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评陈独秀:他的“动摇不定的机会主义”使党丧失了果断的领导,但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方红啦 Author 曾珺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怀宁,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于1921年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毛泽东曾称陈独秀给自己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他与陈独秀的“神交”始于新文化运动,在往后的日子里,毛泽东对这位青年时期的偶像由崇拜转向了质疑和批判。

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毛泽东曾予以客观、公允的评价。

“其人魄力雄大”
1915年9月15日,秉承“新青年要身体强壮,斩尽做官发财思想,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的宗旨,36岁的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杂志创办后,发表了大量批判旧教育摧残青年身心健康的文章,提出了关于新青年的一系列标准。作为新文化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以独到的政治理论见解、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犀利的如椽大笔,吸引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有志青年。

《新青年》杂志

1917年3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向《新青年》投了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文风畅快、逻辑严密,赢得了陈独秀的赞赏,随即将全文发表在《新青年》。
文章发表后不久的一个夏日傍晚,毛泽东在同张昆弟、蔡和森闲谈中感慨道:“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张昆弟听罢不禁笑言:“以前润之是言必称康、梁的,陈独秀办了一个《新青年》,又言必称陈、胡了。”
“魄力雄大”就是第一次神交后陈独秀给毛泽东留下的印象。一年后,毛泽东终于见到了他心中的楷模。
“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一行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来到北京。出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并未像同伴那样走出国门。迫于生计,他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找了一份差事。
就在这片托足之地,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陈独秀。据记载,这次晤面所谈非常短促,其内容不外乎是新民学会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的有关发展情况。
但就是这样一次短暂的谈话,却让毛泽东兴奋不已。他高兴地对杨开慧说:“我今天见到陈独秀了。陈先生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几天,我在北京接触了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
18年后,回想起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交往,毛泽东还对斯诺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陈氏的坚决信仰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1920年夏,驱张运动胜利后,毛泽东取道上海回长沙。在上海,他拜访了陈独秀。
这次见面,陈独秀同毛泽东谈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以一个共产党员炙热的革命情怀感染了毛泽东。从这时起,毛泽东转变成一位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十年后,他同斯诺谈话时还提到了此次谈话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陈氏的坚决信仰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一生转变的原因。”“在我的生活中,这一个转变时期,可以说陈独秀对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在一次,陈独秀还委托给毛泽东一个重要任务——回湖南发动组织该地区的共产党员。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的才干也得到了陈独秀的赏识。1923年1月,陈独秀忙于筹备中共三大的工作,决定调毛泽东去上海中共中央工作。4月,毛泽东抵沪。6月下旬,中共三大在广东闭幕,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
按照“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的规定,从这时起,他们共同主持中央工作,开始了一起共事的日子,毛泽东与陈独秀有了实质性的接触。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前排左一为陈独秀,后排左一为刘仁静,左二瞿秋白

当时,国共关系非常复杂。陈独秀力主国共合作,却无法扭转共产党被动的局面;他胸怀改造社会之理想,却始终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他做出的一些决策,也并非完全正确。
此时的毛泽东隐约地感觉到:陈独秀已经很难驾驭这种局面,他无法带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革命成功的道路。在毛泽东的眼里,陈独秀身上的光环可以说是逐渐消退。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员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他的‘动摇不定的机会主义’使党丧失了果断的领导”
1926年“三一八”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决议案》等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决定将主要精力由工人运动转向农民运动,并在湖南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
面对迅猛兴起的农民运动,陈独秀害怕会影响北伐军心、妨碍国共统一战线,力主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了特别会议,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过多依赖蒋介石、限制工农发展的会议决定。
从这时起,毛泽东对陈独秀的右倾政策开始产生极大的质疑,他决定自己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道路。
1927年元旦一过,他便去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进行为期一月有余的农村考察。考察回来,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更加坚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民运动的道路,而陈独秀的右倾主义将会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

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右图是他从湖南回武汉后写的考察报告

然而,毛泽东的主张并没有被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所理解和认识。在中共五大上,他仅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连发言权都没有,和澎湃、方志敏等人拟定的重新为农民分配土地的方案,陈独秀都没有拿出来讨论。
不过,毛泽东已经感到风云突变的危机了。果然,就在中共五大召开后的第八天,即5月17日,驻湖北宜昌的夏斗寅率部进攻武汉,发表反共通电;5月21日,驻长沙的许克祥率部发动“马日事变”,屠杀湖南工农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宣布“分共”。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1927年8月7日,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以亲历者的视角,从国共合作时不坚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党中央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抑制农民运动、放弃军事领导权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国共合作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错误右倾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并对军事工作和农民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批评陈独秀。9月10日,陈独秀离开武汉去上海隐蔽,自此,二者再未见过面。
由于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下错误,毛泽东后来将其视为“反面教员”。1936年,斯诺问毛泽东“谁应对1927年共产党失败和南京当局的胜利承担主要责任”时,他回答道:“他(注:指陈独秀)的‘动摇不定的机会主义’使党丧失了果断的领导,他的指导路线显然是在一个时期之内造成很大灾难。”

晚年陈独秀

在批判陈独秀的同时,毛泽东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创造了党,有功劳……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多次提到了陈独秀的功劳,并提醒党内的同志不要因为他的错误就抹杀他对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冯蕙主编;陈晋,李捷,熊华源等副主编.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1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12.
[2]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 中共党史学习文献简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12.


作者:曾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责编:林苗苗

图片来源:人民网、解放日报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