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要如何平衡好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

赵振华 前线理论圈 2024-03-16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的劳动本身、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资料等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是由人来创造、让市场来评价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需要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新兴技术必将替代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同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就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以及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阐释,进一步明晰内涵,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形成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新质生产力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它是在当代最新科技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力,是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力。

简言之,就是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财富的能力,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影响或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工艺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形成生产力并不意味着产生新质生产力,有且只有由科技进步而形成的生产力才能称之为新质生产力,因为只有科技进步才能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性能和提升品质。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横向呈现外溢扩散趋势,如数字技术几乎可以赋能所有产业;纵向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产品升级迭代越来越快。

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化。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今天,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没有增减,但每一要素的质量发生明显变化。从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而言,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由直接操作机器转变为操作电脑、由过去的接触式工人转变为间接的远程操控者。

从劳动对象来看,一方面,过去劳动对象比较少,企业生产直接将初级原材料加工成制成品进入消费环节,产业链条短。而今,劳动对象越来越多,上下游产业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中间产品,成为被加工的对象,最终产品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劳动对象的发展呈现细分趋势。从劳动资料来看,已经由机械化转变为数智化,机器或机器体系突破工厂围墙,实现生产线全球联网,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谈到资本周转时曾有精辟分析:“生产过程的这样一种有规则的中断,是和现代大工业的经营根本不相容的。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

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由新的劳动本身、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资料等共同作用形成的。

新质生产力是动态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衍生出新兴产业,今天的先进技术明天就会变成传统甚至落后技术,今天的新兴产业明天就会变成传统产业,今天的新质生产力明天就会变成传统生产力。就农业发展而言,铁制镰刀、锄头等代替打磨石器,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化农具代替传统农具,智慧农具代替机械化农具将促进新质农业生产力发展。

由于技术进步是波浪式的,所以新质生产力也是波浪式发展,其结果有二:一是新产品渐进式代替旧产品,如新一代汽车代替老一代汽车,导致新旧两代甚至多代汽车并存;二是新产品在短时间内完全代替传统产品,如数码相机在极短时间内代替机械相机,意味着机械相机时代的结束。

新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今天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是以往科技进步世代累积的结果。没有第一代产品,就不可能产生第二代产品。科技进步遵循渐进原则,突变也是在渐变基础上产生的。

推动科技进步的是人,是人的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相对的,是相对简单而不是绝对简单。新质生产力表面看是机器、机器人创造新质生产力,实质是人在创造新质生产力。

要形成更大的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需要科学家提出新概念、发现新原理、绘制新图纸,还需要建筑师把蓝图变为厂房、工程师组装复杂的机器体系,更需要高素质的工人从事复杂劳动,缺一不可。

今天的产业工人是懂操作懂软件的产业工程师。要形成更大的新质生产力,还要求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科学技术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管理更加科学。有了无人驾驶技术,就需要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规则,有了无人驾驶飞机,就要设置飞行空域,就要制定飞行规则。

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形成价值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人类的劳动。不是人类的劳动如驴拉磨、蜜蜂采蜜等都不能产生价值。二是要凝结在商品中。离开商品范畴就谈不上价值的创造。三是消耗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新质生产力表面看是由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似乎是由科学技术和先进机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推动的,但实质上是人起关键作用而推动的。即使已经发展到深度学习、自动生成阶段,背后依然是编制程序的科学家、工程师发挥主导作用。

有且只有人的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创造者,再先进的机器也是机器,机器人是机器不是人,人工智能模仿人脑功能,依然不是人的劳动,因此,都不创造价值。

先进机器、人工智能不创造价值,但不能否定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一是形成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新能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创造了更多的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地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二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愈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促进科技进步,应用先进科技物化的成果——机器及机器体系。三是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的新产品,需要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把产品变为商品,把商品变为货币,进入消费领域,这时产品才完成了历史使命。市场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创造的使用价值的最好尺子,也是实现其价值的唯一路径。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是生产要素来自于市场。二是市场有定价权,特别是劳动力和管理者贡献的定价权,各种生产要素按照贡献份额获得相应报酬。三是市场平等竞争。四是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政府的作用在于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更不是关起门来搞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探索就会有成功有失败,要有容忍失败的机制和耐心,凡事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孵化出的新成果需要通过风险投资予以培育。同时,还要培育实体的或虚拟的科技市场,促使科技成果交易。

平衡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

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共同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传统生产力是基础,新质生产力是关键。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纺织业是传统产业,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同样可以织出全世界最高端、最有附加值的布料。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新兴技术必将替代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同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

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成为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若不及时跟踪和应用新技术,可能会被迅速淘汰,未来产业若不能深耕技术和市场,也可能只是潜在生产力,而不能形成现实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乃至很长时期的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和必然趋势,但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需要时间。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落后产品退出市场是一个渐进过程。

在更多情况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萌芽中的未来产业并存,新产品与旧产品、新技术与旧技术同在。特别是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不同收入群体有较大差距,这些都决定了多代产品、多代技术并存于市场。

因此,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立破并举,韬略是腾笼换鸟,技术导向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形成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国家队,这里的国家队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由市场形成的、担负集成创新功能的龙头企业或单打冠军,也需要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承担某一领域或某个工序的创新。每一个产业都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不能把这当成少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事,也不能错误地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个别科技型企业的事,而是需要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既要重视应用学科,更要重视基础学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共同推进的结果。没有科学的进步就难以实现技术的突破。

科学技术的原创遵从两条路线:一条是围绕应用展开,坚持问题导向;另一条就是基础科学突破,坚持实践导向。由此,我们既要重视眼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重视技术应用及应用学科,又要重视基础学科;既要重视技术发明,又要重视科学发现。

需要强调的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讲,数学的基础学科发展到哪里,社会文明才能进步到哪里。基础学科为应用学科提供坚实的基础。基础学科未必很快产生成果,需要长时间、大投入,需要有战略定力,要容忍基础理论、基础学科长时间不产生新成果,但一旦产生新成果往往对传统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影响,且影响极其深远。

新质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往往是立体的、全面的、深刻的,既改变着人们的旧思想和旧理念,更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甚至改变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英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崛起成为强国;美国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坐上了综合国力的头把交椅,其根本原因就是抓住产业革命的机遇,不断地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新质生产力形成、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我国要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必须统筹教育、科技与人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改革科技体制,把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功能合二为一,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转,企业的问题就是科研院所的课题。要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着力破“四唯”,看实绩、创新和市场效果。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

作者: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主任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1期,原标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储勇

网络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