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研究要管用,该怎么做?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服务党委领导的主渠道,也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无论起草什么样的文稿、作什么样的决策,调查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

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围绕领导关注点、社会聚焦点、基层创新点和群众期盼度,需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断提高调研的实效性。

控制调研范围,切忌搞大场面。搞调研与搞建设一样,不要贪大求全,更不要盲目铺摊子,追求所谓的高大上。

一是控制调研力量。调研既不能单打独斗,也不能兴师动众,要少而精。提倡轻车简从,一般性的调研,参加调研的人数两三个人为宜,不能太多;大的综合型调研,可以分若干小组,每小组也不要超过3人。

二是控制调研区域。调研对象区分不同层次,好、中、差各选2—3个有代表性的点,把方方面面真实情况了解透,确保得到的“第一手材料”“第一手经验”准确无误,以确保在制定政策、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控制座谈规模。召开座谈会是调研不可或缺的环节,要照顾到各个层面,但规模不宜太大。正如毛泽东所讲:“开调查会每次人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人即够。”如果涉及到重要敏感问题,还可以进行个别访谈、个别沟通,引导受访对象围绕主题讲深讲透。

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不断提高调研效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任务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探索运用“互联网+调研”方式,让数据多“跑腿”,让“轮子”少转动,既能保证调研取得实效,又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切忌大而化之。调研既要有“规定路线”,又要有“自选动作”。把蹲点调研作为解剖“麻雀”、破解难题、探索试验的“自选动作”,蹲上十天半月,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一是抓亮点。所谓亮点,就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独创的做法。要站在全局高度,运用全新视角观察、审视事物,抓住上下关注、群众关心且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的办法,就可能形成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独特经验。

二是抓难点。难点就是领导抓的重点,也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那些长年累积、极易反弹的大难题,需要集中力量认真研究,提出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搭桥的办法,把硬骨头啃下来、山头攻下来,让调研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是抓焦点。久拖未解、燃点较低的问题,情况不清、把握不好、把握不住,就可能一触即发,很容易上了“热搜”。调研就要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着,积极控制住燃点,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讲实情、说实话、寻实策,切忌空洞无物。调研带回来很多材料,实事求是地把材料归纳、梳理、提炼好,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撰写调研报告,坚持定性和定量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静态和动态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情况也要有典型案例,既要有机关干部的意见又要有基层群众的诉求,既要有成功的经验还要有发现的问题,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把方方面面的情况摸清吃透,切不可粗枝大叶、弄虚作假。

一是多讲事实,少讲大道理。调研要紧扣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盼,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反映出群众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诉求,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对重要问题要反复求证、核实,对新情况新问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更不能编假情况、造假数字、树假典型。

二是多用群众语言,少作官样文章。下去调研,多到基层一线、群众中间,做忠实倾听者、甘当配角,哪怕讲的与我们预想的不一样,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注意从中挖掘一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众语言。多用群众语言,老百姓讲的有时很土甚至会“词不达意”,但多是心里话、大实话,会给调研报告增添亮点,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是多些分析,少些阐述。只有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庖丁解牛”似的分析研究,查原因、挖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得到的材料很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具体情况也有抽象概念,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整合,抓住事物内在的联系,找到影响事物发展的症结,实施有效的解决办法。

研以致用、推动工作,切忌昙花一现。调研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坚持“调”“研”并重,防止“调”而不“研”、“研”而不“用”,切实做到研有所获、研有所用。

一是深转化。我们下去调研,开了不少座谈会,听干部群众讲了很多话,带回来不少材料,调研的收获不可谓不大,但这些材料中有很多是重复的、零碎的,有的甚至与调研主题贴得不太紧。这就需要把这些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缜密思考、深入分析、综合提炼,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将收集到的观点、思路和意见建议转化为有效的对策措施,服务于领导决策、运用到工作实践。

二是会运用。一个好的调研报告,可以形成领导讲话、机关文件、理论文章、工作信息等多个成果,千万不能一交了之、束之高阁。调研搞得再好,如果不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就是徒劳无功、劳民伤财,就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无形中又成了新的“形式主义”。

三是重推广。调研成果除了服务领导决策外,还要扩大成果辐射面,尽量将调研成果让更多人受益。比如,每次大的调研结束之后,特别是被领导肯定的调研成果,就请组织调研的领导或执笔的同志谈体会、讲方法,以此带动更多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调研,不断提高调研水平,有效发挥以研资政的作用。


作者:石宪平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4月18日,原标题“调研重在实效”

责任编辑: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