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党史,品读革命前辈的故事,发现一个深刻的道理:顾全大局者成大事。
毛泽东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们,从这里能看多远?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能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
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处一隅而观全局,这既是一种胸襟、眼界和格局,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革命战争年代,很多共产党人都有很强的大局观,努力为整体作贡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没有后方、异常困难。但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心中都有一幅战略的蓝图。正如邓小平所言:“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釜底抽薪就不要怕烫手。我们多背一些敌人,自己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就能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这对全局是极为有利的。”为了党和军队的整体利益,刘邓大军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主动挑起最危险的任务,排除万难去完成。历史证明,重视并善于从整体、大局、全局上考虑问题,在工作中坚决做到着眼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一直是我党我军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和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相反,国民党军队就很不讲大局。孟良崮战役中,有个国民党将领叫李天霞,面对求救的张灵甫他只求自保,因而得到了“见死不救将军”的别名。有人曾问粟裕:“您天天看地图,这上面究竟有什么奥妙啊?”粟裕回答:“奥妙无穷啊!熟悉地图、熟悉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基本功。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看地图,不仅是观地形,更是观大局。粟裕用图有一个特点,他不仅会看当面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而且要看友邻部队地区的二十万分之一图,还要看更大范围的五十万分之一图和全国一百万分之一图。也就是说,他不仅考虑当面的战役、战斗,还要从战略全局考虑问题。所以,他总是把战役的局部和战略的全局结合得很好。正是有了强烈的大局意识、大局观念,粟裕才坦诚直言,向党中央建议推迟下江南,进行淮海战役。也正是有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才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鲜明品格。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有一条要求,就是讲大局、懂大局、抓大局。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领导干部站在党、国家和军队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在维护整体利益上做事情、干工作。倘若只愿守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管对集体是否有益,这不仅难以为一域争光,还会为全局添堵。今天,在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布局中,频频出现“系统观念”“体系建设”。这说明,开创强国强军事业,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个体系来支撑。这也强烈地释放一个信号,个体强不算强,整体强才算过硬;单打独斗干不成大事,“联合作战”才能获得大的胜利。因此,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多看百万分之一的地图”,树牢大局意识、大局观念,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关照全局。有的只做自己责任边界内的事,不去考虑全局利益;有的只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想着如何与系统对接、同左右衔接;还有的缺少牺牲奉献精神,只讲个人、不讲整体。殊不知,我们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在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一项工作,倘若照顾不了大局,不为整体利益、整体效益考虑,看似人人都努力了,却难以形成体系优势。领导干部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前,全球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们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加需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领导干部坚持胸怀“两个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登高望远、从容不迫,又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必定能奋进新征程、建功“十四五”,创造新的辉煌、成就新的伟业。
作者:盛莉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2021年4月19日,原标题“胸怀大局 心有大我”
责任编辑:刘卫东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