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会存在“历史虚无主义”?

张甲秀 前线理论圈 2022-11-22

摘要

历史虚无主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历经多次演变,从个体人物、历史结论、某个历史时期、某一方针政策、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虚无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对策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强化舆论监管,不给历史虚无主义可乘之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党的历史的学习,这是基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焦虑,它们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意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这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暗流涌动,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带来消极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迭代演变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历史的虚无化,是虚无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表现。“发端于哲学领域的虚无主义逐渐渗透到文学和史学领域,最后演变为一种政治思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整个世界蔓延开来,越发成为一股有害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侵略导致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中华民族身处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中国何去何从不断求索。这一时期,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带来极大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也在这一时期经由传教士、留学生等群体逐渐渗入我国。
20世纪20—30年代,陈序经和胡适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陈序经在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势劣势后,得出了“全盘西化是必然趋势”的结论。胡适对“全盘西化”论进行了系统化,认为中国要“全心全意地接受新文明”。在近代中国,“全盘西化”论与历史虚无主义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如影随形、难以分割。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历史虚无主义以一种所谓“非毛化”的新形态再次卷土重来,试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甚至抹杀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快速发展的中国成为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历史虚无主义再次出场,以“告别革命”论为典型的错误思潮兴起。这一思潮打着“改良”论、“转型”论的旗号,扰乱人们对革命的正确认知,激起人们对革命的畏惧之感,实则是否定五四运动、否定辛亥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相继展开了揭露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但是,历史虚无主义仍旧盘桓不散,在新媒体平台上,以披着学术外衣、娱乐样貌的碎片化历史、娱乐历史、戏说历史等形式粉墨登场。这些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宣扬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提供历史论据。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手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是借虚无化之名图谋现实之利,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虚无化,以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目的。
从个体人物入手,通过重评历史人物功绩、否定主要历史人物、戏谑历史人物、抹黑革命英雄、为历史上已经形成定论的历史人物翻案,从而达到否定历史的目的。
否定那些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主要历史人物、革命英雄等,是虚无甚至否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最直接的手法。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所谓再考察。
一方面,对历史人物的缺点进行放大、求全责备、编造谣言、戏谑恶搞,最终导致“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荒谬局面;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手法为中国历史上已经形成定论的部分历史人物如慈禧太后、袁世凯、汪精卫等人翻案,在达到歪曲历史、重评历史目的的同时,冲击和歪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认知体系。
从历史结论入手,通过美化侵略、否定革命和阶级斗争等方式,否定中国近代以来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新中国。
对于这样一段值得铭记的光辉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极尽摇唇鼓舌之能,不仅否定革命的意义,而且鼓吹侵略有功。毋庸置疑,“侵略有功”论究其实质是侵略者自身为了逃脱道德谴责和制裁的矫饰,完全是指鹿为马的荒谬之谈。
从某一历史时期入手,通过碎片化历史、割裂历史,制造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达到否定历史的目的。这种割断历史发展逻辑的做法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伎俩之一。如通过制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对立,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否定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路线方针,进而达到否定新中国历史的目的。
这些言论或是用改革开放前的建设经验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抹黑、歪曲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或是用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误夸大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错误等。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与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虽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从发展道路入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进行批判和否定。“社会主义早产”论是这一手法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早产”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机不够成熟,因为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贸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然会招致失败。
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给出了答案。马克思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也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
从某一方针政策入手,采取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手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一项制度、决策进行攻击,混淆视听。如抹黑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将其污名化为“闭关锁国”论。这一观点不仅歪曲了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根本内涵,而且对于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进行的一系列对外交往的努力熟视无睹。
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孤立和威胁,在经济上也对中国实行了严密的包围封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必然选择。
其次,毛泽东曾批评“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错误言论。他指出:“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再次,新中国积极利用外资,谋求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项目,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后,中国制定和执行从国外引进价值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四三方案”等都是对“闭关锁国”论的最好回应。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关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任务。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针对广大青少年群体,要充分利用校园等专业机构的育人职能,做好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手段,扎实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
加强对舆论尤其是新媒体舆论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在制度上扎紧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篱笆,在人才上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观察能力敏锐、专业素养较高的网络卫士,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张甲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四级调研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1期,原标题“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手法与治理”

版式:小林

责任编辑:王焕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