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哈尔滨10个月赚15万,他从农民变“明星”丨羡慕?你未必受得了……

2017-12-17 生活报


从农民到炙手可热的“护理明星”

 每天清晨5点20分

47岁的张士良都会准时从睡梦中醒来

开始给病床上的患者翻身......

四年来辗转哈尔滨各大医院

从一个地道的农民

变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护工

最多时10个月净挣15万  

24小时待命,在病房中迎接一个又一个需要照顾的病患,守护他们的生命直至康复。近日,在接受生活报记者采访时,张士良坦言,在偌大的城市,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给他带来了许多温暖和幸福。


想去工地赚钱

因个矮遭拒绝后曾蹲在地头痛哭

张士良的老家在我省肇州县农村,“屯子里全是盐碱地,种庄稼的收入实在是太少了,要不真想不到能走上进城务工当护工这条路。”


快人快语,穿着干净得体,身高只有1.58米的张士良一看就是个利落人。虽然瞧着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但他的精气神很好,人也非常豁达幽默。“我在患者、医生、护士那都挺听话的,属于那种脾气好的人,所以大家私下里都叫我‘张绵羊’。”说着,他自己也咯咯地笑起来。


网络配图与本文无关

说起做护工的经历,张士良有一肚子的话。“我家兄弟姐妹六个。母亲去世早,全靠父亲种几亩地养活我们,日子过得很穷,有时甚至还要借钱生活。”张士良说,后来,兄弟姐妹相继成家,他也结婚了。可靠种地为生,自己家的日子一直没啥起色。“媳妇见我不争气,离婚走了,家中只剩下我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祸不单行,2011年,张士良的父亲突然患上重病却无钱医治。没办法,农闲时张士良就到县里的饭店打工。然而,每月千元的收入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父亲。“我去工地面试过,想靠出苦力多赚点儿钱,但人家都嫌我个子矮没要我。”张士良回忆说,那时他都绝望了,常蹲在地头痛哭,想自己一个大男人咋就把这日子过成了这样。



进城当护工   

第一次从业就拿到上万元工资

当张士良一筹莫展之时,喜欢上网聊天排解寂寞的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吕文杰的人。吕文杰说自己是一名护工,主要服务于医院、养老院等地方,为病人洗脸、擦身、喂饭、接大小便,24小时全程照顾病人的起居饮食。他还对张士良说,护工不同于一般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因为这与病人的康复密切相关。正因为工作内容繁杂,所以工资很高,一般每天至少在200元以上,一个月挣六七千没问题。


听了这话,张士良动心了,借路费跑到哈尔滨与吕文杰见了面。吕文杰推荐他到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学习了半个月的护理知识,顺利拿下护工上岗证后张士良成了一名护工。

网络配图与本文无关

张士良的第一份护理工作是在哈医大一院照料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这位老先生因病卧床,儿女都上班无暇照料,老人很寂寞。张士良来了之后,就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除了日常护理,还每天陪老人听收音机、划拳,看老人喜欢下棋他还在网上偷偷学了几招,并把每天从报上看来的趣闻讲给老人听。“第一次干,我真挺紧张,端屎端尿都不怕,就怕家属不满意。”张士良回忆说。


让张士良意外的是,那次,他不但顺利完成了工作,护理老人两个月还挣到了1.2万元工资。“平生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我第一时间坐上大客车回家去给父亲送钱治病,在车上激动得都哭了。”张士良说,有了这次经验,他知道自己能把这活干得很好,能赚更高的工资。


    


成炙手可热护理“明星”

最多时十个月挣了15万

现在,张士良是医院里炙手可热的护理“明星”,干的基本上都是脑外科重患的高难度护理工作。张士良说,这样的危重患者需要用到吸痰等护理技能,所以每天的护理费用都在500元左右。今年,他就曾经在脑外科护理了一个这样的交通事故患者,10个月挣到了15万元护理费。


“你别看他个子不高,人可聪明了,还幽默,家属和病患都喜欢他。”同样做护工的肇州老乡梁秀艳对张士良很是赞赏。


“小张淳朴、善良,干起活来勤快、心细,对老人就像呵护小孩一样,没有一点儿怨言,有时候我们家属都做不到。”病患家属张春山夸赞说。


“你得了解病人的脾气、秉性和心理,本来他就有病,心烦气躁,你得投其所好让他高兴,心情好了病也就好得快了。”张士良总结说。

四年里,他照顾了上百位病患。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很多病患康复出院,还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

今年上半年,他照顾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大爷,从喂流食、翻身到复健,张士良时刻在身边。知道老人喜欢看战争片,张士良就用自己的手机给大爷下载了几部电视剧,每天陪老人观看消遣。就在老大爷要出院的前两天,家属告诉张士良可以提前回家看看了,可大爷却不乐意了,难过地哭着说:“赶紧叫小张回来,我还有两集电视剧没看完呢。”两天后,张士良再回到医院给其他病人当护工时,他特意去看了看老大爷,大爷像孩子一样握着他的手,一直微笑着。



带动老乡进城“创收”

还在病房里意外收获爱情


起初,对张士良在城里干这活儿,乡亲们都不理解,可是当看到他的高收入后,大家也争着想出来干。张士良说,这几年通过他的带动和介绍,每年都有十几位、二十位老乡出来当护工,护理一个病人,每天少则200元,多则500-700元,几个月下来就能让他们的生活全面改善。


“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空巢和高龄的老人非常多,而子女没有时间照料,所以护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虽然这份工作脏点儿、累点儿,但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总比那些闲在家啃老、打游戏的城市年轻人要有价值。”张士良说。言谈中,记者得知,这份工作还给张士良带来了意外惊喜:他在病房护理病人时,结识了邻床一位照顾患癌丈夫的女家属。女家属丈夫去世后,一次偶然机会,她和张士良重逢,因为对张士良有好感,被张士良的品行吸引,他们走到了一起,登记结婚了。现在,妻子不但非常理解他的工作,而且还辞职和他一起干起了护工。


在护理过程中,张士良和很多家属成了朋友。他说,现在城市人文化水平都很高,他们尊重护工,也能正常看待和理解护工这份工作,还能把护工当朋友,倾诉自己被工作、孩子忙得团团转,无暇照顾老人的生活现实。


“生活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在医院久了,难免会看到刹那间的生离死别。每当听到自己护理过的病人去世时,张士良都会蹲在角落里难过好一阵子。他说:“我没什么大能耐,也不会张扬,就是热爱护理工作,在病人最痛苦的日子里,能守护好他们,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来源:生活报记者 于海霞文/摄

审核:王世宇

责编陈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