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飞跃”,有哪些内涵?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根基。“十个明确”的理论内涵建构、“十四个坚持”的行动方略布局、“十六个方面成就”的实践效能检验,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六个必须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提供了方法指导。“两个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现实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主要路径和关键动力,是党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宝贵经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基础。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展现思想伟力。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蕴含于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迸发出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实际出发,洞察时势、立足实践、开拓创新,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牢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准确贯彻了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大地上焕发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对这一观点作了深入阐释。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代中国继续发展前进的深层动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焕发新的生命力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并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升华了时代化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支撑
思想的力量最深刻、最持久。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实现了基本原则、基本方略、基本成就三个层次的理论建构,成为具有真理性特质、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成熟完备的科学指导思想。
“十个明确”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完整准确的理论内涵建构。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十个明确”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为结尾,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从十个方面全方位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搭建起这一重要思想的“四梁八柱”。
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清晰的思想逻辑脉络,将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提出的新论断、新理论都科学地整合进去,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历史足迹。
“十四个坚持”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科学有效的行动方略布局。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基于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战略谋划,“十四个坚持”组成了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基本方略矩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从思想上看,“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外延;从实践上看,“十四个坚持”更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十四个坚持”充分证明了这一重要思想不是形而上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一整套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十六个方面成就”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无可争议的实践效能检验。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突出体现在这十六个方面。
“十六个方面成就”不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党和国家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所取得成就的系统回顾,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现实答卷与成绩彰显。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全方位成就,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效能,集中展示了这一重要思想无可争议的真理性质,充分证明了其指导思想地位实至名归。
图为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青/摄(求是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方法指导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此提供了根本性指导。以“六个必须坚持”揭示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有助于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发展的核心逻辑。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理论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马克思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民群众是不可或缺的“主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质属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赤子之心。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辩证关系反映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秉持着这一科学方法,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坚持自信自立和胸怀天下是昂扬崇高的精神特质。每个时代总有其独特的精神标识,自信自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自信自立源于我们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的成功道路。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拥有的气魄担当,彰显了我们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怀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图为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西有巍巍太行山为屏障,红旗渠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林州市委宣传部供图(求是网)
“两个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现实体现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性。“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阐明了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实践的根本指导作用,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现实维度。
从党的发展来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把握历史主动。我们党的奋斗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更加彰显。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明确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座又一座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以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对此进行多方面深刻阐释,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局势变幻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稳步前进。归根到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下迎来的,这也是“两个行”的有力佐证。
作者: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周子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3年第2期,原标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版式:刘卫东
责任编辑:王焕宇
图片来源:人民网、求是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