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进步的人们、进步的力量、进步的党派,总是把忠于事实作为舆论宣传的原则。192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鲜明地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请看事实”,这一传统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传承到今天。
事实胜于雄辩这个道理在全世界获得高度认同,以至于不论是什么人、什么力量、什么党派,都声称自己宣扬的东西是事实。极而言之,一些居心不良的势力、居心不良的人,也经常把自己的东西伪装成事实或者以事实作为挡箭牌来迷惑人们。因此辨别什么是事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延安时期,年轻的华君武同志画了一幅漫画来反映延安的植树。当时很多单位都参加植树活动,并划分了责任区。绝大多数单位和人员工作都很认真,绝大多数树木也都成活了,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工作毛糙,种的树不重视后期养护,结果有一些树木枯死了。华君武同志的漫画就画了枯死的树,并且说明这是延安的植树。这幅画公开后引起争议,毛主席请华君武同志来谈一谈。毛主席就讲,这幅画既然叫做延安的植树,就要能够反映延安植树的整体情况。延安植树总体是好的,枯死的情况是个别。但这幅画只画了枯死的树木,还叫做“延安的植树”,给人的感觉是延安的植树都枯死了。如果把这幅画叫做延安个别单位的植树,倒是符合实际,也能够起到批评鞭策的作用。华君武同志说这件事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教会了他怎么分析问题,怎么看待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件事儿很简单,但细想起来,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比如,如果延安的植树90%都成活了,10%没有成活,这90%的树木成活是事实,10%的树木枯死也是事实。把10%的树木枯死这个事实作为延安植树的全部来反映,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把90%的成活树木作为延安植树的全部来反映,可以叫做基本准确,但也有不准确的成分。这后一种情况虽然有不准确的成分,但也大体说得过去,因为毕竟抓住了主要方面。像这种把局部的真实当作全局来反映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绝大多数是属于认识的问题,是看问题的片面性的问题。像青年华君武就属于这种情况。但也还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这只是局部不是全部,是个别不是全体,却非要把局部、个别挑出来作为全部、整体来说,常常冠之以“真相”“内幕”。这种做法很能迷惑人,因为它所描述的个体、个别都是真实存在的,是假中有真。问题在于,由个别的、局部的真而推及到全部、全局则变为假,这就是局部与全局、个别与全体之间的矛盾性,而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棵参天大树,整体看满树都是绿油油的叶子,但找出其中一片枯黄的叶子并不难。这片枯黄的叶子是真实的存在,但得出整棵树的叶子都已黄遍,甚至得出一叶知秋的结论,肯定就不靠谱。看到一片黄叶,可能一叶知秋,也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是这样,每一个时期的历史有主流、有支流,有全局、有局部,有整体、有个别。个别的、局部的真实,未必能够反映全体的、全局的真实。比如说我军模范地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是有没有个别战士没有遵守好纪律的?要求我们的战士和群众说话要和气,有没有个别战士说话不和气的?从几百万人的军队中挑出十个八个,肯定不是难事儿。如果把它编辑成册,四处散发,还要说这就是解放军的形象,那肯定是污蔑呀!所以,当你听到有些人宣称一个事实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因为实际上他(她)宣称的事实可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过滤过的事实。如果你眼前有棵满目青翠的大树,他(她)非要宣称树叶都是黄的,你大可一笑了之。但对一个事件,一个运动,一个现象,则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的,需要你睁大眼睛、仔细辨别,从中发现事物的真实存在,不被假相所迷惑。由于看问题的角度,由于观察方法的局限,由于一时的义愤和冲动,把局部的不好现象当作了全局,这属于认识问题,属于好人说错话、办错事儿,这是可以理解的。明明知道事物的全部,明明知道主流与支流、全部与局部、全体与个别的关系,却不遗余力、变本加厉地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当作全局问题来讲,并且四处叫喊、大肆张扬,生怕地球上的人不知道,则属于原则问题,属于坏人说坏话、干坏事儿,这是必须加以辨别、坚决抵制的。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李爱玲
版式:陈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监制:李爱玲
转载请注明“前线理论圈qianxiantheory”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