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生活报希望女孩”找到啦!22年努力兑现着自己8岁时的诺言!相见唤出美好的回忆!

2017-09-15 生活报


14日,生活报和官微刊载了《“生活报希望女孩”你可安好?》一文。讲述了身患癌症的我省著名摄影记者王丰,想要寻找1995年在双城一所小学拍摄过的乡村女孩。



22年了,这个女孩能否找到?她现在过得好吗?她的理想实现了吗?太多的疑问牵动人心。


幸运的是,当天一早,生活报记者便接到了“希望女孩”教凤兰打来的电话,“王丰叔叔的病情怎么样了?我在哈尔滨,我想现在去见见他!”


22年后的这场重逢,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一些,但这份重逢的惊喜和感动,却没有因为过程不够曲折而减损半分……


一条清晨的微信

勾起她22年前的美好回忆


14日早上五点半,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教凤兰刚刚起床,便收到了一条微信:“你的名字是教凤兰吗?”


发这条微信的,是她家附近一个复印社的老板,教凤兰曾去那儿印过几次卷子,俩人加了微信交流不多,但曾当面聊过姓氏,毕竟姓“教”的人不多见。


“是啊,怎么了?”她正纳闷时,复印社老板发来了一个生活报官微的链接:“22年前,这个‘希望女孩’的笑容惊艳了哈尔滨……”



点开文章,看到自己8岁那年的照片,教凤兰惊讶极了,循着影像和文字的线索,22年前那段美好的记忆,在她脑海里徐徐铺展开来……早上七点半,她拨通了生活报记者的电话,声音听上去有些激动:“我是教凤兰,王丰叔叔的病情怎么样了?我在哈尔滨,我想现在去见见他!” 


在此后的几个小时里,教凤兰和她的母亲、姐姐陆续接到了很多电话和微信留言,其中不乏双城公正乡的小学老师和村民们。



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

弥补了她童年的一个缺憾


14日中午11点半,在生活报社采编平台,身体虚弱的王丰戴着口罩,手里拿着一包俄罗斯糖。



他原打算今天去办住院手续,听说“希望女孩”找到了,急忙赶回报社,想要延后一天住院。他把这包“见面礼”递给教凤兰,笑道:“在我心里,还拿你当孩子呢!”


教凤兰不好意思地笑了,“谢谢王叔,我其实不是小孩儿了,我家孩子都已经13个月大啦……”


由于当时年纪太小,教凤兰已经淡忘了初见时的场景,但她对王丰老师有印象,“我记得,回头的时候,有人在给我拍照,遗憾的是,当时在双城农村,没能看到报纸。”



这张8岁时的照片,对教凤兰而言意义非凡,小时候家里穷,她很少有机会照相,唯一一张童年照片是3岁时拍的,“谢谢王叔,要不是看到这个,我都快忘了自己小时候长啥样了。” 她仔细打量着报纸上的照片感慨道。


教凤兰回忆说,拍这张照片时她上小学二年级,身上穿的这件红色上衣是别人给姐姐的,早就洗掉色了,姐姐穿完后又给了她,花裤子则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当时姐妹俩一人一条。



一个印着生活报的“百宝箱”

曾温暖姐妹俩的童年时光


铅笔、橡皮、粉色的铅笔盒、厚厚的硬皮本、一本名叫《不能忘却的纪念》的书。时隔22年,教凤兰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生活报纸兜里的礼物。在她记忆中,那个小小的纸兜,是她困窘童年里最美好的“百宝箱”。



“我真的太喜欢那个粉色铅笔盒了,好长时间都舍不得用,我姐当时也特羡慕我,后来我俩轮着用,还有那个皮面儿的本子,之前从来没见过那么厚的,里面还有日期,平时不太舍得写日记,那本书后来我也认真读了……”跟王丰聊起这些回忆时,教凤兰的眼睛里闪动着幸福的光芒,虽然过去了22年,还好这反馈并不算迟。


由于教凤兰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家里花了很多钱。上小学时,她的母亲在家种地,父亲外出打工,一家人住在草房里,用她的话说,“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纸糊的墙面被淋得像地图一样。”教凤兰回忆说,虽然家庭贫困,但母亲很要强,坚持要供姐妹俩读书。她小时候特别喜欢上学,不少人上小学第一天都是哭着去的,6岁的她,却兴冲冲地跑进教室……



在受到生活报记者资助前,每到给姐妹俩交学杂费的时候,教凤兰的母亲便去邻居家借钱。“当时,周围的邻居几乎都借遍了,1995年,报社给的那400块钱学杂费,对我们家来说真的很重要,足够我读到小学毕业,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教凤兰动情地说。



一句8岁时的诺言

如今她仍在努力实践着


“当年,有的同学比我学习好,可他们后来辍学了,现在都在老家务农呢。”教凤兰坦言,自己很幸运能够完成学业。


2008年,教凤兰考入了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虽然没能进入公办校当英语老师,但她在香坊区朝阳镇开了一家看护班,附近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放学后会来她家写作业,她常常免费教孩子们学英语,体验着为人师的快乐。这个8岁时曾说,“我长大一定要当老师,让更多孩子学文化”的女孩,以这种方式努力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教凤兰对这些小学生格外好,有时会留他们在家里吃饭,有的家长下班晚了,晚上九点多才来接孩子,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孩子父母打工不容易,我能理解他们。从小到大,我受到过不少帮助,我也愿意去帮助别人。”坐在一旁的王丰老师听了,笑得格外灿烂,他知道,二十多年前的那份善意,至今仍在延续着。


教凤兰告诉生活报记者,如今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她和母亲住在一起,已经结婚生子,女儿“果宝儿”13个月大了。当年跟她轮流用粉色铅笔盒的姐姐,目前在哈市一所高中当历史老师。午休时,姐姐特意从学校赶来见王丰老师,还带了葡萄和香蕉,妹妹则拿出钱来,想要向病中的王叔叔表达一份心意,尽管王丰老师仍在为高昂的治疗费用发愁,但他还是坚决地拒绝了……



14日中午,在报社的展板前,生活报社长陈伟民与王丰、教凤兰一起在“希望女孩”的大照片下合影,并把1984年的生活报创刊号珍藏版送给了这个与报纸渊源颇深的姑娘。见面后,教凤兰在朋友圈里发了那张充满美好回忆的儿时照片,深情地写道:“谢谢王叔把我拍得这么可爱,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希望王叔能早日康复!加油!!”



岁月改变了很多东西,当年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变成了孩子的母亲。值得庆幸的是,“希望女孩”的眼神依旧纯净,你看,那朴实温暖的笑容里,依然藏着慰藉人心的力量……


漫漫抗癌道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劲彪新闻”客户端为记者王丰发起众筹倡议


“爸,你多保重,快过节了,我就不回来了,你和我妈吃点儿好的,别舍不得花钱。”王肇地抱了抱父亲王丰消瘦、孱弱的双肩,本想说的更多却一时语噻,王丰也难以抑制内心复杂的心情,鼻子一酸浑浊的眼泪掉下来。王丰(笔名,本名王峰)是著名摄影记者,3年前被查出罹患晚期胃癌,这期间经历了大小7次手术,为了给父亲治病,儿子王肇地把结婚的新房也卖了,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外出打工,只为多赚点钱为父亲治病,于是出现开头的一幕。

    

他热爱新闻事业、为人和善、乐于助人


在工作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市民、农民拨打热线电话找王丰老师诉说难处和不幸遭遇。


2010年春天,王丰老师去巴彦县采访,为了赶路坐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为了躲避对面来的大货车翻进沟里,浑身沾满泥土、污渍,采访时又遭遇利益方恐吓,开车欲撞伤王丰和同事,危急时刻王丰老师推开同事,自己被撞伤……2010年冬天,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数百户粮农被骗,涉及金额数百万元,王丰老师带着同事9次前往甘南县农户家里、各个行政单位,利用舆论的力量为农民追回卖粮款数百万,在王丰老师采访结束离开甘南县时,几十位农民冒着大雪送别,更激动地抱着王丰老师不住流泪……


多年来,王丰采访的足迹遍布我省大、小市县,偏远农村条件简陋,有时为了工作常年出差在外,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是常有的事儿,这也为他罹患胃癌埋下隐患。

     

3年抗癌之路,他坚强、乐观面对


2014年底,王丰一次出差回来,刚走出火车站就腹痛难忍坐在地上,经哈医大四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近3年时间里,他历经大小手术7次,期间遭受的痛苦非常人能够忍受,但是他一次次挺了过来,坚持在病床上画漫画、写诗、讲笑话,鼓励自己也鼓励身边的病友。


“当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才55岁,我还有很多工作没完成,我跟鹤岗的农民约好了下周去了解一下他家耕地减产的原因,还答应同事配合拍图片,我以前拍了很多图片,我还要把这些图片镶上框送给他们,我甚至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拍过,还答应老伴儿去旅一次游......”王丰老师有些难过。反复开刀的过程是痛苦的,化疗的过程更是疼得让人难以忍受,头发掉光了,身体迅速消瘦,原本170多斤的体重很快被折磨的不足百斤。

    

他收入微薄,为治病已经倾其所有


遭此不幸,王峰花光了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妻子更瞒着他在娘家借了不少钱。王丰老师的爱人张文娟说,王丰老师患病以后只能吃半流食,体力不支的时候需要喂食。“现在口服抗癌靶向药,每盒2000多元,只能吃10天,过几天还要加量,每天吃药就得400多元,吃靶向药阶段得花6万元。疾病的摧残和精神的压力让他整宿都睡不着觉。直到现在,家里已经负债我们也不愿意告诉他,实际上价格昂贵的药物支付已经很困难了,我的心里不是滋味儿,心里知道借的这些钱维持不了多久了。”

    

劲彪新闻客户端全体工作人员为王丰老师众筹医疗款


王丰老师患病期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同事纷纷来到医院和家里看望他,每次他都是强打精神,“报喜不报忧”,就怕给组织和单位添麻烦,“大家工资都很微薄,辛苦工作赚钱还要养家糊口,真的不想麻烦大家。”


记者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身边却有一位这样的记者前辈在跟死神赛跑,为战胜病痛苦苦挣扎,你或许认识他、或许不认识他,他或许帮助过你,也或许为你拍过照片……为了尽可能的挽留他,为了我们可敬的同行在面对病魔时不再彷徨无助,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劲彪新闻”客户端全体采编人员诚恳向社会各界发起众筹,王丰老师的同事、亲友纷纷踊跃捐款,从第一笔1000元捐款开始,少到一元钱,多则一万元,截止到记者发稿前,已募集医药费67992元。


捐款二维码





文字: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摄影:生活报记者 张涛

审核:张涛

责编:白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