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新发展格局”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在发展新形势下,要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到“逐步形成新发展格局”,再到“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充分反映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推进路径等问题,仍存在一些认识偏差,需要加强辨析引导,以更好推进实践工作。
新发展格局不是被迫的
随着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曲解不断累积,打压不断升级。而国内某些习惯于唯西方马首是瞻的人臆测,如果中美 “脱钩”,中国外贸将一蹶不振,中国经济将不堪一击,因而散布“失败论”。他们错误地认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被迫”转向内部的无奈之举。
从客观上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可以有效避免全球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引发的外部动力不足等问题,可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扩大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
总体上看,新发展格局的选择,从根本上是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进步、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标准的,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性要求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判断的,是立足于破解我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战略选择。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2021年4月18日至21日举行,是今年世界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据初步统计,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媒体机构1200多名记者参加年会,今年注册人数超过4000人
实际上,早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就明确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发展自主性的体现,是主动作为的长远之策。
在新发展阶段,只有立足国内,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才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只有立足国内,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充分激发和释放居民购买力,才能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强大动力;只有立足国内,破解物流不畅难题,进一步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才能为发展营造良好流通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外循环”水平有较大提升。少数长期参与“外循环”工作、对国际市场有较高依赖度的企业,面对新发展格局有些茫然,有的产生了一些错觉,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不再重视“外循环”,就是封闭运行,还有个别企业将“内循环”等同于“出口转内销”等短期应急举措。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其实,“外循环”离不开“内循环”,国内大循环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确要尽快摒弃某些人过度倚重“外循环”的惯性思维,但并不是放弃“外循环”,而是力求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合理位置,通过激发和强化“内循环”各大主体的内在潜力,把更多资源放到产业基础高级化上去,推动我国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嵌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之中,并成为其中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对于微观企业而言,有效开拓国内大市场也不意味着放弃“外循环”,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国内市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企业发展的跃升。
同时,“内循环”离不开“外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外循环”对于更好地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保持“内循环”肌体的活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内循环”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都迫切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而创新不是关起门创新,而是要开门创新。中国增长潜力无限的超大规模市场,会形成对全球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资源的引力场,进而推动中国创新发展。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仅不是封闭运行,而是要更好地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为我所用。
2021年4月17日,杭州市临安区河桥古镇景区内,游客在体验国漫主题情景剧的夜游项目
新发展格局不是搞“小而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充分调动各地经济发展积极性,取得了丰硕发展成果。在此过程中,各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纷纷各显神通,进行各种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自身的比较优势。新发展格局强调不同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自给自足。
新发展格局建立在提升发展质量基础上,要求不同地区加强协作,彼此促进。
从系统观念看来,经济良性循环需要各子系统协调运行,形成有机运行整体。如果子系统高度相似而不能协同互补,就可能影响系统整体运行,制约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需要不同地区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布局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
根据新发展形势,我国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不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有利于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推出了多方面政策措施,加速信息、资金、人、物在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推进建立满足区域间高效流通需求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流通现代化。
为了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实现“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我国积极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不断提高中西部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断贡献新的强大力量。
作者:马静,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4期,原标题“正确认识新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王晓方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