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是回家种田,毛泽东有什么不一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方红啦 Author 龙剑宇

韶山冲上屋场,有一栋坐南朝北的“凹”字型农舍,这里就是毛泽东的诞生地。故居前是一口长满荷花的池塘,叫南岸塘

将近13岁时,毛泽东离开了井湾里私塾,这次不是转学,而是停学。在从1906至1909年约3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度过了一生中唯一一段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
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毛泽东长在乡村山野、田间地边,他的故乡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环境,他的家庭也是劳动者的家庭。 
干农活也要动脑子 
早在五六岁时,他就开始零星劳动,在唐家坨扯猪草、放牛、捡柴等。回到韶山冲后,便正式从事父亲领导的振兴家业的生产活动。
他与长工毛春成一起用土车推粪,毛春成要他少推一点,毛泽东讲:“你老人家能搞得,我也搞得。”结果,硬是推了满满一车咬牙上肩,下坡时没掌得住,车轮一扭,车子翻了……
他并不泄气,把散满一地的粪装好又推。毛春成怕出事,便喊毛母文氏来劝他不要推这么多。
毛泽东干农活也非一味“霸蛮”,会动脑提高效率。他与表哥一起看牛,上下屋一共是十几头牛,七八个人一起放,每早要放两三个小时,每个人带一个箩筐和一把刀。他让两个最小的看牛,两个大一点的砍柴,另两人杀草。放了牛回来,又分了草,又分了柴。
他还常去对面的象鼻山放牛,把大家分成看牛、割草、采野果三个组,最后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但他不要自己那份,拿了野果子对天一抛,谁抢到归谁。他学会了许多农活:犁田、插田、收割、砍柴、种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他甚至可以给一些成年农民提一些好建议。比如,他可以根据一天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向帮工文福生建议什么时候割草比较合适。
他还喜欢把牛放到塘里去,用篦子篦牛毛。天气热,蚊子多,他就把割来的青草放在牛栏门口,让牛伸出头来吃,这样,牛栏里干净些,就不会逗蚊子。此外,他每天还要把牛屎扒出来,以免牛弄脏容易生病。
父亲忙于做生意,一个月内里有半个月不在家,毛泽东和帮工一起做农活,包括种菜、挑水。
左图:毛泽东母亲文素勤;右图:毛泽东父亲毛贻昌

二三月,要犁田了,毛泽东和文福生交流经验:挖田塍,头一道犁板田要深一点,第二道不要犁得太深。田塍每年要挖一次,要填,要把土打烂就好填些,插田首先要找一个目标才插得直,插时屁股要坐水,腰直一点,能看到前面;退架子要退直,腿稍微向里面一点,退到一条线上。菜园里作菜,瓜堆土要挖得深,不要敲得太碎了。茄子树也是一样,头一回挖得深,第二回就好锄,茄子、辣椒开花时要割一些茅草,锄松浇粪后用茅草盖上,以后就只要浇水了。
劳动使毛泽东获得了农业生产的技能,也帮他练出强健的体格。童年时,他的身体并不十分好,7岁时曾害过一场大病,后来凭着一双铁腿,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不得不说是得益于早年的体力劳动。
烈日下的曝晒,狂风中的穿行,大雨里的“沐浴”;赤足履尖石,钻荆棘,塘里摸鱼,树上采果……到十五六岁时,毛泽东已长得结结实实,身高达1.75米左右。
与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的亲近,对毛泽东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自然、最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劳动者的疾苦,由此培养出农民式的生活习性,尤其是与农民一样的喜怒哀乐,使他能站在农民的角度和立场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这也正是他一生特别重视农村的原因,并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关键。
停课不停学
与一般农民相比,这位“农民”显然有不同之处。在一定的时候,他将从农民中走出来,站到领袖的高度。
从表面上看,毛泽东已停止他的求知生涯——如果仅仅认为课堂是知识的来源的话。
事实上,停学对他有好处。在天地之间,在大自然与农民之间,他学到了私塾里绝对学不到的更重要的东西,这使毛泽东没有发展成一个脱离民众的“纯儒”,而能在日后成为一位知民情的革命领袖。
不过,毛泽东并未间断书本学习。“自学”开始进入他的生活——他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读书好习惯,正是在这3年劳动中形成的。
“自学”非常符合毛泽东的天性。他厌恶那种不给人自由的、迂腐的教育制度。自学,给予他极大的学习自由,自主权全在自己,看什么,如何看,都可由自己决定。
毛泽东少年时代用过的长方形砚台

但自学也有两大局限,一是时间,二是书籍。这又锻炼出他钻与挤、忙里偷闲、高效率阅读的习惯,于他一生的事业影响甚大。
当毛泽东自认为保质保量完成了父亲交给的农活时,便躲到山上树荫里,寻一个好去处忘情地看起书来。这一举动终于被精明的父亲知道,一顿责骂也就在所难免。
毛泽东据理力争,带父亲到田边检查做过的农活,结果他干的数量质量比父亲要求的还多还好。父亲便加派更多的劳动,希望儿子不去看那些“没用”的书,这样一来,毛泽东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在父母入睡之后,悄悄地扯下床单把门窗蒙上,以免灯光透过门缝泄漏秘密,因为父亲是不许夜读浪费灯油的。
韶山冲的书籍是有限的,凡是能找到的,他都找来读,包括《毛氏族谱》。他在卢家湾一个斋公那里借来许多书。韶山冲的书读完,又翻山越岭去外婆家借。唐家坨有两间书房,柜子里满满都是书。他一到那里就看书,从早看到晚,特别喜欢小说,也看《盛世危言》《湘乡县志》。
《韶山毛氏族谱》卷二(共二十二卷)

在一本算术书封面上,毛泽东工工整整地写上“中等实用算术 毛泽东”。内页写道:“算法之道,先以乘除,后加减,则求之先后不紊矣!”
自学,是与劳动相结合的,亦即他后来强调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注定要让他得到特殊的收获。
有一天,他忽然生发一个疑问:为什么读到的书中,写的尽是武将、文官、书生之类,就是没有种田的农民?他纳闷不已,后来,通过分析得出答案:统治者占有土地,而农民是被统治者,替统治者种田的无地位的人怎么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呢?他发誓要把这一点翻过来,这也正是他通过劳动与学习得出的朴素的民本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季撰. 毛泽东同志少年时代的故事[M]. 汉口:中南人民出版社, 1951.11.
[2]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 韶山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收集, 1973.02.

作者:龙剑宇,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图片来源:天下韶山网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