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读《红楼梦》: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方红啦 Author 杨纪一


毛泽东喜爱读《红楼梦》,并提倡干部读《红楼梦》
18世纪上半叶,清乾隆时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造出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
在他的笔下,宏观的社会历史高度浓缩进一个个鲜活角色的个人命运里,正如《<好了歌>解注》所言——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对这段话,毛泽东曾点评道:“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
毛泽东有多喜欢读《红楼梦》呢?不仅是“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这里还可以用一组数据窥豹一斑——据当时给毛泽东管理图书的逄先知等人记载,从1958年到1973年,毛泽东一共要过15次《红楼梦》;在他逝世后,有人对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进行过统计,共发现20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对毛泽东来说,“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在故事里,毛泽东看到的是性格迥异的不同角色在历史长河中的际遇沉浮,并常运用其中典故设喻说理;在历史里,毛泽东着重思考的则是这部古典小说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兴衰更替规律。
用《红楼梦》讲道理
毛泽东曾说,《红楼梦》“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他对许多人物有过点评,但对王熙凤情有独钟,多次谈到凤姐这个人物写得好,并经常在文章谈话中引用王熙凤的一些语言来说明现实问题。
1957年3月1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的结束语中,引用了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一句“大有大的难处”来形容大国的事情并不那么好办。在1957年3月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引用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提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品质,以后又多次引用。
除了王熙凤,他还经常讲“贾政做官”的故事。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被外放江西粮道、到地方上任后,由于个人能力十分平庸,身边随差的几个官场老油条略施小计,就把他这个上司给钳制住了。贾政在任三年,这些人也利用他为自己谋取私利三年。“三反”期间,毛泽东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共产党员时刻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特别是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腐蚀。
毛泽东还以古喻今,利用《红楼梦》说明现实问题。1957年11月访问苏联时,毛泽东用林黛玉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比喻当时的国际形势,以致于很多人并不知晓这句话的原出处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误以为是毛泽东的名句。在1958年成都会议上,他还引用丫鬟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相互转化的,以此解释辩证法。
在《红楼梦》里读历史
书中蕴含的社会历史是毛泽东更为看重的,“当历史读”可以说是他的主要方法和最大特色。
作为立志改造旧世界的军事革命家和的思想家,毛泽东把《红楼梦》当作社会生活的反映,当作历史、甚至当作政治小说来读,自无不可,也属一家之言。
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这种特别读法。1938年4月,在延安“鲁艺”的讲话中提出,《红楼梦》“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指出“《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那么,如何理解毛泽东反复强调要把《红楼梦》“当历史读”?应该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把握历史规律,二是了解封建社会。
把握历史规律,就是把作者曹雪芹和小说人物与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把《红楼梦》当作一本生动形象的历史书,透过故事表象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时说:“到18世纪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
之后,在1964年的谈话中,再次指出这一点:“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社会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
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形成小说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历史背景,二者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挑战了封建社会原有的秩序格局,这也成为贯穿《红楼梦》始终的内在矛盾。
了解封建社会,则是指毛泽东通过《红楼梦》了解封建社会的具体阶级斗争情况,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在延安时,他就与身边同志讲道,“还是要看《红楼梦》啊!……看了这本书就懂了什么是地主阶级,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推翻它!”
《红楼梦》并不是像《水浒传》直接描写封建社会的农民反封建斗争,而是着眼于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内部冲突,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四回有一段描写四大家族的“护官符”,毛泽东可以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他在读《红楼梦》时在这一段用铅笔一一画了圈,并指出“护官符”这一段“是个总纲”,因为这里最能体现作品的主题,并能引导读者透过文字把握住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实质。
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把这部小说视为了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过究竟要不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呢?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许多人来说,《红楼梦》的意义可能在于一个“情”字,而在毛泽东眼里,这部书展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全景。其实,阅读本就是读者进行自我认知和理解加工的过程,方法和出发点不同,收获自然也不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6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3](清)曹雪芹著. 红楼梦诗词全鉴 典藏版[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6.10.

[4]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01.

[5]陈晋主编.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07.

[6]徐中远著.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01.

[7]王行娟著. 贺子珍的路[M].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5.12.

[8]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 鲁迅全集8[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10.

[9]陈晋.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J].党的文献,2013(06):118-121.

[10]崔晨瑶.毛泽东对《红楼梦》的政治解读及当代启示[D].北方工业大学,2017.

[11]宋培宪.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解读与评析[J].红楼梦学刊,2000(04):68-80.


作者:杨纪一,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