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认识雄安新区

武义青 冷宣荣 前线理论圈 2021-09-22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深刻理解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把握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对于社会各界深刻领会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目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共同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规划建设,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承载千年大计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提出“三步走”战略,争取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年邓小平的设想跨越了两个世纪,长达70多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描绘了美好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既涵盖在“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又远远超出“两个百年”的设想。它具有未来性和前瞻性,承载的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使命。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达十几次强调其历史性意义。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时强调,“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这是历史性的战略选择,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018年5月14日在雄安新区调研时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8年5月28日,外交部以“新时代的中国:雄安 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之城”为主体,向全球推介雄安新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雄安新区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引领了世界的潮流,也预示了人类发展的未来方向”。这不仅体现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从“千年大计”着眼,从长计议,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也凸显了雄安新区的国家性和世界性。通过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直面问题、弥补短板,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现实意义。雄安新区最主要的现实意义,就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京津冀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承担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在2017年4月1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是有利于缩小河北与京津差距,补齐京津冀区域发展短板。设立雄安新区,通过建立“反磁力中心”,发挥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作用,推动形成河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并以此带动冀中南地区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三是有利于优化京津冀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三地的首要定位。目前,“世界级”城市群有六个,包括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以及中国的大上海都市圈。京津冀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存在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序列不完善:有人口超1000万的两个超大城市北京和天津,也有包括河北省会石家庄在内的众多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但唯一缺少的是第二层级——特大城市。城市等级序列的不完善,不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也不利于打造“中心—外围”良性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雄安新区的设立,必将承担一个重要的任务,与石家庄、唐山共同发展,弥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缺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与时俱进、高点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要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深圳经济特区和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以发展速度著称,浦东新区则以发展奇迹备受瞩目。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新时期的全国样板,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意义。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雄安新区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在新区规划设计、智慧城市建设、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

  设立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初衷,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以破解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这些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重点是承接来自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和部分人口的转移,目的在于通过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路径,优化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雄安新区将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和优化开发新模式中起到关键作用。


  按照中央部署以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雄安新区有四个定位,即“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最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是低开发强度和高生态化程度。在其远期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明确提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即建设用地规模约530平方公里;耕地占新区总面积的18%,严格控制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10%。雄安新区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与绿化带和生态廊道建设,开展白洋淀生态补水和生态恢复工程,以达到新区森林覆盖率40%,绿化覆盖率50%,蓝绿交织70%,最终实现“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天蓝、地绿、水秀的生态宜居新城区。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雄安新区要构建全球创新高地,就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京津冀,放眼全球,积极集聚包括创新人才在内的创新要素和资源。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构建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工程,提供创新服务,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推进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融合互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衔接,推动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


  协调发展示范区。协调发展即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协调统筹,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一极,发挥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发展差距。同时,推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发展特色,凸显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七个重点任务之一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雄安新区不仅肩负着探索新一轮开放发展新路径,打造国际优质资源要素聚集区,成为引领河北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更肩负着推进整个京津冀区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使命。雄安新区面向全球招标规划团队,用全球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编制雄安新区规划,既是一次开放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作为开放发展先行区提升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从雄安新区建设的七个重点任务来看,其中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而创新、协调、开放的理念也在重点任务中各有体现。虽然“共享”理念在定位中没有直接阐述,但党和国家对雄安新区提出的四个坚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都充分体现了共享理念。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把雄安新区基本建设成为“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阶段目标相契合。


作者简介武义青,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冷宣荣,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沈 聪 

本文来源:《前线》杂志2018年11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