结果归属于B,else结果归属于A。


A和B是用来替代行为主体的,授权则是A需要承担责任的充要条件,承担民事责任是最终的结论。


当然,仅仅是这样的理解还不够。除了完成逻辑判断外,人工智能还需要理解其中更多的法律概念,如公民和法人、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等,但这些暂时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现在仅仅就这一个概念先做个分析。


除了理解概念的逻辑关系外,更进一步就是让人工智能可以对概念相对应的表现形式,及证据支持做出判断。


法律中最常用的几种释义方法其实依然离不开举例、归纳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有在数学中等效的公式对应。


例如如何让人工智能判断是否取得授权。可以设立几个集合,这些集合中包含了所有授权的表现形式(授权委托书、职务行为、追认、授权通知、公告等),这些集合可以形成交集或并集,如果我们给人工智能提供的一个表现形式符合特定的集合或交集中某一项或几项,则人工智能就可以判断授权成立。


当然对于上述判断集合还需要细化为证据形式以帮助人工智能更好的学习。例如代理权外观集合中可能包含授权书、公章、空白合同、房产证、身份证等。这就需要人工智能具备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力。


可见从逻辑上让人工智能理解法律概念并不是最难的事情,更难的是如何让人工智能把法律概念和现实中具体的民事活动结合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完成了后台的基本功的前提下,下一步就是要人工智能和人一样具有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喜的是国内外有很多机构已经在语义识别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且初见成效。仅在国内就即有科大讯飞这样的专业化上市公司,又有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有众多中小科技企业和机构纷纷涌入这个行业,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且很多APK还是开源的,并配备了详细的使用说明,更方便了广大爱好者的使用。


与英文的表达相比,对中文自然语义理解的难度会增加数倍,尤其是口语的表达。因此如果想要人工智能可以像真正的律师一样完成法律咨询的话,先理解更为准确的书面表达是必须要完成的基本功。


这种书面语言的素材最好从法院的判决书和律师的答辩状中去挖掘。人工智能和人类一样,通过大量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就会形成一套对应的逻辑推理程序。实体法如此,程序法更是如此。再辅以我们精心准备的可视化图表分析方法,人工智能也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法律思维。


提高人工智能准确性,人机交互是必须的。仅仅通过单方面陈述和听取,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准确信息。在人工智能对人类初步表达的事实经过分析后,还需要对具体的细节进一步的提问和获取准确答案。这种提问肯定是在和法律概念进行匹配对比后,更具目的性的数据获取。



(四)


法律思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信仰,而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延伸。法律思维中所包含的概念、条件、推理等都是人类理性的体现,理性的思维完全可以通过具象化(可视化)、量化等手段转化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的程序语言。


当AI拥有了法律思维,整个法律行业的革命也就到来了。这种革命会遍及诉讼领域和非诉讼领域,可以说律师这份职业将会收到非常大的挑战。非诉诉讼类的工作尤其适合用人工智能来完成,诸如合同类业务,尽职调查类业务,AI有着无与伦比的数据分析和效率优势,而且会更加客观;诉讼类的业务会伴随着整个司法信息化的进步而逐渐革新,从立案、开庭到执行都会引入AI来参与,也许只有极少数精通法理学的专家才能适应未来的变革。


法律服务行业的革命,可能并不需要幻想遥远的未来,即便是依靠现有的技术水平,也有足够的可能性,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法律应用专家。



美国的司法系统已经开始引进一种叫做COMPAS的AI系统来帮助法官进行案件审理。这个系统不仅仅是被动的工具,而是会主动向犯罪嫌疑人进行提问,并根据其犯罪记录、信用记录等资料分析其答案的诚实度,并综合计算判断其危险程度、未来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这几乎已经突破了人类曾经的底线,让人工智能直接参与了对人类的审判。


不管我们如何自欺欺人,不管我们对自己曾经从事的这份职业拥有多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未来都不再属于我们。


或许您还想看

【律师视点】李阳:科技、法律服务和人工智能的未来(上)


■ 作者简介

李阳,北京德和衡(太原)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律师于2004年和2007年分别取得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法律硕士学位。主要业务领域为外商投资、证券及私募基金、企业法律顾问、民商事仲裁。服务于多家国内外机构,可以熟练使用中英双语工作。


■ 联系方式 

手机:13634318102

邮箱:liyang@deheng.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节选,请在文首注明作者及来源。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德衡商法网

www.deheng.com(英文)

www.deheng.com.cn(中文)


德衡律师集团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手机拨打:4001191080

座机拨打:80086008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