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
【导读】在武夷山遇到一位老先生,他花了三十多年专注于一件事情。他说这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我被感动了,但又觉得有些寒心。为什么?你也看看这个故事吧。
当正岩先生邀请我到武夷山玩两天时,我有些犹豫。正岩先生其实姓潘,叫潘勤,我叫他潘老师。之所以叫正岩先生,是因为他存了好多正岩茶。他在武夷山正岩区包了几十块茶山,自己一直钻研岩茶的制作手艺,每年都能做几千斤手工茶。一部分卖,一部分就自己存着。就这样存了七八年,越存越多。慢慢大家知道他手上存有不少好的正岩茶,于是周围的朋友都叫他正岩先生。
我以为杭州离武夷山很远,七八年前去过,花了快一天时间。潘老师说,你坐高铁很快的。我查了一下,从杭州东到武夷山北居然不到两个半小时。我给茶人王心打了电话,约着一起去武夷山玩两天。
坐上高铁,我不禁感叹: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一面骂高铁腐败和破坏环境,一面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和惬意。想起以前CCAV报道苹果公司售后问题时,公关公司请了一帮人在微博上声讨苹果。但看他们发的微博尾巴,清一色都是:
“ ** 分钟前 来自iPhone ”
止止庵,只是武夷山的一个庵,跟尼姑没关系,反而之前居住着道士。在那里我见到了邱理真老师。邱老师说,中国很多道士的修炼道场取名叫“庵”,显示自己比较小,不愿张扬。邱老师七十多岁,留着十几公分长的山羊胡子,戴着一副老花镜,头上有一顶圆圆的礼帽,手上拿着一根拐杖,一身短袖中式衣服,看上去像归国华侨。但华侨明显不能跟邱老师比,爬山这么久,年轻人都显得有点疲惫,邱老师依然精神饱满。他拿出一张图,是他自己绘制的武夷山九曲太极图,基于道家八卦开始给游客讲解武夷山景点布局和名字由来。当正岩先生告诉我,邱老师退休后有几年时间一直在止止庵扫地,我开始觉得这个人有些神奇。金庸武侠小说中最牛逼的人不就是扫地僧么?
等游客散了,我开始跟邱老师攀谈起来。
(左起:正岩先生、邱理真老师、鬼脚七、茶人王心)
邱老师今年71岁,其父亲是国民党傅作义将军的部下,小时候在北京长大。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高中没上完就被下放到福建。后来又被分配到生产队干农活,十多年后,武夷山旅游技校成立,严重缺老师,邱老师就被安排过来当旅游专业的老师。当时没有教材,他只能自己摸索,编写教材。他当了一段时间校长,五十岁左右时就退休了,然后自愿来到这个止止庵扫地。
这段经历本来也没有多少特殊之处,很多解放前出生的知识分子估计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让我佩服的是,从30多年前,邱老师开始研究武夷山的摩崖石刻,研究武夷山文化,这一研究就是三十多年!他几乎全部精力都在研究摩崖石刻,通过摩崖石刻来揭秘武夷山的历史和背景,这30多年间,武夷山的大小景点,他走了200多遍。也正因为如此,邱老师现在身体依然很硬朗。后来他根据自己的考察和研究,绘制出了武夷山九曲太极图。
花三十多年,走了200多遍武夷山景点,专注于研究摩崖石刻、武夷山文化...... 听到这里,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晚上,和邱老师到了他的小会馆“淡清堂”。淡清堂其实是一个宾馆的小房间,大约30见方,房间没什么布置,四周都是书法作品,有不少是名家作品,保存着几十年前的照片和资料。我和同行的几个朋友一起过去,邱老师说的第一句话:
你们看中什么作品,喜欢就拿走啊。
接下来我们一边喝茶,邱老师一边给我们讲武夷山的历史、文化、摩崖石刻:
道家讲九五至尊,武夷山九曲中,地位最高的是在第五曲。第五曲水中巨岩上有“五曲幼溪津”五字,表面的意思是五曲是寻访明朝少司马陈省的渡口,而内在之意却是:五曲岸边陈省设下了一个文化迷津。陈省在“云窝”二字路口建了一个石门,在石门前后路上题了“云桥”、“云路”、“云关”三句话: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一个谜语的谜面,而谜底就是“云门三句”。“云门三句”是禅,我们要以禅的方法才能理解武夷文化真谛......
我们不知不觉聊到晚上11点,大家觉得邱老师应该要休息了,我抓紧时间提问:
“您已经七十多岁了,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我研究武夷山已经有30多年,接下来的时间,也没什么事情要做,就是写字、画画,继续研究和宣传武夷山文化。”
“除了这个没有别的目标了?”
“就这个还不够么?我觉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哦,对了,还有一件目标。最近政府想让我出本书,把我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我现在想怎么多赚点钱。”
“您说您现在想赚钱?”
“是的,以前我收集了一些作品和文物,后来有的送给朋友,其余的都送到庙里了,现在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个淡清堂是最近几年搞起来的,有几个义工一直在帮我维护,接待全国各地过来的朋友,他们一分钱工资都没有。我退休工资不多,也没有其它收入,有时还要靠子女来支持,希望借这次出书以后能给几个义工发点工资。这方面我希望你能帮提提建议。”
“啊,这样啊…...”
离开淡清堂,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回到酒店,继续和正岩先生、茶人王心喝茶,谈起“匠人精神”。
我们从邱老师身上看到了最可贵的,也是目前社会最缺乏的“匠人精神”,他专注于一件事情30多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然而,邱老师的经济处境,却让人有点寒心。
我想到一个82年出生的朋友,他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琴、茶具、香具、空间设计等很有天赋,自己有不少作品提供给故宫、寺庙、博物馆等。最近五年时间,他一直专注于研究和还原一些传统的设计。前些天我们见面聊了一个下午,他说自己有点困惑,现在希望转型来赚点钱。我问为什么?他说这种研究挺费钱,自己已经投入一千多万了,把以前创业赚的钱都投进去了,现在还有个团队要养,而且看见其他朋友都在赚钱 ........ 我听完他的经历,觉得惋惜,因为他坚持了五年,已经有一定的成绩,而且他在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如果他真的转型成功,那就是多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少了一个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落地的“匠人”。
时代的力量太强大了,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有多少人能抗住生活压力和金钱诱惑?我想起了欧洲的文艺复兴,那个时代的贵族喜欢结交一些艺术家,他们无条件支持一些艺术家,会给艺术家提供资金,每年足够那些艺术家生活。在那个期间,有众多的艺术家脱颖而出,带动了一个时代的复兴。
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想成为而且有潜力成为一个“匠人”,但现实却很残酷,面临太多的生活压力和金钱诱惑,社会就是如此,他们能否对抗一个社会?
【七哥闲谈】
1、写文字的人都知道,文字的表达总是显得那么无力。我没法将遇到邱老的感受真切表达出来,只能靠大家去体会了。我忽然有些相信,文字只是一个很小的载体,但一定有人能接收到文字以外的更多东西。以前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一定是真的。
2、这次同行的有正岩先生和茶人王心。其实正岩先生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他是我见过的最痴迷于茶的人,说他是“茶痴”不为过。正岩先生有个公众号:youhuangcha。以后有机会,我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茶人王心应该有很多人熟悉了,大家都叫他心哥。心哥的公众号:laichicha,是目前茶人界第一自媒体。
3、说到成为一名“匠人”,记得两年前我说过自己要写十年的文章,如果我能坚持十年,一定会持续一辈子。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只干了这一件事。
4、推荐之前写过的一些文章,或多或少跟今天的文章有些关系:
5、另外,我在喜马拉雅上的文章录音最近又有更新,很适合晚上收听。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可以收听。当然,你也可以下载“喜马拉雅”app,关注“我是鬼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