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伟大事业的开创需要开拓创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焕然一新。然而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由于反动势力疯狂镇压,我们党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一度简单理解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先后受到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干扰,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图为2021年6月26日在北大红楼拍摄的刊登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青年》5卷5号(右)、6卷5号(左)原件。 新华社记者 谢晗/摄(求是网)在中国革命生死关头,毛泽东同志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通过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对中国社会和内外形势的深入调查研究,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重要经验教训,对经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将其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我们党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锻造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明确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方向和策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打破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束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图为戏剧与歌舞《东方奇迹》。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求是网)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开拓创新。党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党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历史任务,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所蕴含的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完成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了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经过奋力开拓、锐意进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表明,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靠我们党独立自主来解决。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条件、主要任务和社会主要矛盾,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破敢立、敢闯敢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以创新为不竭动力,就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黔西市化屋村曾经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穷山沟,通过精准扶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1500元,世代受贫穷困扰的苗家儿女过上了小康生活。图为2021年6月6日,人们在化屋村码头广场表演舞蹈。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史开心/摄(求是网)
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还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拓创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挺立时代潮头,胸怀“国之大者”,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复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勇于结合新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求是网)继续以开拓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坚决破除传统观念和利益固化羁绊,把改革重点放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提升改革综合效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旺盛生机活力。继续将开拓创新作为引领各领域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激发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全社会创新热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百年大党,千秋基业,其命维新,其志惟坚。《决议》对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了全面精辟的回顾总结,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事业提出明确要求。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把握历史主动,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作者:穆虹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3日,原标题“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
责任编辑:小林
图片来源:求是网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