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导干部要有抗打压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抗打压能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能力,干部的抗打压能力表现为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受力和战胜力。领导干部在推进各方面工作中,风险挑战在所难免,具备一定的抗打压能力,方能从容应对,不为压力与情绪所左右。

增强抗打压能力,首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困难与压力。困难是压力,困难是挑战,困难中往往也蕴藏着机遇,克服困难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先机。面对困难和压力,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转被动为主动。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干工作松松垮垮是要出事的。有的干部说得头头是道,拍脑袋定决策,拍胸脯作保证,但在工作中往往作风漂浮,抓而不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他们嘴上说过、会上讲过,就算工作干过了,至于有没有落到实处,干得好不好并不关心。有的干部在压力面前,滋生“骄”“娇”二气,受不得一点压力,一旦遇上困难就推诿、避而不见甚至绕道而行,碰到风险要么躲闪要么躺平,在机遇面前犹豫观望、裹足不前,老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不去想,进而发展也就难以为继,面对的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压力之“苦”转换成发展之“甜”,那么发展就能走出一条新路,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困难就能从一道坎变成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增强抗打压能力,还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历练。现实中,有的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成为培养的“苗子”后,但不能忽略了把他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温室”里很难培养出参天大树,“温室”里的干部抗打压能力弱甚至经不起风吹雨打。面对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转变传统思维定势,落实领导责任制,怎样处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上级机关检查和督导的压力,有时甚至难免遇到非难和责怪,等等,都会影响心理情绪。处理不好,就会丧失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动力与信心。“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千里马”式的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而要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干部抗打压能力不是天生的,也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党培养的是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是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只有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大风大浪中才能处变不惊。铺“路子”不如压“担子”,这才是培养干部抗打压能力的好办法。困难就是考验,面对困难,干部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看到挑战的一面,看不到机遇,被困难吓倒,止步不前;另一种是既看到挑战,更看到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克难攻坚,奋勇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只有在大风大浪中历经磨练、在斗争中增长才干的干部才能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增强抗打压能力,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些干部在压力面前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当前的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有害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和困难,解决它们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始终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大无畏的气概和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真本领、硬功夫。毛泽东曾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不是仅仅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如果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困境之中见精神,干部始终保持抗打压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想干事、干成事。

作者:袁晓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3月20日,原标题“增强领导干部的抗打压能力”;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