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上从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匠人精神:用时间征服时间

鬼脚七 鬼脚七 2023-01-22

匠人精神:用时间征服时间

文/鬼脚七

无论我们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浮躁还是宁静,时钟一直在转,时间一刻都不停。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绝大多数事情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冯唐说“用文字打败时间”。但文字根本打败不了时间,文字只能用来记录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不被时间遗忘。

(一)潜规则

前段时间出了本新书,出版社的营销负责人小M 给我安排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小M 还给我列了一个问题提纲。我挺高兴,觉得她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到了见面会前一天,小M说你的回答还没发给我啊?我当时一愣:啊,不是要现场回答么?后来小 M 给我讲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

所有采访之前,都需要把问题先写好了发给过来的记者,不只是问题提纲,还有答案都要给他们,这样比较方便,记者不用记也有记录,就算不来也没关系。

还需要准备一篇关于这次采访的文章,以一名记者的口吻来写,写好了提前发给过来的记者,这叫通稿。

每个记者过来都有车马费,几百块不等的,这是惯例。如果他收了车马费,基本上都会给发稿。如果他不愿意发稿的,一般会找一些理由推脱不来,也不会收车马费。

至于他们最终发稿的内容,有的会在通稿上改一改再发,也有的懒得改就直接发了。当然也有重新写稿的,这是少数。大家毕竟都太忙了。

后来媒体见面会如期举行,每位记者拿到一摞材料,里面有关于鬼脚七和新书的一些介绍,还有我之前回答的问题列表以及详细答案。

于是记者开始问问题,我开始按照我之前的答案回答问题,相当于之前写了个剧本,现在开始彩排了。为了不那么无聊,我特地把一些问题答案衍生了一下。

时间很快,第二天就有稿子出来了,看了标题就让我哭笑不得:

《“剁手专家”鬼脚七 来宁签售新书》

“剁手专家”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谁起的,让人无比的陌生。还有一些稿子我也看了,实在有些敷衍了事。反正如果我自己是记者,一定不会交出这样的稿子。我相信他们一定之前没有看过鬼脚七的资料,甚至连百度百科上的信息都没有详细读过。

后来跟朋友聊起这件事情,朋友说得很现实:行业就是这样,人家应付一下差事而已,你还能期望怎么样?第一你不是什么大作家;第二他们也不是你的粉丝。能给你发一两百字的稿子已经不错了,那一定还是看那个营销负责人的面子。

我只好摇头,心想这就是‘潜规则’吧,估计不少做媒体同行都有类似的行为。或许他们认为这么做是正常的,也或许认为这样是自己占了便宜。

以前上班时就有一类同事,过得很潇洒,他们特别会应付差事:当老板在的时候,他们表现的特别积极,无论加班还是发言;老板要是不关注时,他们会上上网,聊聊天,混混时间。虽然他们负责的项目一般做得都不怎么样,但老板会觉得不是他们能力问题而是客观条件引起的,对他们整体评价还可以。

或许这类同事认为这么做是正常的,也或许他们也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这么做真的是正常的么,真的是自己占便宜了么?

(二)怀才不遇

我经常偶遇一些怀才不遇的人。一起喝酒聊天,他们就会讲自己的经历。大多是说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华,环境怎么不好,领导怎么没有眼光。典型的千里马怀才不遇,只等伯乐来发现。后来跟他们接触跟多,发现真实的情况是:可能他们确实有点才气,但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过他们的工作。大多时候是如何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既不用出多大力气,还能拿跟别人一样多的报酬。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怀才不遇”,也是情理之中。

我以前的那一类同事,几年之后,他们能力没有什么提升,看着别人升职加薪,他们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后来就离开了。我可以想象他们到新公司面试的情况: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华,环境多么不好,老板多么没眼光,最后自己想换一个环境......


有个毕业两三年的小伙子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前段时间离职了。我问他离开的原因,他大概是说:公司管理太严格,要求早上几点必须到公司,要求每天文字汇报工作,他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工资也没有怎么涨,所以想换一个环境。我问他公司有多少人?他说只有五六个人。听到这里,我就笑了:

你有没有想过,只有这么几个人,老板为什么还要这么严格要求?一定是你们经常来得太晚走得太早,项目情况很少主动跟老板沟通。如果你真的想学东西想提升能力,你每天早上去得最早走得最晚,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你会在意公司对你的时间要求么?就这么几个人,如果你每天都主动找老板汇报项目进度,你觉得老板有必要这么麻烦去看你的文字汇报么?

就这么5个员工,你没有做好,就有20%的人没有做好。你做好了,就有20%的人做好了。你还要抱怨公司太严格?只有五六个人,公司在哪里啊?难道公司是老板自己?告诉你:你几个人就是公司,至少你是公司的20%了,这些制度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你还觉得怀才不遇?你还期待涨工资?

我还认识一个记者朋友,在某报业集团做记者了十来年了,文笔不错,偶尔聊天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一天她跟我讲:记者这个行业越来越没有意思,真话不让说,文笔再好也赚不了多少钱。我说现在做自媒体比做记者强,罗辑思维吴晓波他们都做得很赚钱啊,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做自媒体。她说:

我也开过公众号,写过十几篇啊,但这根本就不是想干就干起来的。吴晓波以前是财经类作家积累了很多影响力,做自媒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罗辑思维之前是央视的,也有好多人脉资源;就拿你鬼脚七来说,你之前在阿里工作那么久,又是电商大神,才有可能把自媒体做到这个样子。要没有这些前提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听了以后,笑了:

你写了十几篇文章,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你不是也有十年的积累么?

我相信,就算吴晓波以前不是财经作家,他做自媒体也一样能做红火;就算罗振宇以前不是在央视制作节目,他做自媒体也一样能做好。具体为什么你自己去琢磨好了。

鬼脚七的例子我自己不好说,但我这三年写了将近600篇原创文章,总计约150万字。

以前我看到书里写到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故事,总会充满同情和感慨。但现在,我觉得根本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定是你还不够努力。

这种怀才不遇的人,不只是不愿意努力,甚至也不愿意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内心充满怨气。难怪有人说:怀才不遇的人是可耻的。

今天我不是想来讽刺那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的,而是想来分析一下这个现状,接下来我们看看所谓的职业精神。

(三)职业精神

有个在瑞典生活了27年的朋友,前些天回国了,我们本来聊国人素质的问题,但她给我讲了一个职业精神的故事:

我们在外的中国人,其实是最爱国的,在国外听不得别人说中国不好,一旦听见,就会去解释甚至去争辩。但我们一回到国内,就会发现太多看不惯了。就拿国人吐痰来说吧,国人随地吐痰我真看不习惯。在国外我唯一不能争辩的就是这个。

我有个瑞典朋友,家境很好,女儿长得很漂亮,平时也是有点娇生惯养的。但女儿自己独立,找了个工作是在酒店当服务员。有一次我去酒店碰到她:她穿着服务员的工作服,跪在地上用毛巾擦地毯上的痰渍。很仔细也很认真。她平时漂漂亮亮大大方方,但一穿上工作服,马上变得很认真,也很职业。她说偶尔会遇到中国人在地毯上随地吐痰。

她还有个邻居,老婆在银行做主管,老公经常穿得很得体去送小孩上学,然后换上清洁工人衣服,开始认认真真工作。这些都很正常。不知道你看了这两个故事怎么想,反正我是有所触动。

顺便插一句,那个朋友说有一次她在国内提醒一个随地吐痰的人,遭了对方的白眼说她多管闲事。我说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会很好的教育那个随地吐痰的人,也可以教育周围的人。她问是什么办法?我说:你自己默默上前把痰擦掉。

谈到媒体人的职业精神,在国内好像不太容易。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意思是记者有言论的最高权力,但在国内有点不合适。退而求其次,有时候说真话很难,但不说假话相对容易一些。或者至少应该保证自己写的东西,是自己满意的吧。要么就不要写了。

我做了三年的自媒体,我一直认为,做一个公众账号,一定要对得起所有订阅的读者。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原则:一、保证自己写的每篇文章有价值,自己都觉得没有价值的文章,就不要发了;二、第一图文不发软文,所有的广告只放在第二图文推送。

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尊重,也都值得尊重。生活就像演戏,咱们既然选择某个角色,就应该全心投入的表演。这也算是职业精神吧。

(四)匠人精神

关于职业精神,去年《人物》杂志报道了一个故事:

2014年的某个下午,车洪才来到商务印书馆说要出一本词典,《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说这是当时商务印书馆的项目。接待的负责人完全没有印象,后来去资料室查档案,结果在一份1970年代的档案中找到了记录:商务印书馆接全国辞书工作会议的指示,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时间是1978年。

这意味着,这部词典编了整整36年。国家已经忘了,但36年后,车洪才完成了。

无独有偶,我前两月去武夷山,遇到七十多岁的丘理真老师,他最近四十年一直在研究武夷山,研究各种摩崖石刻,把武夷山的各处的摩崖石刻所有的大小景点,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积累了许多资料。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情。当时我看着那些几十年前的照片和资料,热泪盈眶。

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遇到这样的人,我就会想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做为一个自媒体人,如何具备这样的匠人精神?后来发现,建立一个目标容易,要做到往往太难;说说“匠人精神”容易,想要做到太难了。我说要坚持写作十年,后来发现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源于自己:能否抵住诱惑;能否克服惰性。当然,还有,能否耐得住寂寞,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

有人说,时间可以征服一切。几乎所有的问题,在时间面前,迟早会灰飞烟灭。但拿什么来征服时间呢?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用时间征服时间!我们知道的那些“匠人”们,无不都是在用时间征服时间!


【七哥闲谈】

我是七哥的助理海浪,这篇文章是七哥早就写好了的,被某杂志采用,为和杂志同步,到现在才推送。

七哥这几天一直在行走,从五台山出发,途径五台县、忻州、阳曲,应该还有几十里就到太原了。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和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他说等到了太原歇两天,到时候写几篇文章出来。

推荐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启发:

匠人精神 ,关于武夷山70多岁老人的故事,三十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

“匠人精神”的反思,每个人坚持用心做一件事情,不用多长时间,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

比小说精彩 ,赞赏好评最多的文章之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估计是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吧。

月亮和六便士,文学家毛姆的作品,目前为止最触动我内心的小说,没有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