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首先需要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与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作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中国共产党自觉的使命意识、高度的人民情怀、深邃的战略思维、有力的执行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需要着重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因此,切实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擘画的中国现代化新蓝图,就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与领导能力。这是2021年1月5日拍摄的广西贵港港(无人机照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达1.0552亿吨,同比增长30.9%。贵港港位于西江航运干线中游,是我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宏大的历史使命,对此,我们党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与自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所规定的消灭阶级剥削压迫,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使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承担着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民族和国家使命。实际上,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与谋求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具有许多相同的内容。客观而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过的许多政治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意识,并为之做出过努力。但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自觉使命的高度认识中国的现代化,并为之付出如此艰辛的努力。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最终将一盘散沙的旧中国统一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代接一代、一棒接一棒,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直到今天仍在继续。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既不可能建成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国的现代化是政党主导的现代化,与英美“自然而然”发生的现代化模式差别极大。这是因为,在近现代的殖民大潮中,中国走现代化的道路已经不具备自然而然发生的环境与条件,更需要通过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来创造条件、有力推进,并努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在政党政治的时代,承担这一使命的政治力量只能是现代政党,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政党角逐中,中国共产党最终承担起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正是因为对这一使命的有力承担,党的领导才成为了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现代化使命的选择与认定,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如下规定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言,“十四五”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2020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中国共产党作为自觉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然对此有所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时间节点的重要性,指出党中央对于蓝图规划与目标设计的高度重视,以及制定规划目标的重大意义。《建议》在最后强调“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再一次充分展现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政党主导、使命驱动的鲜明特征。这是2021年1月1日拍摄的西安大雁塔(无人机照片)。当日是新年第一天,傍晚时分的古城西安沐浴霞光,呈现迷人景观。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毛泽东将这一宗旨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初心。作为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内在统一的。初心侧重精神层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使命侧重现实层面,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体现于外在的目标蓝图。初心凝成使命,使命承载初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体现党的这一宗旨与初心。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更不是什么其他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现代化成果最终必将体现在人民福祉上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换言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化,既不允许资本力量的恶意膨胀,必将对之进行有效规范,除其弊而兴其利;也不允许权力因素的任意行为,必将对之进行有效约束,消其害而尽其用。秉持这一宗旨初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将之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中,“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则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议》作的说明中特别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此外,《建议》特别强调的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也充分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其宗旨初心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始终发挥着价值定向的关键作用。这是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一角(2017年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曾经是钢渣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新华社发(裴鑫 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总体来看,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在对于具体国情、历史阶段与国际形势的全面把握与合理分析上。《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可塑性、延展性显著增长。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不断扩大,中国实现了由以前‘迎来战略机遇期’‘维护战略机遇期’向‘塑造战略机遇期’的转变。中国审视战略机遇期的视野,也由以前‘由外向内’转向‘内外并举’,即不仅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看到中国自身发展对外部世界的积极影响,认识到中国发展本身就是推动世界发展和国际秩序变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从根本上决定中国外部环境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就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机遇。”而外部挑战则突出表现在美国遏制打压等因素陡增,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基于对于发展环境的战略分析,《建议》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体现在正确处理本国现代化道路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关系上,体现在正确处理中国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体现在正确处理现代化已有探索与现代化未来推进的关系上。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统一。对于其他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好理念、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学习、借鉴,并根据自身实际加以改造创新,洋为中用,杜绝照抄照搬。《建议》在指导方针与遵循原则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很大程度上正是针对于此。现代化并不是割断传统,也不可能割断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分析、客观对待自身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深入挖掘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做到古为今用,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对自身现代化积极成果的继承与接续,这次对制定“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的建议,同样是继承以往而又开辟未来。体现在对现代化规律的探索与把握上。中国共产党尤其注重对规律的把握,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规律,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赋予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任务。这次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实都是规律性的阐述。特别是全会强调的“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更是深刻表明了我们党对新发展阶段现代化规律的认知。2020年12月31日,最后一排轨排落地,标志着川藏铁路拉林段全线铺轨完成。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具有强烈的实践意识。这种实践意识不仅体现在鲜明的问题导向上,而且体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大政方针与顶层设计再科学,如果不能有效落实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纵观世界各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行力是尤其突出和十分强大的。这种执行力源于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基于这种具有强制效力的服从,全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顶层设计、制定的大政方针,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重视发展思路、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与有效执行问题。这次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整体意志,每一位党员都需要深入学习,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这是党员的义务,具有强制性。这种执行力源于中国共产党宏大的组织规模、健全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纵贯上下,横贯同级相关组织,并已有效延伸至新型经济组织与新型社会组织,极为宏大。这样一种严整细密的组织体系对于信息的传递、政令的贯彻、危机的应对、任务的解决、使命的实现,作用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现今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国家系统,还是工厂、农村、学校、街道、社团等社会单位,都已建有相应层级的发达的组织网络,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这是‘使我们党的组织基础放在组织的细胞中’的建制要求。组织的严密性使得组织的渗透无远弗届,组织力量无所不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这种执行力源于党的意志向国家意志的转化。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将为我国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供重要遵循,“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后,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党的意志由此就转化为国家意志,规划的落实执行也就有了国家公权力的保障。
作者: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1期,原标题“使命型政党引领中国现代化方向”
责编:易艳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