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盘点【事件篇】| 新一轮合资潮起、造车新势力分化

2018-01-04 甄文媛 汽车纵横杂志社

                                              


导  读
时光荏苒,迢迢不停,转眼又是岁末年初。过去的2017年,汽车产业依旧是熙熙攘攘、生机勃勃,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也承受着来自交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和变革。可以说,回顾过去这一年,我们依旧在路上。本期从国际、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5个维度,盘点了过去这一年汽车产业的新闻热点,将这一年汽车产业的年度记忆凝固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新闻热点中。惜别2017年的成功与荣耀,怀抱着新的憧憬和希望,我们共同祝福2018年的理想与梦想。 



TOP
1

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高增长

全年超70万辆

据中汽协统计,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其中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约为3:1,乘用车与商用车的销量比例接近4:1。2017年年初,中汽协的保守预测是全年销量在70万辆左右,从目前的产销形势看应该可以超过70万辆。

纵横点评:2017年初,在调整版补贴政策及重新申报产品目录等多重政策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度遇冷跌回前年同期水平。但在3月份之后开始逐步恢复旺销态势,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大,整体涨幅开始趋缓。补贴等传统扶持政策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已经越来越弱,在即将实施的双积分等一系列新政刺激下,车企投放新品加速,国内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

TOP
2

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成立

新一轮合资合作潮起

6月,江淮与大众正式签订合资合同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其新能源汽车项目当月动工,并在年底收到商务部批准证书。众泰也与福特举行合资公司工厂项目投资签约,投资50亿元生产纯电动汽车。华晨中国与雷诺汽车的合资公司将发力商用车以及新能源领域,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则宣布成立新合资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汽与戴姆勒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加强双方战略合作。广汽三菱祺智PHEV的上市销售与以往从外方股东三菱导入车型的情况有所不同,据称这是首次从中方股东广汽集团导入到广汽三菱的首款车型,进入了“技术+品牌”层面的合作阶段。

纵横点评:在双积分新政及放开外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种限制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下,江淮大众的成立不仅首次突破原有政策限制,也是跨国车企应对国内政策的一条相对快捷途径,拉开了跨国车企与国内企业新合资时代的序幕。未来将有更多合资企业向市场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丰富消费者选择的同时也加剧国内这一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TOP
3

BAT等外围势力加注

新造车力量仍在源源不断涌入

12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小鹏汽车正式交割完毕,占股10%,将其视为阿里在汽车领域整体布局的一部分。此前,腾讯已经两次领投蔚来汽车的融资,威马汽车也宣布完成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等跟投的新一轮10亿美元级融资。BAT全部进入新造车势力。此外,涉足石墨烯产业的东旭光电以30亿元收购申龙客车,在保险、物流业知名的宝能集团战略投资观致汽车,华夏幸福低调切入已经获得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资质批复的合众新能源,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2017年,零跑、国金、帝维一亚等一批新电动汽车品牌正式发布。

纵横点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预估3万亿的市场前景以及极强的产业融合性,还将继续吸引外围资本的进入。造车事业本身对资本的依赖度强,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将加速甚至催熟新造势力的产品入市,在智能科技等方面加强赋能。其他领域企业资本的进入多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前布局汽车业甚至为资质而来,在丰富参与者类型、搅动市场的同时,更将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惨烈程度。

TOP
4

动力电池市场继续投资扩产热潮

淘汰速度加快

自2015年“动力电池荒”后,不仅各大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外围企业也争相涌入。一方面,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上市在即,拟募集131.2亿用于项目研发;上汽、泰尔集团、孚能科技、小康股份等多家企业拿出100亿到20亿不等的资金投资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但另一方面,有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配套产品进入工信部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从去年的200多家,降到90多家,预计到2020年,200家动力电池企业将只剩下20余家,9成以上的动力电池企业将消失。2017年前10月有70多家电池供应商形成有效装机供应,去年则有100多家。

纵横点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行业的资本关注热度在近几年还将持续,布局领域涵盖了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材料等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但资本在某些领域的过度热炒也影响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近两年出现的钴、锂等原材料价格飙升。未来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产业更为严格的规范管理,整车的补贴退坡及技术标准的提高,将加速在研发、生产、技术上不具优势的企业的淘汰速度,动力电池行业将继续经历大浪淘沙。

TOP
5

早期新造车势力分化加剧

量产车进入落地期

10月,小鹏汽车在位于郑州的海马汽车工厂正式宣布了量产车1.0版本下线,在互联网造车势力中率先取得国家工信部的产品公告,并首个完成量产车上牌上路。之后,威马也亮相了其首款量产车型,蔚来汽车的首款量产智能电动车ES8上市预订,还联手广汽组建新合资公司。奇点已发布量产版iS6,年底开始小批量生产。车和家首款量产SEV智能轻电也已试生产下线。目前已经通过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资质审批的15家企业中,有北汽新能源、长江、知豆等5家拿到工信部批准的生产资质。第11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蔚来、小鹏、国金三家新势力产品入围。

纵横点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进造车势力大约有60多家。发展势头较好的早期新造车势力正努力摘掉PPT造车的帽子,已经从样车试制到拿地建厂进入量产车直至市场比拼阶段,这一轮竞争已经开始进入下半场。而更多企业目前尚无最新进展传出。自2018年起的未来几年将是这些企业市场生存挑战的关键年份,虽然对各企业而言已经走出了重要的突破性一步,但后续真正的市场考验更为严峻。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批企业的重要探索经验与教训对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而言弥足珍贵。

TOP
6

跨国车企加码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深入布局关键零部件

11月,大众宣布在2025年之前投入100亿欧元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目标为2025年150万辆新能源汽车。此前大众已透露未来几年将向中国投放17款新能源车型,10款为国产车,并与江淮汽车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宝马在国内的新能源产品线扩展至6个车系,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也已揭幕,这也是宝马在全球第三家动力电池中心。奔驰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引入了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戴姆勒和北汽计划投入50亿元在北京奔驰投产电动汽车和电池。12月,福特汽车正式宣布“中国2025计划”,计划至2025年底,在中国推出超过50款新车型,其中包括8款全新SUV车型,至少1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电动车型,并与众泰成立合资公司。9月,通用汽车表示2020年至少会向中国投产10款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所有车型基本实现不同程度电动化。上汽通用旗下的电池组装工厂按计划在年底投产。

纵横点评: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50%,在这一市场的快速战略布局对各大跨国车企而言至关重要。加上中国双积分政策实施在即,以往在中国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对迟缓的跨国车企都面临不小的积分压力,加速相应产品导入、国产化甚至借力合资公司都是现实的应对之策。自此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自主品牌将面临严酷考验。

TOP
7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展迅速

商用车商业化拐点初显

10月,丰田完成首个在华加氢站建设。11月,上汽大通宣布中国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FCV80正式上市,扣除国补和地补后实际购买价为30万元。12月,雄韬电源公司投资115亿元建设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8月,亿华通首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下线,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正式投产。据了解,福田宇通等企业目前已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产业化、批量商业化开发运营。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发布的11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9家车企的20款燃料电池车型在列。

纵横点评: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经过数年技术积累,相应产品批量进入目录说明可以进行生产销售还能拿到国家和地方补贴。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其他车型补贴的此消彼涨中更受企业青睐。2017年以来有更多业内专家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商用车为突破口进行小批量示范运营,商业化拐点已至。

TOP
8

国外倡议传统燃油车禁售潮波及中国

倒逼汽车业升级转型

近两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欧洲多个国家如挪威、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公开宣称有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9月,工信部官员公开表态中国正研究制定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10月,长安汽车发布“香格里拉计划”时打响国内车企禁售传统燃油车的第一枪,随后,北汽宣布将在2020年左右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纵横点评:欧洲多国禁售燃油车与其自然资源禀赋和能源市场结构不无关系,虽然这些禁售言论多半尚未具备法律强制效力,在能源环保、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下,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目前已出台各类扶持或倒逼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官方透露的信息更多意在激励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加速推进交通清洁化转型。但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牵一发动全身,真正出台这类计划仍会非常审慎。

TOP
9

换电在出租车等领域快速扩张

充电技术路线多元分化

11月,北汽提出“擎天柱计划”,到2022年在全国建成3000座光储换电站,累计投放换电车辆50万辆。北京、厦门、兰州、广州等地已启动出租车换电运营。力帆控股的盼达用车宣称其在杭州的分时租赁项目采用换电模式已率先实现盈利;时空电动的三大示范城市杭州、苏州和长沙移动电网总换电能力可支撑近6000辆快车运营,据悉已有单站盈利。不少跨国车企提出350kW、1000V、350A的大功率充电。可以边开车边充电的国内首条光伏高速公路按计划年底通车,国内首个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示范站在武汉落成。

纵横点评:换电模式近两年来在出租车、网约车、分时租赁等高频用车场景中取得突破,在试水企业的验证中有望为打破盈利僵局贡献力量。单一换电站正升级为“换电+储能+光伏”的智能微网系统。恒功率技术要求和大功率充电成为当前充电桩行业热点,无线充电等充电路线多元分化的态势明显。充换电设施也属新生事物,车辆能源如何有效补给、如何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都尚在探索之中。

TOP
10

多家电商、物流巨头及车企

推进物流车电动化

10月末,京东物流宣布与多家大型整车厂家联合,共同测试、推动、研发、引进千辆新能源车,未来5年内京东物流计划将体系内几十万辆车替换为新能源车。此前,菜鸟网络发布ACE未来绿色智慧物流汽车计划,将形成10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的需求。国美、唯品会、顺丰、四通一达等大型电商、快递巨头大批量采用纯电动物流车。交通部等印发的《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指出国家将全面推动城市货运车辆电动化进程。数据显示,2017年约有70多家车企向市场推出电动物流车产品。

纵横点评:城市内、城际运输的电动化是大势所趋,多家电商、物流巨头发布替换计划加上物流货运转型新能源的政策导向,以及补贴、特殊路权的支持,已引爆未来几年的电动物流车市场,车企将加大向这一领域的研发及产品投放力度。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行业分散度高、产品整体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明显,离真正的产销两旺尚有一定距离。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18年1月刊。本刊2017年盘点系列文章将于近期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记者:甄文媛  编辑:郑雪芹



 赠阅活动 
你有多久没有闻到过纸质刊物的墨香了?即日起,《汽车纵横》杂志官微推出扫码赠刊系列活动,每月底将从当月新增粉丝中随机抽取三名读者连送三期杂志,赶快“点击页头蓝字”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吧!(获赠名单将在月末推文中公布,敬请关注。)




 

本刊更多深度好文,快戳速进!!!

从博弈关系到鱼水关系,奔驰全新理念值得借鉴

“错过”中国电动车市场红利,是现代的“过错”吗?

2018年车市预测:合理增长速度应为6.5%左右

欧美日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线解析

二手车电商“三国杀”,火爆背后有隐情

德尔福已破解“中国式过街”,正开启自动驾驶未来

中国汽车“新十年”:汽车大国的崛起

二十年后再来谈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的问题

刚刚丰田宣布,2040年汽油内燃机将完全消失

对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几点看法

印度汽车外资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徐长明:双积分政策落地后,外资车企将全面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