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壶型:虚扁壶的由来

紫砂壶 2020-12-23

虚扁壶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虚扁壶


紫砂中的扁壶,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款制作的调砂“虚扁”,其后名家均有制作,此类器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扁”。根据紫砂壶造型不外乎仿生象形、仿古青铜器、几何抽象等方法,我们还是先看青铜器的扁壶,以做对比。



铜扁壶(春秋时期)


扁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700年)。陇县曾出土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作酒器用。战国时代的铜扁壶就已经很精美了(见藏于史密斯博物馆的战国扁壶)。这就说明,扁壶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青铜器


春秋之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扁壶的制作,但是材质从金属逐步的转变为陶瓷器。到了明代,由于质地相近,紫砂的兴起使一大部分陶瓷的从业者转变到了紫砂工艺里面来。他们的转变也同时使陶瓷的造型创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来。


时大彬,这个紫砂历史上的奇才,他创作了的玉兰花瓣、印包、僧帽等壶的造型都是通过借鉴瓷器,日常仿生,象形提炼抽象而来的。


下面的松石绿鱼藻纹高执扁壶图片给了我们一个阶段性的实物演变参考,从最早的囊演变到青铜器,嘴、盖、颈部都更接近于紫砂壶了。然后,紫砂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考虑到了实用性,因为以前的扁壶多做酒壶用,不必频繁的淋水,冲洗,也不必考虑到功夫茶冲泡时候高壶身对于茶叶、茶汤的控制上的影响,也不必更多的考虑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将壶身放倒,首先不会水位太高闷茶,而且实用时候摆放更加稳定,放倒后的壶身高度恰巧和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书桌上泡茶品饮时所用,所以,取了个名字叫“书扁”。


这位紫砂壶历史上的奇才也许就是通过瓷器的扁酒壶而发明了紫砂壶的虚扁。


虚扁,它随着历史一路演变而来。从少数民族的皮具到汉族的青铜器—陶瓷,从马背上的实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们书桌上发闲远悠思的雅玩,从盛水酒到注满幽香的茶汤,皮具粗犷的美,通过紫砂转变为了含蓄,包容,典雅……。


“虚扁壶”又叫“水扁壶”、“书扁壶”。因发音相近,宜昌发音几乎相同,指的是同一紫砂壶样式。意思上,书扁更恰当,水扁或虚扁都不大通顺,但虚扁用得较多。“虚扁”散见于各大紫砂典籍图谱。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佳作不绝。“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明·时大彬 虚扁壶 高:62毫米 口径:98毫米

底刻款:『源远堂藏大彬制』 上海博物馆藏品


此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明代)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


此壶造型奇特挺拔,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为较粗质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毫无粗糙的感觉,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制品,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效果。


清·乾隆 陈鸣远 调砂虚扁壶

高:49毫米 口径:85毫米 底印:鸣远


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并显示非凡功力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壶形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形虽扁气却昂,纯朴大度。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为粗,手接则细,浑朴之中有峭拔之势,调砂的颗粒给人以银光闪烁之感。


清 陈觐侯 黑铁砂虚扁壶

底款:『陈觐侯制』 高8.5cm 长7.2cm


此壶为砂壶形制中的极扁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造型的代表作品,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织巧中,形随扁而气却昂,刚柔并济,神品也。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清 荆溪若林制 大虚扁壶 高8.5cm 宽28.1cm


壶平口唇边,弯流,圆柄,圈足。平盖,圆钮。足内钤『荆溪置』三大字篆书款,印内下方又钤『若林』二字,形成印中印,颇具一格。紫砂色泽偏红,且夹有细密的黄砂,好似银光闪烁。壶身细腻圆润,把、流弯曲有致,盖口严密。此壶器既大又扁,其成型难度较大,故比较少见。


『宝』字款 朱泥小虚扁



顾景舟 高虚扁壶 盖印『顾景舟 生于乙卯』

底印:『陶壶外史』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徐汉棠 虚扁壶

相关阅读:

***

你还有什么想聊的吗,欢迎扫码。

鱼化龙

石瓢壶

井栏壶

西施壶

钟德壶

曼生十八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