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能听,道乃进

周振国 前线理论圈 2022-11-22

“言能听,道乃进”,语出《史记·殷本纪》,是商代贤臣伊尹劝谏开国之君商汤的话,大意是:能听得进意见,才能不断明白治国之道。

抛开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语境,这句话还可以大概解释为:能听进别人的良言,才能不断进步。

听人善言能集思广益,使人更明智。唐太宗看完《隋炀帝集》后,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知道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很荒唐?”
魏征回答道,光靠学问渊博不行,还要善于倾听意见,隋炀帝刚愎自用,自然取祸。其实一般来说,听人意见并不难,难的是听得进真话、诤言,甚至反对意见,也就是常说的逆耳忠言;难的是主动去听、去兼听。
惟其难,魏征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陈毅元帅的“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才成为警世名言。
古人说:“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道理并不深奥,关键在于做。
听人良言能益人神智,使人更睿智。成语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振聋发聩、如梦初醒等,都可用做这方面的解释;俗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谚语“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等,也说明了倾听对于增智开慧的作用。
这些成语俗语谚语背后都有轶事典故,积淀或凝练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理智慧。其实“聪明”的“聪”,其繁体字“聰”,乃从“耳”从“囱”从“心”,耳闻而循心通上,耳灵心透,耳听为聪。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精彩,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有位哲人还说:“信仰就是用耳朵去观看”,强调倾听对于建立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听人益言能交人以心。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期间,聘请了包括胡适等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蔡元培知道胡适初入北大有压力,就在胡适登台讲课的头一天晚上,专门来到他家,耐心地听他一个劲地说东道西,担心自己讲不好课。
蔡元培只在临走时对胡适说了句:“我聘你到北大来,就是信任你。” 后来胡适每想起这件事,便感激蔡元培那天晚上的倾听,说蔡先生亲和,有人格魅力。
心理研究还表明,两个有矛盾的人,只要一方能对另一方有所倾听,便能使矛盾得到缓解。
可见,乐于并善于听人言既是一种教养,更是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的“通心路”“连心桥”。


作者:周振国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作者授权前线客户端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丁兆丹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