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民国的“民国粉们”,请你们冷静一下
近年来,“民国热”成为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上至政治军事、下至市井生活”,有关民国的书籍、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并通过新媒体广为传播,在思想领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民国热”现象,我们需要在冷静分析基础上,提出科学应对思路。
“民国热”的表现特征
整体看来,当前的“民国热”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民国热”的追捧者已形成一个数量较大人群。据百度搜索,“民国粉”“民国控”等相关结果达3500万条。追捧者主要有以下三个群体:一是一些知识分子,认为民国虽然动荡不安、战乱不断,但知识分子受到尊重,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二是一些文艺界人士,认为民国时期少数人充满“小资”情调的浪漫生活方式,民国时代透露出的浓浓文艺范儿,正符合他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三是少数青年,由于他们对真实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热衷于从网络上获取所谓“历史真相”,从而主观臆断民国,对我国现行政治架构和价值体系故意贬低甚至抹黑。
民国政治人物和学术大师是追捧重点。“民国热”中的追捧对象涉及多个方面:如追捧民国时期少数人充满“小资”情调的浪漫生活方式;又如,追捧所谓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发展成就;再如追捧民国小学教育“人性化”。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成为追捧重点:一是民国政治人物的所谓“风采”。在一些人眼里,袁世凯、蒋介石、四大家族等历史人物都值得追捧,一些国军抗日将领的风采声韵被传得神乎其神。二是民国时期的所谓“大师林立”。一些人热捧民国时期的“大学自由”,把民国当成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甚至顶礼膜拜。
互联网、影视剧、出版物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民国热”的主要传播阵地在互联网,不少网络论坛和微博、微信圈充斥着为民国评功摆好的言论,网上出现不少以“民国范”“民国风”等为名的社区、论坛。这些年,拍民国乱世成为一股影视潮流,多部民国影视剧热卖,一些民国名人的人生际遇被无数次演绎。出版界不时刮起“民国风”,一些政治人物和学术大师受到热捧。
“民国热”的成因分析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民国热”迎合了大众天然的怀旧情绪。怀旧乃是人的本性,从怀旧中,人们获取心灵安慰,汲取当代与历史之间因距离感产生的美。在一些人看来,民国时期作为一个跌宕起伏、内容丰富的历史时期,具有一种别样的“乱世魅力”。在这种怀旧情绪的影响下,一些人对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风骨加以渲染。不少文艺作品讲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给那个时代贴上“崇尚知识”“思想自由”等标签。例如,题为“与蒋介石拍桌对骂的民国牛人”的文章,网络转载率极高。
在这种所谓“对民国历史再认识”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侧面的民国,看到了充满矛盾的民国,正是这种丰富性和矛盾性引发了人们对民国的兴趣。深入看来,“民国热”表面上是对历史的关注,其背后隐含的其实是“现实的潜流”,体现了知识界极少数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某种期待。少数知识分子是因对当前生活待遇不满而怀念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高工资高待遇,甚至还有个别人认为“当前不民主”而向往民国时期的“民主”。
从传播途径上看,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给“民国热”提供了空间。各种民国“新材料新史料”、奇闻轶事甚至风流韵事都被挖掘出来,在网上广泛散播。不少大V经常发表有关民国的倾向性言论。一些论坛和微博微信圈,云集着热衷于站队划线的人,凡是说民国好的都点“赞”,说民国差的都点“否”。“民国那些事儿”“读史”“历史侠”“非常历史”等微信公众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民国题材文艺作品的大量出现也是“民国热”的催化剂。有评论认为,一些影视剧和出版物为追求卖点,不惜片面夸张,刻意塑造出“精英名流,男子倜傥,女子多情,遍地传奇”的民国形象,展示乱世之中的儿女情长、家族之间的恩怨兴衰、名人的壮志豪情等,颇能吸引眼球。
民国时期,天津洪灾后流离失所的难民
“民国热”的应对思路
种种情况表明,“民国热”并不是个简单的文化现象,对于其思想实质,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并保持高度警惕。
一是以“民国热”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一些人借“民国热”掀起一股歪解民国历史的解构潮流,进而对党和政府进行抹黑丑化。其典型表现为:抬高三民主义,抬高蒋介石等人;抬高国民党抗战作用而抹杀共产党作出的贡献;为袁世凯、段祺瑞、汪精卫等反面人物平反,等等。
二是以“民国热”搞春秋笔法借古讽今。如以民国时代的学术、教育、文化“自由”,攻击当下的学术、教育、文化“不自由”;以民国允许民间办报、办广播和成立通讯社,攻击现在的“新闻管制、言论钳制”。其实质是打着“怀念民国”的旗号,以春秋笔法乃至造谣方式攻击现实社会,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是以“民国热”作为攻击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舆论工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西方反华势力和“台独”分裂分子借“民国热”,吹捧民国和台湾当局的“自由民主”,攻击大陆政治架构和价值体系。甚至有一些人借“民国热”妄称,“人民向往中华民国,台湾才是中华正统,共产党政权没有资格代表中国”,对网民思想认识造成了误导。
因此,“民国热”可能成为一些人借怀旧猎奇,挑战唯物史观和基本政治认知的文化武器,以此变相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合法性,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甚至政治工具。对这种以文化面貌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应据理驳斥,加强管理。
首先,要深化对民国时期的历史研究。只有真正将民国时期研究透彻,才能回答有关民国时期的各种问题,给大众释疑解惑。对于那些看似“学术”的问题,更需要以扎实的研究予以批驳。要通过各种渠道给民众介绍具体真实的民国状况,使民众了解到,一个兵连祸接、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民国远不是那么光鲜亮丽的时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才真正开始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其次,要加强对影视出版作品的引导和管理。出版业、影视业、传媒业在创作和推出民国题材的作品时,要加大把关力度,防止错误倾向和观点。对出于特定政治目的故意炒作“民国热”的网络言论必须加强管理,不给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传播渠道和空间。
作者:韩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7期,原文标题《“民国热”的冷思考》
责编:许海
版式:邝岩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腾讯文化网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