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进入新时代,北京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不断展现新作为。
通过设计规划并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建设、立足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九大着力点,形成了有特色有优势的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布局。
面向未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国际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坚持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扩大北京的对内开放;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北京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吃透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精准推进北京对外开放;以世界眼光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夯实北京对外开放的基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标杆。进入新时代,北京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的历史和现实优势,主动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外开放是各个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何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如何充分发挥北京的区位优势、历史优势和现实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精准设定北京对外开放的新定位,这对于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为此,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央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北京实际,提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发展新定位、新举措,主要包括“两区”、四大平台和九个重点发力点。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北京市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将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作为核心推动力全方位融入“两区”的布局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整合国内资源、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为全国对外开放融入新活力上持续发力。根据规划,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达119.68平方公里。目前自贸区包括以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支撑的科技创新片区,以首都国际机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等为核心支撑的国际商务片区,以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可利用产业空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支撑的高端产业片区。这三大板块定位清晰、功能分明、优势互补,既体现北京人才创新优势,又强化国际商务和交通物流的功能。与国内其他自贸区相比,北京自贸区创新功能和高质量优势产业发展更胜一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处于领先地位,助力北京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初见成效。2021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北京以81.01排名第五。对于2020年9月才宣告成立的新型自贸试验区来说,北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成效,实属不易。与北京自贸区相对应的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服贸会,历届的主题不尽相同,但有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即开放、创新、共享。开放,意味着我国的服务贸易必须掌握全球服务贸易的创新趋势,在更大范围展示我国服务贸易的水平;创新,意味着必须运用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内涵和方式路径的创新,突破我国对外贸易的瓶颈问题;共享,意味着我国的服务贸易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能够为世界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贸易公共产品。特别是2021年第八届服贸会的主题: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更是将开放、创新、共享的元素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平台建设是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也是北京对外开放全方位交流的载体,更是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北京通过汲取全球大都市开放经验,梳理北京对外开放的现状和强项,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打造了四大开放型经济平台,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这一平台必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为国际化提供重要动力。北京作为科技创新的城市,具有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科研组织优势,中关村论坛这一平台能够向全世界传递出科研创新的最新信息。北京是多家世界级金融部门所在地,金融街论坛这一平台对于金融开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监管等重大金融改革话题都有别的城市难以具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双枢纽机场开放平台,必将为国际商贸物流提供更大的便利,是北京对外开放的基本保证。除了四大平台之外,北京对外开放围绕以下九个重点领域发力,分别是: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文旅、健康医疗、教育、专业服务、航空服务。从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系统布局这一角度来看,“两区”建设是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两个有特色的标志性目标任务,而要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还需要高水平的平台支撑,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双枢纽机场开放这四大平台,从信息交流、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人才汇集等不同角度进一步强化了“两区”建设的高水平落地,九大着力点则从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亟须解决的问题出发,为“两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发力点。
2021年9月2日至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展(前线客户端)
如何把握各国经济前景呈分化态势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呈现出复杂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各经济体在疫情发生前优劣势不同、疫情期间应对措施不同,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仍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WTO)2021年10月发布《贸易统计及展望》,预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0.8%,各国贸易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发展中国家增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欧等加快出台制造业回迁计划,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布局,跨国公司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双链面临新一轮重构,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链化趋势凸显。对此,北京需要在国家战略决策、产业政策的引领下,充分把握世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精准设计国际贸易布局和发力点,不断完善自身产业体系的布局,特别是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做大做强服务贸易,积极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如何把握北京在扩大开放、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方面的问题。北京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乘势而上,率先发力,硕果累累。但也要看到,从大的背景上来说,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欧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倒行逆施,加之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都给北京对外开放带来新的隐患。目前,驻京国际组织及分支机构数量有限,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也不多,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稳定在90余场,与巴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会议前10名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在吸纳国际游客方面排在第58位,这与北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尚不相称。另外,北京在金融等领域如何对标CPTPP等高水平自贸协定,推进跨境金融开放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把握北京在教育、文化开放方面的问题。北京作为全国教育文化重镇,无论是历史文化传承还是现实创新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人才优势、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围绕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释放教育文化的优势,还需要通过制度优化、结构优化等方式促进解决。以2019年为例,北京地区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学校平均在校生达到5320人,远超2857人的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北京也是本土学生“走出去”和外国留学生“走进来”的重要区域。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北京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对于北京而言,如何围绕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需求,鼓励国内外教育机构在自贸区设立面向全球招生的国际分校,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建立“在线留学”制度体系,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和智能技术等领域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力。另外,如何围绕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北京故事、传播北京好声音,让北京“首善之区”的美名走向世界,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深入分析不足,系统谋划举措。图为怀柔科学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资料图)张文超摄(新华网)
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积极推进北京的对内开放。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平台,避免人为设置经济贸易保护区,要将区域经济融入到国内整体经济发展格局中来考量。北京要加大推进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力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落实落细相关政策,解决内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内外双循环的交互节点,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中持续发力。聚焦“一带一路”,不断增强北京对外开放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面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解决全球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据北京海关统计,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097.54亿元,占北京对外贸易总额的39.1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024.07亿元,占北京出口总额的43.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7073.47亿元,占北京进口总额的38.11%。面向未来,北京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首都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的合作,深入全面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消费习惯和诉求,大力推动演出业、文博业等“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积极打造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不同文化的互学互鉴中,提升北京文化开放的影响力。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加大北京对外开放力度。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包含了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经济体,涵盖全球29.7%的人口、28.9%的GDP,同时还覆盖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两大市场,一个是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另一个是6亿多人口的东盟市场。协定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力度很大,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北京的“两区”建设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进一步研究RCEP对中国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超前谋划相关产业政策,完善自身的相关制度,不断减少负面清单,力争将北京打造成全球最有活力的开放区域。高度关注人才建设,努力率先将北京打造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北京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中,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文化团体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北京人才集聚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机制体制,构建人才评价新体系,特别是要打破行业、部门的壁垒,消除高层次人才进入北京的障碍,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氛围。加快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做到一人一策、一事一策,高起点精准推进人才建设,要在北京的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培养和使用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作者:夏文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夏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6期,原标题“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首都新高地”
版式:林苗苗
责任编辑:张蕾磊
图片来源:新华网、前线客户端、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