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积极人设为什么激励成功

特约评论员 前线理论圈 2023-07-28

“人设”原指动漫、游戏中的人物形象设定,后来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并逐渐成为网络常用语,指突出强调某人具有鲜明特征的公众形象,如 “硬汉人设”“学霸人设”“业界精英人设”等。

人设既可以是一种自我形象定位,也可以是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认定。不同人设对人的影响也不同,消极人设可能误导人,积极人设则能激励人。

人设带来目标感。立一个积极人设,往往意味着明确一个发展方向或需要保持的状态。基于人设简洁鲜明的特点,目标往往清晰且聚焦,例如“业界精英人设”聚焦其职场竞争力,对于“学霸人设”,有人戏称“除了用成绩碾压别人,学霸还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被内化的人设会对人产生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促使其展现出与人设相符的行为表现,如学霸人设会带来更多的主动学习行为,包括课堂上的专注、课外的积极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自信展示等。
与人设相符的积极行为与目标之间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人设推动行为,行为强化人设,直到目标达成并继续保持这种形象。
人设影响互动性。很多时候,人设不是个人主动设立的,而是被环境因素所赋予的。
比如,老师觉得某位学生是“聪明”的,另一位学生是“勤奋”的;领导认为某位员工是“能力超群的孙悟空”,另一位员工是“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等等。
当环境以一种积极的风格与相应人设个体互动时,就会引起罗森塔尔效应。
比如上级对“孙悟空人设”的员工,就会给予更多信任和机会,因此能看到更多成绩和表现,给出更多积极的反馈,这些都会形成一个不断加强的闭环:积极人设带来对外在环境的积极态度,引发更多积极行为和结果,再次强化这种积极人设。这样,被积极人设激励的对象真有可能发展出“七十二变”的能力,让人不禁赞叹“孙悟空果然是孙悟空”。

人设强化自律性。人设是一个社会角色,对个人来说,无论是自立人设,还是因职业、身份被社会定位的人设,如教师要“为人师表”、医生要“救死扶伤”、法官要“刚正不阿”、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等,都意味着在不同场合会被识别成特定角色,需要努力展现出符合人设的表现。
有人坦言,当了教师之后不但在学校注重师德品行,在生活中也会更加注意言行得体,生怕给人民教师抹黑。人设意味着告诉周围的人们:我是这样的人,我会展现出与此相符的行为。
如此一来,人就会处于一种社会监督的环境中,还会因不符合人设的行为而被提醒甚至批评,从而做出调整。在主观上,自己也会对不符合人设的行为更加敏感,通过不断的自律调整,最终达到人设所要求的状态。
积极人设的确会激励走向成功,但并非人设一立,成功自来。没有真才实干和优良品行,人设就是花里胡哨的肥皂泡,一戳就破。在人生不同阶段,朝着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立积极人设,立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人设,又不过度迷恋人设,而是将之视作自我规范和自我提升的开始,有利于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作者:特约评论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3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版式:刘卫东

责任编辑:方丹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