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身处逆境的朋友的交谈
写在前面的话:
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逆境,一些人崛起,一些人从此沉寂。
面对逆境,我们该如何自处?
文/鬼脚七(微信公号:taobaoguijiaoqi)
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过来拜访我时,正值黄昏。
窗外秋风瑟瑟,卷起几片黄叶。夕阳像位暮年的老者,用浑浊无力的眼光留恋着这个世间。
朋友五十多岁,自己创业做公司十几年了。他身体健朗,事业有成,儿女双全,父母健在。
寒暄片刻,聊及近况,朋友感叹:“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啊。”
朋友的感叹我是认同的,“人生皆苦”嘛。只是觉得朋友应该比他人好一点。在世人眼里,朋友算是成功人士。
朋友是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毕业后分配到某乡政府上班。九十年代初,工资太低,连弟弟妹妹上学也供不起,加上在单位领导总是挑他毛病,他一气之下买了张车票南下。起初他找了一家玩具工厂打工,后来跟人学着修BB机,后来自己修手机卖手机,再后来自己做外贸,赚了点钱,金融危机,一下回到解放前。之后自己开工厂,做公司,慢慢又做大起来。
听说此间吃过不少苦,睡过马路,饿过肚子,最惨的时候,连续半个月,每天靠一袋方便面度日。我问他怎么扛过来的,他说每次泡面时多加些水。那些都已过去,他现在公司规模不小,还算顺利,儿子女儿也大了,算是苦尽甘来。
只是没想他有如此感叹!
因为事业?感情?子女?我没问朋友那些不如意之事,估计“可以语人无二三”吧。就算说了又如何?解决了又如何?新的“不如意”很快又会出现。这就是生活。
水烧开了,“嗤嗤”叫唤,壶嘴喷着白气,玻璃上一片水雾。我忽然想在上面画个爱心,还好忍住了。把火关了,开始泡茶。
“面对这些不如意,佛学中有没有好的方法?”朋友忽然问道。
“没有。”我回答很自然。
朋友愣了一下,看了看我,沉吟片刻,问道:“那你是如何面对那些不如意的?”
“在逆境中修行吧。”
“逆境中修行?”朋友有些不理解,又问,“遇到不如意,就打坐念经,化解问题?”
茶好了,我倒了三杯,并端起一杯供于佛台,继续坐下,开始品茶。茶是老茶,初感略涩,但过后回甘很好,嘴是香的,舌是甜的。
“别笑嘛,能讲讲吗?我认真请教。”朋友一脸严肃,做了个合掌的手势。
“真想听?”
“嗯。”
他一脸的诚恳。眼角有些皱纹,鬓角有些灰白。
我忽然发现,朋友很聪明。
这几年我对世间事业,逐渐兴趣缺缺,一心放在与修行相关的事情上,徒步走了几千里,拜访了不少高人,看了不少书,还找到了一个很有缘的老师,或多或少也有些收获。既然朋友认真请教,我也就不推辞了。
“古代有位高僧提过‘十不求’,我一直把它当成面对逆境的修行方法。”
“洗耳恭听!”
“一不求:念身不求无病。身体一旦没病,贪欲会越来越多。鬼谷子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意思是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相反,身体有病时,人不得不放下很多,也容易看透一些事。病越重,越容易看透一些事。所以,无病不一定是好事,有病也不是坏事。
“二不求:处世不求无难。世间之事,谁都想顺风顺水,但一旦太顺了,人必然会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这种心态的升起会不知不觉,让人防不胜防。之后的结果呢,很容易引来更大的灾难。”
我一连说了两条。朋友打断了我,从包里拿出一个日记本和一支笔,开始记录。他眉头微皱,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念念有词。笔是普通的油笔,字还蛮漂亮的,有体了,上学时肯定练过。日记本有些旧,写了约一半。
“你经常做笔记吗?”我问。
“习惯了,遇到觉得有帮助的,就用笔记下来。”他抬头看了看我,又低头继续写,“没办法,记性差怕忘了。”
类似这种身份的人,聊天时会主动拿出日记本做笔记,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风小多了,远远望去,朦胧中有个银色小圆盘,应该是月亮。
几分钟后,他合上笔记本,说:“不好意思,你继续讲吧。”
“三不求:究心不求无碍。学习的时候,不求自己一学就懂,有点障碍也不是坏事。否则,也容易增长自负的想法,以为自己真有多聪明。另外,心中有烦闷,心中有恼恨,有时让自己吃不好睡不好,这未尝不是好事。至少说明我们心胸还不够,拿出之前学过的‘那些道理’,能否化解这些障碍呢?道理是拿来实践的,不是用来讲给别人听的。很多人嘴里说得头头是道,遇到障碍就抓瞎了,还时不时说:懂了无数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四不求:立行不求无魔。魔,是指各种破坏,各种挫折,各种诱惑。行,可以指一个人的理想、使命和愿望。愿望越大,魔就会越多。但这些‘魔’是过来磨砺我们的啊,看我们够不够坚定,毅力够不够大,道心够不够强。所以,遇到‘魔’来了,把它当成前进路上的伴侣,魔也就不再是魔了。
“五不求:谋事不求易成。事情太容易成功,人就会生狂妄之心,高估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不遇到困难才不正常。从佛法角度,一件事情能否成功,还和当事人的福报大小有关系。不求易成,就没有那么高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不如意也就越多。
我又讲了三条。这“十不求”本也不多,早就在我脑海里了。只是如何解读需要琢磨,毕竟朋友对修行也不太了解,解释得不能太佛教。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佛法不能指导人的生活行为,也就不是佛法了。跟朋友解释这十不求,也算是对我的一个考验,看看对这“十不求”是否真理解了。
朋友时不时记录,估计他积累了不少类似的日记本。我从高中的时候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大学,应该有十几本,那也算是财富吧。
时间很有意思,一件微小的事,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也会变成独一无二的财富。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没这个耐心等待。
朋友时而会问两个问题,时而会发表一下感概。他经历丰富,而且心态开放,悟性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窗外月光越来越亮,树影清晰可见,斑驳凌乱。
我继续讲。
“六不求:交情不求益我。与人交往总想利益自己,就容易看见他人的过错,起怨恨心。其实,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利他;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利己。看看周围那些总想占人便宜的人,过得大多很一般。
“七不求:于人不求顺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交往之中,哪怕不涉及利益,也会有方式和习惯的不同。与人交往,不要希望都顺着自己。普贤菩萨说:“恒顺众生”。能真正做到随顺他人者,绝不是泛泛之辈。老子说:柔弱处上,强大处下。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八不求:施德不求望报。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话:我以前对某某如何,他居然这样对我...... 这就是‘施德望报’的表现。施德望报,会让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如意也就自然了。施恩不望报,可以发现自己的贪念,破除自己很多执著。
“九不求:见利不求沾分。听到好项目,经常会想参与,看见好处,自己也想分一点。这看似人之常情,实则是嫉妒心和贪心在做怪。很多人上当受骗也是由此而来。不贪利,哪会上当啊。看见有人获得利益,能做到不求沾分么?能做到真心祝福他么?这一点真的很难,也很隐蔽。”
我停下来,开始泡茶。
这里每一条,讲起来,我都十分惭愧。因为都在说我自己。例如从来不愿吃亏,总想占点便宜;例如总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哪怕只有一丁点;例如总想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强势,让别人顺着我。以前不理解“无明”是指什么,现在有些明白了,再看看自己之前做的那些决定和事情,以为是对己有利,却不知是造业众多。正所谓“痴昧取舍犹黑暗”。
我最近能找到点泡茶的感觉了。不是茶有多好,而是泡茶本身。摆好茶具,放好茶叶,拿起水壶,慢慢倒水,不多不少,刚刚好;浸泡数秒,手握茶碗,缓缓出水,凤凰点头,水滴茶尽,落杯而停 ...... 看似简单,如果分解,会有数十个步骤,而且每个步骤都刚刚好。是的,刚刚好,不多不少,难道不神奇么?你说人的动作怎能如此精确?
其它事物也是如此啊,你看朋友写字,一个汉字那么复杂,每一笔不能太长不能太短,还相互依傍牵连,为何能写得刚刚好?最平常的走路也是如此吧,提脚,放下,踏实地面,后脚蹬地,再提脚,身体上那么多肌肉协调,一百多斤的身体,不偏不倚的走在路上,好不神奇!
听说佛陀在世之时,就教过弟子如何把觉知放在当下,走路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那时的弟子,他们知道自己时时刻刻在做什么,走路也在修行。
我还沉浸在泡茶的觉知时,耳朵收到了一个声音:“还有最后一不求,你继续吧。”
“十不求:被抑不求申明。‘抑’大概是委屈、冤枉、误解的意思。这种事,在网络上特别多。反正我遇到无数次了。被误解了,能不解释吗?能不起怨恨吗?有人说这做不到啊。当然做不到,才慢慢学着做嘛。哪天能做到了,就是修行的进步。
“这就是十不求,讲完了。”
“太好了。总结得太好了!我回头好好对照自己,提醒自己。”朋友又做了个合掌的手势,说,“谢谢开示!”
“不敢当。别谢我,也不是我提的,是元朝妙叶禅师说的。我自己也没做到,跟你分享而已。回头你可以看看原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几天看见一段话:当我们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时,试着把这个想法变成‘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是想要教会我什么’。这跟刚讲的十不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啊。有个大修行者秋阳创巴仁波切,说:生活是我最好的老师。”
“或者说:逆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对啊!逆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喝茶!”
泡了十几泡了,茶还很香。
朋友递过来一支烟,问:“你还抽烟么?”
“我不抽了,你抽吧!”
“你以前抽的吧?戒了?”
“是啊,老师说人的身体跟坛城一样,很庄严,哪有用烟熏坛城的道理,于是就戒了。没关系,你想抽没关系的。”
“呵呵,我也不抽了。”朋友把烟又放回了包里。
我们继续闲聊。
夜深了,月华如水,虫声幽咽。
-----------
附:十不求行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来三大阿僧祇劫不惜生命所得法门,因兹障碍,退其心故,一旦在我而灭,可不痛伤。既为释迦之子,不以力争,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于割切身肉也。今依佛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
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详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此十摄一切碍。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乃至憎爱利名之场。人我得失之场。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明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跋云: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煅不致情,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净土因。方如莲出污泥,超登不退。
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须于此十大碍行一一自验。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怨不尤,庶莲花日滋,可称三昧宝王矣。
(上下滑动,查看《十不求行》)
(完)
【七哥闲谈】
逆境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是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往往把这句话抛在脑后了。
曾经听一位亲子教育的老师吴文君说:“创伤的背后就是滋养,它们就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以前很多人问我是怎么教育我家孩子的,有没有好的方法。我经常说孩子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源于父母的,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向内求找找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次必经之路邀请到吴文君老师,讲了《父母的180天蜕变之旅》这个课程,用95节课程深入浅出的讲解亲子教育问题。这个课程不是在教你教育孩子的技巧,而是引导父母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若你只是想找一些教育孩子的速成指南,建议你还是不要订阅吴老师的课程,因为我怕你会失望。
二条有吴文君老师开课的初衷和一些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购买后务必联系慧远(微信号:huiyuan377)进群一起成长!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
限时八折抢购,仅限200人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