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却抱着“老同志心态”,工作状态表现出慢条斯理“悠着干”、敷衍轻慢“应付干”、墨守成规“照着干”、私利当头“看着干”、不思进取“推着干”的问题,并认为这同高压的工作环境、难以破解的晋升“天花板”、物质激励不足等问题有关。
年轻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干劲不足、投入不够乃至早早“躺平”,那么就很难切实推动基层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基层年轻干部的大力投入和奉献担当。如何防范基层年轻干部的“心态老化”,避免他们“人不老心已老”地熬日子、混工作、盼退休,就成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课题。
基层治理需要年轻人,基层治理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基层年轻干部之所以会“心态老化”,同压力过大、动力欠缺和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基层工作事无巨细,基层干部的责任重大,自上而下的问责压力往往使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使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变得老气横秋,对工作的热情也不高。
与此同时,机构编制刚性约束、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使基层年轻干部的职业前景没有盼头,而“干多干少一个样”也助长了“躺平”心态。此外,基层干部缺乏培训提升机会,普遍面临“本领荒”问题。在这一状况下,一些被动心态也浮现出来,比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并推进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由此可见,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为了让基层年轻干部充满年轻态,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使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年轻人应有的贡献。
要贯彻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和保护基层年轻干部的担当作为,使他们在工作中保持年轻人应有的闯劲、冲劲和锐气。基层年轻干部在一开始时往往都充满一腔热血和一股闯劲,但是刚性问责却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在工作中变得不敢试、不敢闯。要呵护基层年轻干部的热情活力,还需建立完善保障他们干事创业的柔性问责制度和包容宽松环境,使他们可以在基层工作中永葆青春。要巩固基层减负成果,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并破除形式主义。自上而下的各类重复考核督察,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无暇去做分内工作,工作中的获得感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使基层年轻干部从纷繁复杂的形式化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展更多有意义和实质性的工作服务群众,并增强他们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要为基层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充电,实现自我提升,学会用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解决问题,提高基层工作效能。要加大编制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向基层年轻干部的倾斜力度,使他们对工作更有奔头和盼头,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踏实出色的基层工作大踏步前进。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动态调整、与绩效挂钩的薪资待遇管理机制,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
作者: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18日
责任编辑: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