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善事中修行。忽然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特别是今天这个日子。
今天是2022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母亲节,又是佛诞日浴佛节。浴佛节,就是佛陀出生的日子,嗯,给佛陀洗澡的节日。感谢母亲给予生命,感谢佛陀开启慧命。都很伟大。
有人说:做善事,不就是修行么?
一个人能做善事,当然也算“修行”。嗯,我用了“算”字,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什么?看过这个系列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讲的修行是降伏其心。
今天有朋友问我:“七哥,我最近读金刚经,忽然有个疑问:普通人做善事,比如放生,很多人是为了替自己和家人消灾或积福,算不算贪著呢?坚持每天抄经或坚持做善事算不算执著?”
我回答:“当然算啊。”
他又问:“那该如何行善?”
多好的问题啊!那该如何行善?
本文分享的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在做善事中修行。只是个人看法,仅供你参考。
我理解的真正在做善事中修行,是十二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后面本应该还有一句“是诸佛教”,意思是“这是所有佛陀的教法”。我只是借此解释如何在做善事中修行,就不讲最后一句了。
也有些人的职业,本身就不是善事。例如有人在屠宰场工作,有人开的海鲜餐馆,没办法啊,为了生计,每天都要杀生的。如果实在无法脱离这个工作,也是可以少做恶事的,例如在那些动物活着的时候,可以让其生活条件没有那么残酷啊。
要做到这一点,有个方法可以借鉴:定原则。
给自己的生活定一些原则,就像不抽烟不喝酒一样,也可以定:不撒谎,不迟到,不骂人,不占人便宜.......定了原则以后,经常检查自己是否违反原则了。这种方法,在出家人里叫持戒。
诸恶莫做,意味着:定原则,少做恶事。
有了“诸恶莫作”这个基础,再看“众善奉行”。很好理解,就是多做善事。能帮助到他人的事情就是善事。
回到开头朋友问的问题:如何行善呢?有贪念怎么办?
为了消灾,为了积福,为了家人身体健康或为了自己心愿达成,而去做善事,这种当然都是有贪念的。但有贪念,也不是坏事啊。生而为人,总有点自私的一面,只是有人多一点有人少一点而已。
贪念,或者执著,这两个词对想要修行进步的人来说,看上去不太好。但事实并非绝对。例如吗啡是一种毒品,但也可以医用作麻醉和镇痛。好比你脚上扎了一根刺,你需要另外一根刺把它挑出来。
带贪念做善事,应该比不做善事要好一些。为了消灾为了积福去做善事,虽然是一种贪念,但也会让自己深信因果,让自己放下傲慢,让自己能接触善知识,其行为本身也有益于整个社会。本身也不错!
只是,这种带着贪念行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积福报,也不算聪明的做法。更聪明的做法是,只是为了利他而去做事。因为若真想为自己积更多的福报,那么最好的方式是不为自己。因为发心越纯粹,越是利他,福报越大。
有很多环保志愿者就是如此啊,只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努力;还有许多公益项目,也是如此,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你看那些出家人,要普渡众生,就是完全利他。老子说:“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还说:以其不自私,故能成其私。正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反而受益最大。
完全为己与完全利他之间,有个中间状态,在利他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目的。大部分活动,都处于这个状态,美其名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这种方式想象得过于美好。因为自我迷惑性很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帮助他人,就成了为了自己贪念去做善事,只是需要通过利益他人的方式来成就自己。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贪念,对自己诚实一点。你若留心观察,周围有很多人都是嘴上说利益他人,内心完全想的是利益自己。
这个中间状态是模糊的,需要当事人时刻警觉自己的发心,特别是在利益取舍时,需要回顾自己的发心。如果真想利他,就提醒自己,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就算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也没关系。如果真这么做,从长期看,反而能达到个人的目的。有了这个发心,对积福报来说,也会快很多。
看,就是这么神奇:真正想为自己积福报,就不要想为自己积福报。
然而,为了利益他人而做善事,还不是最好的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不带特定目的去做善事。
什么叫不带目的去做?事情发生了,去做就好了。例如遇到有人需要帮助,去帮助就好了。自己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有人问,佛陀觉悟后,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为何还要弘法利生普渡众生啊?佛陀并没有这个目的,只是有人问他问题,他就回答了。有人有疑惑,他就解答了,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他就帮助了。就这么简单,是的,有成就者这么说的。
再举个例子。我给自己定了原则:只要看见有类似“水滴筹”“大病筹”的帖子,我就捐点钱,不在于多少;路上遇到乞讨的,只要身上有钱就给点钱,不在于多少。至于是否会为自己积福报,至于对方是否是骗子,至于能帮他多少,我都不知道,也不去想这事。有人说被骗了怎么办,这样是不是很傻?被骗了也就几块或十块钱的事,我可以接受的。至于被人认为傻,也无所谓的,我本来就不聪明。
为什么不带特定目的去做善事,是最好的方式?金刚经有句话:“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就叫“无所住”。此时“所得福德,不可思量”,哈哈!小心,一旦想到无量福德,贪念就出现了,就有所住了!
为自己获得某些利益去做善事,也利益到了他人,很不错;如果不为自己,只是为了他人的去做善事,会更好;连利益他人的目的也去掉,只是去做善事,甚至不刻意分辨这属不属于善事,需要自己,只是去做就好了,这就最好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自净其意”。
你看,这个过程,也降伏其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