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电筒为什么总照别人

特约评论员 前线理论圈 2023-04-28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优秀品质,与之相反的表现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标”。在工作和生活中,双标现象屡见不鲜,就像一个人拿着手电筒,总是照在别人身上,而很少照自己。这种现象有深刻的心理学原因。

手电筒只照别人于我有利。

人们总是喜欢对发生的事情、存在的现象进行事后解释,这种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因果解释和推论过程,即是心理学的归因理论。

“问题都是你的,功劳都是我的”,在归因过程中,存在一种自我服务偏差,人们容易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自己的人格佳、能力强、态度好等;对于失败,则易归因于外部因素,例如团队弱、环境差、任务难等。

通过这个归因过程,让别人为失败负责,自己既不用承担责任,又避免了羞愧和自责体验,从而维护了自尊。

比如向领导汇报,如果顺利,是因为自己准备充分,如果不顺利,则是同事配合不好或支持不够。

把失败归因于他人,还会形成一种在道德制高点俯视他人的优越感。自我服务偏差带来诸多心理获益,人们便容易有意无意地将手电筒照向别人。

手电筒不照自己事出有因。

“这事这么难,换谁都干不好”,当人们表现不佳或工作不利时,容易将之视为“正常的,人人都会出现”的失败,以使自己心安理得,无需自责自省,这是“虚假普遍性”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另外,在面对失败进行差错归因时,人们倾向于将关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归结于一些不稳定的特殊原因,如运气不好、身体不适、一时疏忽等,这是内在不稳定属性归因倾向。

在事后回忆和解释的归因过程中,符合这些倾向的信息更容易被提取加工,不符合的则容易被忽略。

这一过程就会导致人们面对问题时倾向于自我保护,从而缺乏深刻反思,手电筒不能真正地照向自己。

手电筒照全别人实属不易。

“这你都干不好,还不是因为你工作态度不行!”归因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总是看到他人能力、人格、品行等问题,却忽略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手电筒照不全他人。

例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年轻人似乎睡着了,没有给身边的老人让座,旁人容易在心里责备年轻人“不懂尊重老人,人品不行”,往往不会仔细分析其他可能性。

这是“知觉显著性”在从中作梗:人们尝试解释他人行为时,关注焦点常放在人身上,而非周遭的情境。

要想充分认清外部因素影响,需要观察者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去看、去听、去思考,而仅仅作出人格、品行相关的判断,就简单多了。

对事件进行归因时,如果总是倾向于认为人是造成行为结果的唯一原因,手电筒自然就不能照全别人了。

当一个人习惯性宽容自己、苛责他人时,就会容易形成推卸责任、揽功诿过的不良品行。

一旦觉察到自己可能存在“双标”,要深入进行思辨分析,及时查找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解剖问题的手电筒,成为照亮自己不断进步的有力工具。

作者:特约评论员


文章来源:《前线》2023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版式:刘卫东

责任编辑:方丹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