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怎么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那么,什么是“粗陋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这一批判对今天有什么意义呢?
“粗陋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主张“绝对平均的共产主义”及其所主张的社会共同体的形式,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贝夫、卡贝、德萨米等。
他们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建立毫无差别、完全平等的社会,通过“国民公社”来统一管理社会财富。
这种带有明显平均主义痕迹的思想,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的革命诉求,但这并不是真正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想把全体社会成员都变成私有财产的所有者,将私有财产平均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
“粗陋的共产主义”,表面上是否定私有财产,本质上是使私有财产关系进一步扩大化和普遍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一是指出“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将私有财产进行简单的平均分配,实质是将私有财产简单机械地平均化。
马克思写道:“在它的最初的形态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扬弃私有财产,而只是要把财富平均分配给所有人。
这种“共产主义”并没有改变资本这种物质力量对人的统治,物对人的统治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物的统治力量还得到进一步强化,把对物的直接占有,看成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唯一目的。
而那些不能作为私有财产平均分配至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的东西,如个性、才能、思想观念等,将被无情消灭。
二是指出“粗陋的共产主义”把整个社会的阶级简单化为工人阶级,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工人阶级,除了工人阶级之外没有别的其他阶级,进而彻底消除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工人这个规定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主张一切人都应当为了占有私有财产而奔波劳碌。马克思认为这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想把一切人都变为私有财产的所有者,变为财富的奴隶。
三是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抹煞天赋,否定个性和对人类文明的简单否定。
“粗陋的共产主义”试图建立一种超越私有财产条件下的积极共同体,然而这不过是私有财产“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粗陋的共产主义”尚未达到对私有财产本质的科学认识,也就无法从辩证的角度看到私有财产所包含的积极因素。他们把私有财产所蕴含的自私、贪欲发挥到了极致,寻求对财富的无限占有,追求没有节制的物质生活。
这种贪欲一旦得不到满足,则是追求另一种极端的物质生活状态,即宁可大家普遍贫困,维持最低限度的基本物质生存。
从这个角度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否定和倒退,是对人类文化以及文明世界的简单抽象否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它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
“粗陋的共产主义”抽象否定私有财产,结果远远未能走出私有财产的藩篱。因此,在私有财产的历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以前,就想用平均化的办法把它消灭掉是不现实的。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扩大社会物质财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要摒弃绝对平均主义,因为它只是维持了表面的平均,但其实抹杀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晓方
网络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