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是又一个人间奇迹

魏礼群 前线理论圈 2022-07-02

今日起,“前线理论圈”将推送魏礼群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三篇系列文章,供读者诸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景象也将为世人所瞩目。
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重大标志性成就,准确把握在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新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1年3月15日拍摄的大海子村春色(无人机照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标志性成就和重大意义
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全国人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消除绝对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鲜明标志,也是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成效的显著标志。
自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就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当今之中国,全体人民生活实现整体性跃升,基本生活品充裕,吃穿用有余,公共服务普遍享有。城乡人民安居乐业,住房面积持续大幅增长,城镇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个人财产不断增多,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9年全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近5岁。更为可贵的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开拓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党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也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论述、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新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理的系统论述,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更加突出党的领导和党领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更加突出民主法治,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法治社会;更加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努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深入融合。
这些重大新思想、新理念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实践全面加强和创新,从而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性制度不断改革创新。
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社会治理制度。这种社会治理制度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把民主和法治作为根本方式、把活力和秩序相统一作为根本目标。这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运行规律的科学制度。
同时,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深化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基本构筑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
包括创新人口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人口流动合理有序。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农村新型经营制度逐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尤其是全国城乡以党建为统领的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普遍建立。
各领域各层次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创新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王烈水库建设施工现场(2021年3月15日摄)
全方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为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按照社会治理功能和内部联系,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向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迈进。
同时,各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建设全方位推进。各方面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建立,为维护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明显增强。
我国社会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治、道德、教育、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标本兼治。特别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基层“互联网+服务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政务平台,致力于“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到2019年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经与全国31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0余个国务院部门连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互联平台,服务功能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村落的服务网。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提高了城乡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整个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民以安为乐,国以安为兴。”当今中国,国泰民安,社会安定有序。几十年来我国在创造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整个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近些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连续10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刑法规定的8类严重暴力犯罪比10年前下降了50%。联合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每10万人中命案发生不到1起,低于英、德、美、加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命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这些事实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进程必然伴随犯罪率升高的西方魔咒。特别是在当前国际乱局交织、局部冲突和动荡不断、个人极端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能在国内快速社会变革和发展不断推进中保持总体稳定,可谓独一无二。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我们党和国家注重平安中国建设。
一是逐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处了一批疑难复杂大要案。
二是逐步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提升维护公共安全实效。食品安全系统建立了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筑了隔离重大风险隐患的“防火墙”,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逐步构建国家安全体制,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修订并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筑牢“铜墙铁壁”。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维护国家安全制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更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凸显,社会治理多个场域、多元主体、多种手段综合发力,整体效能有效迸发,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从社会治理场域看,城乡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城乡社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和传播。
从社会治理主体看,多元主体扛起责任、勇挑重担,构筑起坚固防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凝聚同心抗疫的硬核力量,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抗疫战役;政府有效履责,及时施策,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工作生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性和服务性优势,募集款物、驰援疫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心理疏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履行责任,居家隔离,减少出行,自我防护,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从社会治理手段看,多种方法齐上阵,科学抗疫,依法防控。数字技术赋能疫情防控,在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中得到充分运用,为诊疗救治、新药研发、资源调配等提供了强大技术手段。在阻断疫情蔓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上,各地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依法依规解决疫情期间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有序运行。
抗疫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在多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成效,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这次集中检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盘旋在林周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上空的黑颈鹤(2021年3月14日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进程及其标志性成就,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新境界,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与中国的国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持续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为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党向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战略安排是完全正确的,为新时代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是为世界上那些期望在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保持社会稳定、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社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魏礼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


文章节选自《前线》杂志2021年第3期,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责任编辑:梁齐勇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新华网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