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胜疫情,团结协作是唯一出路

陈婷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合作抗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团结协作是战胜疫情的唯一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当前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指明了方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当下,我们要对一些西方国家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意识形态偏见以及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保持高度警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6月,在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的书面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了关乎各国发展命运的全球性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疫情,分析当前形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在疫情视域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
2021年1月3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在埃及开罗街头时查看手机。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部长哈拉·扎耶德1月2日晚表示,埃及正式批准在埃紧急使用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现实障碍:民族主义情绪和意识形态偏见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合作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蔓延,不仅给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使得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膨胀。少数西方政客污名化中国、甩锅中国,一些国家抵制华人、歧视亚洲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实,民族主义并非肇始于疫情发生之后,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土壤。在此之前,反移民浪潮、英国脱欧公投以及近年来美国的一系列行为正是民族主义逻辑的体现。此次疫情只不过为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的抬头提供了契机,对民族主义行为起了催化作用。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并与其他国家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的全球扩散展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一些国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团结态度,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反而借疫情造势,散布反华言论,抹黑中国形象,种种现象都体现了一些人“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定式和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同时,这也反映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霸权主义逻辑。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肆意对中国抗疫成就进行歪曲和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制造意识形态偏见,干扰国际合作。“中国负责论”“中国崩溃论”“中国阴谋论”“WHO偏袒中国论”等指责和谩骂中国的论调层出不穷,其背后体现的正是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中国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正是西方国家企图否定中国道路的霸权主义逻辑。
从西方一些国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来看,其背后的现实原因在于,这次疫情充分暴露出西方社会的缺陷和不平等现实,暴露出西方“民主”制度在疫情之下的无力,而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中国防控阻击疫情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绝不会被少数人肆意污名化所抹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就连曾经发出“历史终结论”论调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也认为,中国的抗疫举措是“最成功的非西方模式”。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命运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当前的危机下,在国际社会中大打疫情政治牌、制造意识形态偏见“病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污名化中国不仅不符合国际正义,也不利于合作抗疫。
人类和瘟疫的斗争有着漫长的历史,无论是历史上的黑死病、天花,还是目前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都一次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国际社会只有坚持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通力合作,才能战而胜之。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抛弃各种隔岸观火、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破除意识形态偏见,守望相助,形成合力,才能在这场全球战“疫”中取得最终胜利,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的风险挑战,才能走向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德国法兰克福一处新冠病毒检测中心外的着防护服的人型模特(2021年1月6日摄)
思想根源:全球化遇挫和逆全球化泛起
新冠病毒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早已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的风险挑战,各国的责任是共同的、安全是共同的、利益是共同的、命运也是共同的。在抗击疫情上,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和理性,而不是盲目和傲慢;需要的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孤立封闭、彼此敌视;需要的是共进共赢思维,而不是零和博弈思维。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没有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只有国际合作的躬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冲击,各国经济一度几乎陷入“停摆”状态。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逆全球化思潮加速泛起。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断裂,导致大量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陆续将海外生产线转移回本土,并由此认为,逆全球化是保护各国安全的有效途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逆全球化趋势不利于各国合作抗疫,甚至会延误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影响对新冠病毒的快速控制和消除。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疫情肆虐之下,将生产线移回本土以满足本国需求的逆全球化行为,作为一种短期政策或许难以避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逆全球化的政策和行为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正如同不能从青铜时代退回到石器时代一样,人类已经不可能从全球化时代再退回封闭孤立的孤岛时代。因此,任何逆全球化的思想和行为只能是开历史的倒车。

这是2021年1月5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空荡荡的伦敦塔桥。 新华社记者 韩岩 摄
在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上,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发展、求进步的时代潮流,全球化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是大势所趋。
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人类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必然要承担全球化所带来的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无论全球化暴露出多少弊端,无论这次疫情给逆全球化提供了多少借口,都不会改变全球化的基本逻辑,全球化都不会走向终结。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或将成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一样历史分期的起点。疫情之后,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全球化阶段。
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受益者和贡献者,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成为逆全球化浪潮下的“逆行者”,既利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推动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前进。中国不仅在控制疫情方面作出了榜样,在合作抗疫上也率先行动起来,为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球化的发展早已将整个人类社会联结成一个“地球村”,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思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起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2021年1月5日,在美国纽约一所医院外,医护人员将病人从救护车中抬出。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日7时23分,美国新冠确诊病例达21007694例,死亡病例为356540例。新华社发(郭克摄)
未来前景: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场疫情再次证明,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从自然界中而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自然既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又以瘟疫流行、自然灾害等方式来提醒、告诫、教育和惩罚人类的无知与傲慢。过去人类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无节制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其后果就是生态系统被无情地破坏。
恩格斯早就告诫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也不可能超脱自然独立存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是“合一”的关系。面对生态环境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各国只有携手合作,爱护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家园。
这次疫情如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人类在生态危机面前的弱小,也照出了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短板。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迫在眉睫。
目前看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领导体制上看,由于缺乏对国际领导机构的授权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统筹调配全球资源、指导各国卫生工作等方面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从协作机制上看,由于国际社会缺乏优质高效的联防联控,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难免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从体系能力上看,由于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疫情风险的体系化对抗能力还远没有形成,等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调与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疫情。中国在做好本国抗击疫情工作的同时,对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各国早日战胜疫情。“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特别是在抗疫实践中,需要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构建医患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筑牢公共卫生防疫之基;需要各国之间保持疫情信息的共享和畅通,促进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政策沟通、科研合作、物资调配、行动配合等;需要各国凝聚共识、团结协作,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国际社会的共进共赢。唯有如此,各国才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战胜疫情,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陈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1期,原标题“疫情考验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责编:王晓方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