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在建筑 / 以“纯粹”回应空间改造中的“复杂”

Nicole 设计之旅 2022-10-29
本文由境向投稿分享

△南京小西湖鸟瞰©mata okawa
实在建筑设计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陆续接到不少改造项目,多数项目仍在建设中,这些项目有着不同的背景,位于成熟市区或自然郊野,有日常的烟火气也有原生态的景致体验,面向的使用人群不尽相同。尽管改造实在不能算是非常经济的选择,面临着特殊、复杂、不确定、甚至问题本身都是问题的情况,但实在建筑对既有空间的敬畏与尊重,始终适宜均衡的保留在了设计中,也让实践结果呈现出纯粹的温度与质感。
实在建筑的“实在”,有着多重含义,真实,非常与在地等等,正如他们多元的设计类型和不设限制的形式手法。实在建筑主创张志坤谈到:“希望每个项目从出发至落地当中的每一步,都能切实的围绕项目本身出发,思考实践地域性、构建逻辑、造价及运营,应找到最适合的途径,而不是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愿景。”
 


△客房公区走廊 ©mata okawa
业主的诉求是将多种类的业态均融入到老建筑中,包含了中西餐饮,咖啡馆,酒吧与酒店住宿等等,同时希望将南京小西湖老城区的生活气息保留下来,与花迹文旅自身的品牌定位能很恰当的融合。
△29号楼外立面 ©mata-okawa
△31号楼中餐厅主入口©mata okawa
△29号楼客房公区走廊栏杆©mata okawa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团队对南京现有的传统建筑进行了考察,尤其是甘熙宅第。空间序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甘熙宅第的整体空间序列对设计产生了启发,其中“移步景异”体现了中国山水长卷中的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变化的特点。在一条轴线上连续有多个门洞,形成门内有门,景中有景,空间院落沿着一条轴线逐次展开,在游“动”中将“静”景连贯成完整序列。原有平层空间格局也被打破,在此序列中形成挑空中庭空间,通过洞与廊将人不知不觉引导至景与光所在。
△29号中庭1楼©mata okawa
△29号中庭2楼©mata okawa
△29号一楼西餐厅©mata okawa
细节上,酒店客房的建筑门窗并采用了整块上悬的开启方式,解决原本老建筑采光与通风的问题。室内墙面选用了米色涂料,却有着丰富的肌理,是与施工队在现场进行反复实验,用白水泥,黄沙,碎石子通过比例调和,形成的有一定细节感的涂料。
△一层平面图 ©SZ-ARCHITECTS

项目类型:室内改造设计(已竣工)
主持建筑师:张志坤
设计团队:刘悦,徐桦,梁鑫,于正鹏,叶鑫凯,孔德勇
设计面积:4288m²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马道街35号
设计材料:批砂、镀锌铝板





△酒店建筑外立面©SZ-ARCHITECTS
项目位于舟山海边,东面是沙滩和大海,业主从当地一位船夫手中租借了房屋,希望通过改造后将其作为一家精品酒店,并且附加一处给人寄托安放思考的书店,希望给人带来船舶停泊于港口超脱日常的诗意。


△建造中©SZ-ARCHITECTS
△酒店效果图©SZ-ARCHITECTS
△酒店模型照片 ©SZ-ARCHITECTS
建筑本身是船夫一家的居所,常年受台风、海水的侵蚀,因此将建筑造的非常坚固,主体是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风格则是很多城郊或农村常见的欧式大别墅。在对原始结构柱不拆除的情况下,拆除了欧式风格立面,扩大每层楼板,并增加新的结构柱,使原本笨重粗壮的欧式混凝土柱消隐在新增的结构体系中。同时又增加的建筑面积,并扩大了阳台,由于建筑本身朝西南,长时间的日晒对于客房内部影响非常大,所以阳台扩大有效的减少了日照时间,也增加了建筑面对自然的柔和过渡。

△小书店效果图 ©SZ-ARCHITECTS

△小书店模型 ©SZ-ARCHITECTS
在业态组织和功能动线上,设计团队将公区餐厅和书店作为一条公共动线,而客房作为住宿动线区分开,这样在保证客人隐私的情况下,能将餐厅和书店作为对外公共运营。房屋旁边业主又租了一栋60平的小屋,希望将其改造为海边的小书店。设计策略是在不突破建筑红线的情况下,将书店一半埋入地面,当进入书店时,视线会随着海平面一同下降,如同沉入海水,令心态顷刻安宁,象征与喧嚣的隔绝。

△酒店剖透视 ©SZ-ARCHITECTS

项目类型:建筑及室内改造设计(在建)
主持建筑师:张志坤
设计团队:梁鑫,刘悦,徐桦
建筑面积:1218m²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
设计材料:白色颗粒真石漆,钝化铝板钢门窗
照片摄影版权:SZ-ARCHITECTS




△公区餐厅效果图©SZ-ARCHITECTS
小拐水库度假村项目位于南京老山,项目是在不突破建筑红线范围及现有建筑层高的情况下,将现存的6栋老建筑改造为温泉度假村。建筑原本为居民小洋楼,形体较为呆板,风格也几乎完全为欧式洋楼。场地现存的植物树木茂盛且杂乱,由于原住民早已搬迁,建筑缺乏维护,大量灌木挡住了原本房屋之间的道路,现场测绘勘察困难加剧。
△南京小拐水库温泉度假村原始建筑及环境-©SZ-ARCHITECTS
△模型:酒店住宿楼 ©SZ-ARCHITECTS
△模型:公区泳池 ©SZ-ARCHITECTS

改造策略为重新组织功能分区,规划动线,选择原本较大的两栋作为公区餐厅和泳池。剩余的建筑重新布置内部楼梯并且调整立面开窗,使得每一栋建筑包含套房、景观庭院房以及阁楼套房等不同房型。
△酒店住宿楼外立面效果图 ©SZ-ARCHITECTS
△下沉式庭院效果图 ©SZ-ARCHITECTS
△公区餐厅效果图©SZ-ARCHITECTS
△公区餐厅室内效果图©SZ-ARCHITECTS

设计团队选择其中部分建筑将一层进行下挖,形成地下一层以及下沉式花园,同时也在不突破建筑层高的限制下,将建筑高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屋面变得高低错落,轻巧灵动。建筑外立面材料沿用了原本建筑改造过程中拆除的毛石墙,与白色肌理涂料形成新旧对比的反差,原始建筑屋顶的老砖瓦也被保留了下来,呼应村落的历史记忆。将阻挡道路的灌木清除后,保留年份久远的乔木,使整个村落即隐藏在植物中,进入之后又有一番豁然开朗的体验。犹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轴测图 ©SZ-ARCHITECTS

项目类型:建筑及室内改造设计(方案)
主持建筑师:张志坤
设计团队:梁鑫,徐桦,刘悦
建筑面积:3921m²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小拐水库
照片摄影版权:SZ-ARCHITECTS







境向简称:JX
实在建筑简称:SZ

JX改造是在原始建筑面貌上进行的更新,在所参与的改造项目会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SZ老旧建筑在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包括对于原始场地现状的梳理,建筑原始结构的分析,以及将新的业态与老建筑如何融合,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动机。比如南京小西湖项目中非常吸引我们的是老式居民楼的公区走廊,基本都为半开敞式,这正是能完全体现出老城区生活气息的地方,不同于以往酒店纯室内封闭式的客房走廊。  
△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花迹行旅29号楼原始阳台©SZ-ARCHITECTS
JX:你说到小拐项目中,大量茂密植物不利于勘测等等,其他改造项目过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化解?
SZ:很多改造项目的投入比新建其实要大得多。老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足,新的功能对原始结构的局部拆除,新增,设备的荷载,动线重新规划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可能在建筑改造完之后室内基本已经只剩非常少的预算,在紧张的预算下又要保证室内空间的品质是非常大的矛盾。因此每一个改造项目都是不断在协调,平衡。
JX:不同设计师会有偏好的设计材料,你是否有此类偏好?这类材料的使用希望呈现何种空间体验?
△镀锌铝板窗套 ©SZ-ARCHITECTS
△铝合金木纹转印门窗打样 ©SZ-ARCHITECTS
SZ:我们每个项目所使用的材料没有偏好,从每个项目本身去考虑,不同的预算以及不同的场地现状及条件。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项目,我们更倾向于纯粹简洁的空间形式,通过组织流线形成动态的空间体验,让自然光去塑造空间,强调出对建筑空间,时间的解读在大部分项目中我们几乎没有昂贵材料的预算,比如天然石材,不锈钢等材料,也更偏向使用造价相对适中的耐火砖、镀锌铝板等建筑材料。
JX:其他项目类型?
SZ:景观设计项目: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局部景观改造设计,室内设计:南京喜马拉雅“一间很小的书店”胶囊书店室内设计。


△胶囊书店室内 ©Mata Okawa


 —END—

共生形态 / 无尽之石


壹境筑造 / 120㎡住宅,向阳而居


水相设计:远洋长江樽·Museum国际无界艺术馆


王瑞最新私宅作品:一封情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