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

康晓强 前线理论圈 2022-11-22

摘要

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社会才能实现有机有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党的领导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关键支撑。新时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逐渐建构并日益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价值体系、功能体系愈加完善。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最重要、最深刻、最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三个领域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凝练的“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明确”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

领导核心对于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一方面,领导核心是建构政治认同、优化政治整合、凝聚政治共识的关键要素,从而形塑价值、组织、制度的一体化发展结构形态;另一方面,领导核心是增进政治秩序、维系社会稳定、促推社会整合的黏合剂。

这对于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其基本前提是要有长期稳定的政治秩序的鼎力支撑,而领导核心对于这样一种秩序的建构不可或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得出这样一个明晰深刻的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领导核心”主要有三个应用语境,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社会结构的关系维度来分析,党是领导核心。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一。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论是促进无产阶级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并最终取得胜利,还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都应该而且必须由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这是无产阶级践履推翻旧世界、建构新世界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确保我们党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正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我国才能在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党的组织体系架构维度来分析,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也就是通常说的“党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比喻道,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他还曾举例谈道:“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全党全军,‘嘀嗒、嘀嗒’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大家想想,如果党中央发出的号令没人听,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还谈什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有一锤定音的高度权威,是全党思想统一和步调一致的根本前提,是确保党和国家前进方向正确和形成巨大合力的关键要素。

从领袖个人在全党的威望、位置维度来分析,其在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伟大领袖,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中往往发挥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处于从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转型的国度,如果没有强大政党的有力有效领导并发挥整合凝聚功能,那将会出现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

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执政70多年的百年大党,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社会才能实现有机有序发展,这是经过无数历史事实反复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进入会场。新华社图片(新华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

党的领导是具体的、现实的。在执政的情势下,党的领导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因此,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长期有效执政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从领导的客体来看,体现在对国家治理体系中诸多组织形态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组织形态,都要自觉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同组织形态虽结构体系、制度设计、运行方式、制度安排等不尽相同,但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模糊和动摇。

从领导的领域来看,体现在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方面党的领导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最终都会损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成长。

比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的设立,就是为了有效发挥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统合整合功能,是国家机构及其职能设置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生动写照。

从领导的环节来看,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诸多环节。忽视或放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链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成效都会打折扣、受影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绝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必须把党全面领导的成效切实地落实、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反问道:“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有力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能把党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使党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社会整合、人民幸福等方面凸显其举足轻重、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和独到优势。

在实践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和辩证把握: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不意味着党对所有具体事务都要事无巨细地去加以管理。周恩来曾深刻提醒:“我们说党领导一切,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是说党对各部门都可以领导,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  

二是不能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扬党内民主对立起来。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发扬党内民主与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是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并不矛盾。

三是不能以曾经的失误或错误作为否定党的全面领导的理由。由于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原因,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犯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上急躁冒进的错误,但从历史长河来看这些失误或错误终究只是短暂的现象。从总体上看党的历史更多是成功的经验、伟大的成就,而且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错误。削弱、摆脱和破坏党的领导,只会犯更大的错误,并且招致严重的灾难。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关键支撑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影响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制度化的水平和程度,是评判一个组织成熟与否以及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而且在实践中有了新探索,尤其是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建设方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提出明晰的制度建构取向和更高的制度建设标准。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核心取向,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住、坚守好,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凸显好、发挥好。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制度安排,优化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级各类组织中领导作用得以全面发挥。目前,对各类组织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在认识层面已形成高度共识,但在制度化上尚需持续发力、努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党内法规,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覆盖各类组织形态。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比如,党中央出台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从党的最高领导层开始开展制度构建。又如,通过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完善地方党委、党组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通过修订国有企业、农村、高校等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法规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等。

建立健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安排。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各方面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形成涵盖党的领导各个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同时应看到,有的领域党内法规尚未正式建立,需要不断加大制度建构力度。

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设计、动员部署并领导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出制度设计和安排,实现了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面上的问题,发生的是“物理反应”,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继续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

实践表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逐渐建构并日益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价值体系、功能体系愈来愈完善。


作者:康晓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1期

版式:小林

责任编辑:丁兆丹 

图片来源:新华网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