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前线战疫
78个内容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实践证明,抗击疫情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事情,只有依靠各国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加强合作,才能解决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无疑会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针对性,更加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当前乃至以后的全球问题、世界难题而必然做出的历史选择。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谁也离不开谁,在通常情况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解决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必须站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的长远角度去思考,必然要求树立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果袖手旁观和落井下石,甚至拿自己的臆想恶意攻击、污名化他国,不但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将问题和矛盾激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与“区域”的共同体不同,与“利益”的共同体也不同。一般来说,“区域共同体”是因地理位置临近而建立的共同体。如果建立起来,能够发挥区域联合优势;如果建立不起来,各个国家就彼此孤立不能形成区域联盟。“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建立的共同体。如果建立起来,可以实现各方经济互惠共赢;如果建立不起来,就不能实现相关国家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或导致经济利益受损。“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基于各个国家、各国民众的共同命运所构建的共同体,它所关乎的是人类作为物种的存续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关乎的是人类的整体利益、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若是构建不起来,损害的可能是整个人类的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超越国家与区域界线、超越经济利益考量和科学技术竞争、超越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等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是有难度的,我们生活在由不同国家和地区构成的世界里,不能否认对立和冲突的存在,不能否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能否认国家之间存在制度等的差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要在客观承认差别甚至各种类型的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寻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类型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从人类命运这一关切出发,解决关乎生死存亡的全球问题。在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时代,在各国民众越来越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时代,要战胜威胁人类社会的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就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和一些国家的相互支持、互相援助,看到了中国和一些国家的担当和奉献。面对疫情,若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然会出现只看到制度对立、意识形态不同、文化冲突的狭隘心理,必然会出现固执于偏见、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反而借助问题制造制度对立、种族歧视的对抗观念。个别国家也可能会为了本国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伤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伤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实际上,这样只会加剧矛盾和冲突,而没有团结与合作,就不可能真正战胜疫情。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各个国家的民众切实树立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应该率先垂范地践行。我们要全面、客观、理性看待一些国家的防控举措,还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自己能力来援助其他国家。不仅回报在中国困难时期曾给中国援助的国家,还要援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其他国家。当然,面对个别国家的媒体和个别人的故意抹黑、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我们也应该据理力争,这也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2020年4月1日,原标题“全球抗疫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
责编:林苗苗
图片来源:人民网
监制:李爱玲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