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活动对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党的成立为标志,这一时期的报刊活动可分为初创和发展两个阶段。其宣传策略呈现重视思想先锋作用、运用多种传播形式、重视青年学生作用等特征,体现了反帝爱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三重维度的话语体系,其革命开拓精神对做好新时代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视其为加强政党建设和促进革命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报刊作为近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载体和宣传工具,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活动宣传成效明显,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的广泛传播,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个正式报纸,是五四时期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的一张四开四版小型报纸,每周一张以1921年党的成立为标志,党创建时期的报刊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先前宣传民主、科学的报刊转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如《新青年》于1920年9月改办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广东群报》于1921年改办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报。二是为建党而创办的理论刊物,以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为代表。三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创办的通俗性工人报刊,如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动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动音》等。第二阶段从1921年7月至1923年,为初步发展时期。一是中央机关报刊相互配合,构筑舆论宣传阵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青年》作为党的理论刊物继续发行,着重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1922年9月,中共中央第一个正式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刊,旨在宣传党的纲领。1923年7月,中共中央创办了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前锋》突出宣传国民革命运动,同《新青年》《向导》分工协作,共同筑起中共中央的舆论宣传阵地。二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报刊,教育知识青年。1922年2月,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人声》周刊。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下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巴黎编辑出版《少年》杂志。在此期间发行的大量团刊中,北京团组织于1922年1月出版的《先驱》(半月刊)社会反响最大,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不久因反动当局的查封,《先驱》被迫停刊。1923年10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出版了新的机关报《中国青年》。三是工人报刊方面,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7月创办了《工人周刊》。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1922年6月,《劳动周刊》被上海租界勒令停刊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被迫迁至北京,将《工人周刊》作为总部的机关刊物。到1923年,各地工人报刊已发展到10余种,如武汉《劳动周刊》、汉口《真报》等。四是妇女报刊方面,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了第一个妇女刊物《妇女声》。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将妇女宣传重心转移到了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妇女周报》上。除上海外,广东还创办了《劳动与妇女》,邓颖超等人还在天津创办了《女星》。
1923年4月,邓颖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天津发起成立妇女进步组织——女星社,邓颖超担任总务委员会委员长。图为1923年5月15日,邓颖超在《女星》上发表的文章《两个使我难忘的五七》
发挥思想先锋作用,积极引领社会舆论。早期共产党人较早地认识到报刊宣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报刊事业,锻造出一支具有极高理论素养和社会舆论号召力的报人队伍。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等人,他们既是这一时期党报刊工作队伍的杰出代表,也是学者型的理论家、宣传家和革命家。他们充分发挥学识优长和公众影响力,在报刊上发表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的文章,引导社会舆论。其中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依托《新青年》等报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开拓性贡献。恽代英以《中国青年》为阵地,对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进行批判,与萧楚女一起成为广大青年最热爱的偶像,“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运用多种传播形式,形成舆论共振效应。集中传播。重视运用专号特刊的方式进行宣传,如《新青年》发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号”集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组合传播。中国共产党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后,《向导》开设的“外患日志”专栏、《前锋》刊发的详实调查材料和统计数据、《新青年》季刊出版的“国民革命号”,分别从不同侧面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抨击封建军阀统治、宣传党的民主纲领。分众传播。根据不同读者群体创办不同类型的报刊,如面向青年学生的《新青年》《中国青年》等,面向工人的《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面向妇女的《妇女声》《妇女周报》等。与此同时,“在编读沟通中实现互动传播,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开展批判传播”。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宣传,推动学生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易于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极富斗争热情而耐力比较欠缺。鉴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学生运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怎样使学生能与工人、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宣传和帮助他们组织”。1922年3月,广州青年团出版的《青年周刊》,号召学生同妇女、军人和青年团员携起手来,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主张工农兵学商实行大联合,共同革命。1923年10月创刊的《中国青年》主要围绕青年学生问题刊发文稿,在广大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恽代英任该报主编时,还组织学生深入工农运动,切身感知工农大众的生存状况和现实诉求。
一九一八年十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
反帝爱国主义话语。勇敢地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营造反帝爱国的舆论浪潮。从理论上,揭示帝国主义的侵略真相,指出“帝国主义不打倒,由他们时常售械借款所扶植的军阀势力是不会消灭的”,“反抗帝国主义的列强比反抗军阀更为重要”,明确提出将帝国主义作为国民革命对象,要改变中国人的悲运,“首先解除列强及军阀之重重奴辱”。从行动上,“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一经《向导》提出,迅速响遍全国,《工人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纷纷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宣传和动员各地工农的反帝斗争。反封建主义话语。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封建主义宣传,既发表批判性的社论文章,又刊载工农群众遭受压迫的新闻报道,明确指出“中国政治的乱源在于封建残余之军阀势力”,唯一出路就是“结合伟大的革命群众的势力,尤其是最能革命的工人阶级的势力来统一”。同时,动员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打倒封建军阀,开展反抗斗争,“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一方面,积极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如《新青年》《共产党》等月刊重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党思想,《新青年》发表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阐释。另一方面,宣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构筑无产阶级政党的话语阵地。如《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公开宣传我们的理论,是取得成就的绝对必要条件”,《新青年季刊》设共产国际号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状况,使中国共产党“从此学得革命的方法”。《向导》专门为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创办,《前锋》重在宣传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策略。党创建时期的报刊活动所体现的革命开拓精神,启示我们党的媒体人要勇于创新,要不断积极探索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将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和先进的思想文化,有机融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其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启示我们党的媒体人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作者:汲长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黑河学院讲师;曲晓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1期,原标题“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活动考察”
责编:梁齐勇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人民网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