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红尘滚滚,心若磐石
把一个修行之人,放在红尘中,他会是什么样子?
老子回答说:和其光,同其尘。
意思就是修行之人,要看上去和众人一样。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修行之人,和众人是不一样的,否则就不用强调“和光同尘”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修行人有“光”!:)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太快,节奏也很快。人们想出名想发财,而且总想走捷径。每个人都很焦虑,担心被时代遗弃;每个人也都很紧张,害怕错失良机。
一个修行的人,生活在这滚滚红尘之中,他会如何?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道德经》第二十章,老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lěi]傫[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第二十章
这一章太长,我们一句一句地看。
绝学无忧。
大意是:有学就有忧,绝学就无忧。
老子之前就讲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想要修行,学太多的东西,其实没什么用。庄子也是这个理。
道家如此说,佛陀也是如此。佛陀说:众生自性之中都具足智慧光明,只因妄想执著太多而不能证得。六祖慧能大字不识几个,开悟后,有人问他经典的含义,他无所不通,那就是自性智慧的显现。
圣人说不要学习!听说去有些极端吧?儒家或许会不一样?
那看看孔子怎么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孔子也说,行有余力才去学文啊!
这就是无学之学。如果懂了这些,很多人应该没那么焦虑了。(可以查看:鬼脚七: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大意是:唯唯诺诺和傲慢呵斥,差别有多大?善和恶,差别有多大?
老子不是傻了吧,连这都分不清?
当然不是。对修行人,所谓“唯”与“阿”,都只是应对说话的方式,这个方式代表的意思,是人们给出的定义;“行善”与“行恶”都只是一个行为方式,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也是人们给出的定义。小偷偷了富人财物周济穷人,算是“善”还是“恶”?对穷人是善,对富人是恶。如果小偷偷了财物,除了周济穷人,自己还用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了一番。算是善还是恶?
一切事情,都只是发生,而头脑会加以分别,贴上不同的标签。
但对于修行人来说,要习惯看整体,要知道贴标签之前的状态。老子讲: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佛陀讲:不二。大体都包含了这个意思。
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有何借鉴?
当发生某件事, 你特别愤慨,或者特别恨一个人,其实都只是你的头脑贴上的标签。不同的人会贴不同的标签。
到底谁对谁错?呵呵!
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对不思错。惠能对惠明说: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
尚若如此,修行人是不是什么都敢做?当然不,老子接着说: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大意是: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荒兮其未央哉!就是感叹,荒芜啊,没有尽头。
为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不畏就要死啊!不畏就要倒霉嘛。而且要和光同尘,没有必要出风头。老子还说:“勇敢者死,勇不敢则活。”
在某些方面,不够勇敢是好事。
前些天我看见一个视频,有个十七岁的小伙子和父母吵架,下车转身从大桥上跳了下去,摔死了。其母痛苦万分。
我想起我小时候,我和我妈吵架,我说我喝药死了算了,我妈说有本事你喝啊!我真拿起一瓶敌敌畏,但当时还是怂了。我觉得那个跳下大桥的小伙子比我勇敢,但他死了。我不够勇敢,我还活着。
还有高速开车,野外游泳,徒步爬山,这些都是容易出事故的场合,也都是人之所畏,如果你不够敬畏,事故很容易就产生了。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lěi]傫[lěi]兮,若无所归。
大意是:人们都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像享受吃大餐一样,像春天踏青登高远眺一样。
而我呢,对这些物欲并不感兴趣,而停泊在这些物欲萌发之前,就像婴儿还没长成小孩子一样。
显得落落不群,好像无所依靠。
这段描述特别经典。哪怕过了两千多年,还是那么形象生动。
世俗的人,追求物质的享受,声色货利,越多越兴奋。而修道之人,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啊。老子说修道要“复归于婴儿”。婴儿的状态,对所有事物都好奇,但没有分别心。
我以前搞了一个亚朵酒店,里面有个老阿里茶馆。我春节前后在茶馆里坐着,来来往往很多人。大家聊的大多是这个风口那个红利,有多少万用户多少亿GMV,某某企业融资几千万,某某大佬做了电子烟。我在那里,显得落落不群,好像无所依靠。
是啊,几年前,我和他们一样,追名逐利纸醉金迷。但如今,这些对我吸引力大减。
谁好谁坏?不好说吧。求仁得仁,又何来好坏。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大意是:每个人对声色货利追逐不停,对智巧多方趋之若鹜,而我却独自忘形去智。看上去特别愚蠢啊。
多么鲜明的对比!众人都希望越来越多,而我却什么都不要。对一个修行人来说,不求名不求利,甚至散去家财,放着好好的日子不享受,却要寡衣素食。在世人眼里,确实很愚蠢。
还不止如此!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大意是:我看起来,混混沌沌,一点都不聪明。世俗之人都光耀自炫,而我却暗暗昧昧的样子;世俗之人一个个都精明灵巧,而我却无所识别的样子。
如果你留意观察,生活中真正的牛人,都很低调;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很谦卑。有一次参加牛气学堂的年会,有人在台上演讲,台下有几百人参会。有位在第一排的嘉宾,从头到尾,认真做笔记。我问海浪他是谁啊。海量说他是某某公司的创始人,做电商十几年了,好几百人团队,一年做十几个亿的销售额。
真正修行之人,不会想要展示自己。修行到一定程度,他安住于道上,不去计较他人是非,也不去关心谁的对错。他只是安住在自己的内心,秉承着善良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那样的人,看上去一定是“昏昏”、“闷闷”的。
那对一个修行人的内心又如何?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沉静的样子啊,像海之空阔不可涯量;又飘然无著,若长风之御太虚。
好美!
这种感觉,或许只有得道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我修行尚浅,只能仰望。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都自己所“自持有用”的东西,有所施展,而我单独愚顽而拙纳,和众人都不一样,因为我以“道”为贵啊。
想起庄子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南伯子綦来到商丘,看到有一棵大树,非常大。因为这棵树的树荫,可以盖得住一千匹马。
子綦自言自语说:“这是什么树啊?必定不是普通的树。”
但仔细观察这棵树,却发现树干很弯曲,没法用来做栋梁;底部很松散,没法用来做棺木;树叶有毒,咬几口就能让嘴巴溃烂;树的气味也有毒,能让人昏倒,三天都不能苏醒。
子綦感叹说:“这真是一棵没用的树!所以才能长这么大。圣人也是这样,总是让自己毫无用处。”
这就是”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的解读。回到这一章的开头,绝学无忧,所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又何所求”。
真的需要那么“有用”么?真的需要创造更多的财富么?真的需要奢华的享受么?我个人的经历体会,当人们能放下物质的享乐,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我在山上住了快两年了,衣服不过两三套,鞋子不过两三双,每月的生活费也不够两三百,每日念经打坐,看书码字,不亦乐乎。
现在想想孔子的弟子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篇》
“母”是指万物之母,也就是“道”。“食”字可以解读为“嗜好”。为什么修行人能做到这样?因为他们以道为贵啊。
俗世之人,背道逐物,追名求利;修行之人,虚心实腹,以道为食。
俗世之人,昭昭察察,心猿意马;修行之人,红尘滚滚,心若磐石。
(完)
【七哥闲谈】
今天五一劳动节。我学习了《老子》一篇,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只是选择不同道路不同。有人在深山放纵,有人在红尘历心。
最近写的几篇文章都还可以的,你假期期间,可以没事翻翻:
鬼脚七:在嗔恨中修行 容易发脾气的朋友别错过。
鬼脚七:有太多人以爱的名义在控制 父母想控制小孩,还说爱他。
鬼脚七:对待工作、亲子、婚姻最幸福的方式 这也是一篇《老子智慧》
鬼脚七:四个真实的故事 做父母的一定要点进来看看,或许会改变你一些观点。
鬼脚七:普通人约见一位驻华大使有多难? 每个人看见的就是自己心里想的,每个人遇到的困难,也早就在内心设置好了。
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老子智慧”,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