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宝贵的时间,要用来干嘛呢?|《佛子行》解读之一
今天开始,我想介绍《佛子行三十七颂》,这是十四世纪由藏地的成就者嘉瑟·东美所作。嘉瑟·东美,也被称为是无著贤菩萨,或者无著菩萨(和印度的无著菩萨并非同一人)。在藏传佛教里,有一本很重要的书《入菩萨行论》,详尽地介绍了一个修行菩萨道的人应该有的行为。《入行论》中有一千多个偈颂,这相对于普通修行者来说,要求高了些,而《佛子行》就是《入行论》的精华所在,刚好适合很多想要修行的人。
《佛子行》有三十七个偈颂,从三十七个方面来指导一个修行人,在生活中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很多大成就者都十分重视《佛子行》,如晋美彭措法王,如顶果钦哲法王。我第一次读这些颂偈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又惭愧得无地自容!这两年,我几乎天天念诵《佛子行》,我觉得它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是标杆也是底线,是原则也是目标,是起点也是终点!
《佛子行》原文是用藏语写成,有几个不同的汉译版本。如果你想了解《佛子行》的详尽解读,可以参看顶果钦哲的一本书《你可以更慈悲》。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理解,联系实际生活,来介绍这三十七颂。不是每句话都解释,逐句解读也不是我现在能做或要做的事。毕竟修行太浅,万一解读错了,罪莫大焉。对于佛学经典来说,逐句解读,意义不大。《佛子行》的每句话都不算太难,如果看不懂,多读几遍,也能理解。如果还不理解,其实也没关系。我们也不是搞学术研究,不用应付考试。再说了,有三十七个偈颂呢,一个不懂,还有其它的!所以,不求甚解也可以。不求甚解,是我读佛经的一个原则。读就是了,某天自然会明白!
重要的不是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而是能把这些行为准则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佛子行》有三十七颂,哪怕只有一颂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修正了自己的行为,也很有价值!
顶礼偈颂
南无观世音菩萨!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
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业恭敬礼。
正等学佛利乐源,从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复依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
这相当一个开场白,在宣说佛子行之前,要礼敬诸佛,顶礼观世音菩萨!
顶礼,就是磕头!当代有很多人,不愿意磕头,总觉得磕头是卑躬屈膝。我年轻时,也如此认为,后来懂了一点佛学知识,又说:“人人都是佛,那我也是佛,我为什么要给他磕头?”
也没错。磕头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任何雕像都不需要你给它磕头,你给泥土雕像磕头了,它也不会变成玉石雕像;一个真正修行好的人也不需要你给他磕头,你给他磕头,他修行也不会变得更好;就算是佛陀在世,他更不需要你的磕头,他连王位都不要,还要你的磕头干嘛?
那为什么还要磕头?是你自己需要。一个人绝大部分的烦恼,都来自于把自己看得太重。这方面,自己慢慢体会吧。
还有人说,磕头让自己多没面子啊?如果你因为内心害怕,有求于人,想要获得什么或恐惧什么,你去磕头,当然很没面子,而且这个行为让人不耻!但,如果你内心谦卑,通过磕头表示恭敬和尊重,这反而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从身体上、嘴里、心里都是恭敬对方,这就叫恒以三业恭敬礼!如果有人说这是丢面子,那就让他们说好了,又有什么关系?!
开场完了,来看第一个偈颂。
(1)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有人发现了,这个《佛子行》版本与其它版本不一样。我看了藏语原文,觉得翻译版本都还算准确,只是用词不一样,但基本不讲究平仄押韵。平仄和押韵,是古代诗词中很重要原则,此原则虽然没有词句意义上的价值,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赏心悦耳。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有一个原因,是它比另外的版本更讲究平仄。不过没关系,你喜欢哪个版本都可以。
佛法讲因缘和合。你能看到这篇文章,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有无数条件成熟:
你是个健康的“人”;
你眼睛能看;
你不傻;
你能认识汉字;
有作者愿意写这篇文章;
你没有相信江湖骗子,而愿意信佛法;
你愿意看修行的文章;
你刚好关注了“鬼脚七”公众号;
.......
这些条件都满足就叫暇满船。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容易的。不提那些盲人或者智力低下的人,就拿我周围很多人来说,他们从来不愿听我讲修行相关的东西,甚至很反感,说:靠,佛里佛气!我也只有笑一笑,确实是我的问题,毕竟水平不高。
人一生宝贵的时间,要用来干嘛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脱离俗世后再看俗世,有时能比别人多一丝感概。你可能没有发现,欲望能把一个人扭曲成什么样子?!
它能让一个纯真的人变得厚颜无耻!
它能让一个简单的人变得唯利是图!
它能让一个善良的人变得没有底线!
它能让一个高尚的人变得堕落贪婪!
这个社会,能甘于平淡、知足常乐的人太稀有了。大部分人都不断给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看周围的人陷得越来越深,有时我替他们感到悲伤,是真悲伤!当然,他们也可能觉得我是傻✘。
人们都想着如何活得更好,但从来不考虑如何面对死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最近十年,我亲身经历过好几个朋友或亲人的死亡。只有两个是寿终正寝,其他都属于“意外死亡”。我舅表妹大学毕业就死于癌症,我同班同学博士毕业跳楼自杀,我亲戚不到六十岁,从发现患了白血病到去世只有两个月,我儿时邻居的女儿才上大二,去年大年三十离家出走,一个多月后在洞庭湖中找到尸体......
很多人不信轮回,认为死就是一了百了,好像什么都不害怕。其实不然,如果人死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岂不是会更怕死?更不想死?!世界是无常的,唯一确定的事是每个人都会死!轮回的存在,无论你信不信,都存在。
再说说珍惜时间。年轻时,我总觉得时间足够,许多事情可以等以后再做。现在发现这是个伪命题。年轻的时候,兴趣太多,东搞搞西跑跑,喝个酒扯个淡,时间就这么过完了,貌似什么也没留下。等到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时,很快被现实逼忙忙碌碌。现在四十多岁,才对时间有些认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人诚不我欺!
已经过去了怎么办?不能等五十岁的时候,再看四十岁而感叹吧?!《世说新语》中讲了个故事。
周处是当地乡人的三大害之首,他杀了另外两害猛虎和蛟龙后,才知道乡人都厌恶他。周处想改过自新,找到陆云,说:“欲自修改,而年以蹉跎,终无所成。”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当时看到此处时,热血沸腾。我才四十来岁,绝不算晚。老骥伏枥,还志在千里呢!于是,我决定珍惜时间,于昼夜不空过。
马云说,天晴时修屋顶。很有道理!无著贤菩萨讲:
不在秋天时为冬天做准备的人,
是傻子。
不在活着时为死亡做准备的人,
很愚蠢!
修行,跟别人无关,都是来要求自己的。
有人看了些书,在别人面前能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有人学了点佛法,看周围这个人行为不如法,那个人修行不精进,说得有理有据!这些都不应该。修行,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如果有人虚心请教,你可以发表一些观点,提点建议。否则,不要提人家的缺点。这里不是指路上遇到有人做坏事也不制止,见义勇为,我觉得是应该的。只是在生活中,不要看不惯别人,而要看不惯自己!这样可以让自己日日新。蘧瑗知非,今天能看见昨天的不对,明年能看见今年的不对,到六十岁能看见五十九岁时的过失!
这个偈子写于七百多年前,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现在很多修行人,包括我自己,喜欢跟人讲道理,要求别人多,要求自己少。好不容易学了些知识,都成了自己贪欲的托辞。想吃大闸蟹了,就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想早起,就说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喜欢玩游戏,还会给自己找个借口,游戏里是为了正义,为了拯救众生.......
闻,就是听闻;思,就是思考;修,就是实践,修正自己的行为。多听多学,多思考,然后自己实践。抓紧时间闻思修,这是修行者应该行为。
再看一遍这个偈颂: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未完待续)
【七哥闲谈】
本来想写《生活处处是修行》系列,发现《佛子行》本身就是在生活中的修行指导。如是决定把《佛子行》介绍给大家。刚看了一遍,有点像自言自语,你就凑合看吧。齐豫曾经有一首《佛子行》的歌,还蛮好听的,你自己可以找找。
推荐几篇之前的文章:
必经之路第34期线下抄经活动又开始,大家可以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免费报名参加。如果你也有场地愿意组织大家一起抄经,可以联系慧远(微信号:huiyuan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