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提升认知,再提升人效

CCFA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3-04-11
春计,一年之计在于春;夏忙,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思,秋分折桂细思量。 在这个秋风秋雨天渐凉的日子,让我们泡壶热茶,细思量一下关于“提升人效”的问题吧。


文 | 董晓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why+how+what?


你是一位经理,当你接到上级领导的任务卡“提升人效”时,你会怎么做?你是马上行动?还是先提出问题?事实证明,先整明白什么是“提升人效”,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 我们为什么要提升人效(提升人效对应的当下的痛点是什么)?
第二, 我们要如何提升人效(这是你弄明白痛点后的执行层面的问题)?
第三, 我们需要提升人效的哪些指标和节点(这是梳理和聚焦要点的过程)?
 
这就是【黄金圈法则】的思考模式,非常管用。没有提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认知,没有认知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听一遍就会的“学神”毕竟是少数,即使有,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提问、思考、认知和行动的过程锻炼出来的。
 
【黄金圈法则】让我们从内向外的思考问题,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再去思考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why+how+what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我们工作、学习,乃至人生的全过程。接下来,我们细思量其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提升效率还是效果?


“人效”的“效”是指“效率”还是“效果”呢?亦或是“效率”和“效果”都要兼顾呢?这是面对“提升人效”的任务时,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
 
有的业务迫在眉睫的是“效率”,而有些业务如履薄冰的“效果”,还有一些业务,可能是竞争太激烈,也可能是自己做的比较弱,更可能是红海市场顾客要求很高,行业内卷非常严重,我们需要“效率”和“效果”一同提升。那么,你所在的企业的任务卡上的“提升人效”,到底要是要提升哪个部分呢?
 
我们可以用笛卡尔发明的“坐标系”来思考这个问题。如图所示:横坐标是“效率”,纵坐标是“效果”。先给自己所负责业务的“效率和效果”一个定位A点。A点对应的X轴(效率轴)的数字,就是当下的“效率”,A点对应的Y轴(效果轴)的数字,就是当下的“效果”。A点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要试图到达B点,B点就是我们的目标(提升效率or提升效果or提升效率+提升效果),针对三个不同的诉求和方向,我们就可以标记出来三个不同的B点(B1点、B2点、B3点)。B1点、B2点、B3点就是我们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提升到的结果或目标。如图,A点的效率是2,效果是3;B1点代表效果不变,将效率提升到5;B2点代表效率不变,将效果提升到5;B3点代表将效率和效果都提升到4。


用数学思想去思考商业问题,尽可能量化可以量化的部分,尽可能降低不可量化部分的影响,这样的成本付出是有天花板的,而效果实现也是可以量化和精准的。世间的万物和生命,表面看起来都是由组织构成的,而组织是由细胞群构成的,而细胞是由化学分子构成的,而化学分子是由物理原子构成的,而物理原子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质子数量的差异……因此,我们面对的世界万物和生命,究其本质都是化学问题,而化学的本质是物理问题,而物理的本质是数学问题。同样的,我们要面对的一切商业行为,从表象看是各种问题,但从本质上看是数学问题,商业就是一场复杂的数学游戏。因此,将基础数学引入到商业,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的商业结果。
 
就好像现在的数字化变革,我们用看似冷冰冰数字的确有机会可以把商业做得更温暖更人性化。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有人的深度参与。尤其对于连锁服务业和零售业来说,我们每天围绕的就是数字和人,可以说人+数字构成了我们的商业基础。

 

我们可以投入多少成本?


无论是提升“效率”,还是提升“效果”,或者是提升“效率+效果”,我们都需要支付“成本”。那么,拿到任务卡的时候,你需要问问公司,我们有多少成本预算?这里的成本,绝对不仅仅是货币,还有比货币更重要的“平替”选项,它们可能是时间,是人力,是思考,是行动,是容错的边界……具体来看,它们可能是为了提升人效而进行的业务和文化培训,是对人员画像和对结果评估的方法,是改革和创新的激励政策,是总结和复盘的深度思考,是群体共存、共享、共创的智慧工作,是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互动、互助、互利的机制,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到底的定力、耐力和持恒力……请问,这些“成本”都准备好了吗?相比之下,货币成本的重要性都排不上号了,时间和人力是重要支出。基于如此之大的“成本”支出,我们就更需要在行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提升效率,还是提升效果,还是效率和效果均需提升”?要提升到什么程度?把自己的现状A点确定好,才是一切成本合理支出的基础,把目标B点确定好,的确是需要智慧和定力的,否则可能会劳民伤财,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

 

业务结果驱动还是企业文化驱动?


当我们提出要“提升人效”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字眼就是“人”。因此,“提升人效”这件事的出发点,在不同的企业可能是不一样的。
 
业务驱动型企业,可能是根据市场竞争现状的角度出发来“提升人效”的,那就需要严格做好【SWOT分析】,确定好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找到顾客的需求痛点,以及我们企业可以满足的需求点,以及我们经过努力可以提升的“人效”指标,而且这个指标结果对提升业务结果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这个过程类似于“田忌赛马”,要选好赛道。或是用“集中优势能力”的方式,用自己的强势去强化自己的优势。而这个优势,还必须是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和认同的需求点。同时,这个计划也要多参考【SMART原则】:

1、人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人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人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人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5、人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文化驱动型企业,可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提升人效”的。何为从人的角度出发呢?传统的企业是先确定一个事,要干这个事,所以找来一群人来干。而现代的企业很多时候是先找来一群能干的人,再根据人来确定要干的事。因此,现在有些企业会单独从“人”的角度出发,觉得我们的“人效”还有提升空间,因此提出来“提升人效”。
 
从“事”出发和从“人”出发,提出的“提升人效”的驱动力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从“事”出发“提升人效”,走的是“向管理要效益”的路线,过程和结果需要一些硬核的指标来评估和激励。从管理要效益的优势是易于操作,见效快;缺点是效果不持久,时间长了管理会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产生疲劳感。
 
如果是从“人”出发“提升人效”,走的是“向文化要价值”的路线,过程和结果需要一些软性的指标来评估和激励,但最终于还是需要一个硬核的结果考核指标。但是,硬核指标和软性指标有时候会有博弈和冲突。比如,这个人从认知上的确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结果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那么我们要怎样评估“提升人效”的结果呢?我们是不是可能就会将这个结果评估分为“近期指标“和“远期指标”,可能近期结果不好,但是没准远期结果就好了呢?但是,如果都这样去评估,那么是不是任何结果都变得可以接收了呢?这里是要区分的,有的事情做过以后,短期是不会见效的,但对长期发展来说的确至关重要。
 
管理真是一门艺术,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魅力。管理也是一门哲学,哲学从某种程度上开始于“怀疑”,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怀疑我的怀疑”。当我们怀疑管理时,管理就变成了一门哲学。管理最好不是一门科学,因为科学最终都会被证伪的。但管理本身就是科学,因此我们用到的管理工具如果说是有效的,那也一定会有一个期限,在某个时间段,在某个地点,在某群人里,某一种管理是有效的。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这种管理的功效就会递弱代偿,因此我们也需要在变动中寻求平衡和有效。

 

企业的“容错边长” 有多长?


要提升人效,就意味着改变。不改变就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晃悠,不可能有提升的。就好像,我们每天接触的知识,都是我们已知的知识,那我们就如同井底之蛙了。要提升就要改变,要改变就要“出圈”,要“出圈”就一定会“出错”。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容错能力比做一个圆圈,那么圆圈的边界的长度,就是企业的“容错边长”,圆圈的半径,就是企业的“进步半径”。那么,企业的“容错边长”与企业的“进步半径”就构成了正相关的关系。
 
容错边长=2π*进步半径(进步越快越大的企业,容错边长越长,容错能力越大)
 
这个问题,其实是考验管理者的。管理者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进步速度和进步半径的长度,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容错边界的长度。
 
如果从经理开始算是管理者,那么从经理到总监,再到总经理和大老板,他们的领导力都是有差别的。领导力有很多分类,但是,作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这个层级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作为一名经理M,他需要具有“逻辑力”,他要能有逻辑的将任务分解、分派、分权、分值、分润……他们还要有能力对过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实现目标结果。
 
作为一名总监D,不仅需要逻辑能力,还需要“格局力”。他需要能换位思考和全局思考,绝对不能仅仅从自己的部门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一个部门总监D日常要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构建部门间的协作,而协作是企业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样的,协作也是人类文明演化发展的基本方式。世界都是一个大工厂,都要有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组织大家协作,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企业的几个部门之间,没有协作哪来的提升。因此,总监的格局力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岗位能力。
 
当然了,以上两个岗位都需要业务能力,估计没有业务能力也很难做到这个岗位吧。而对于总经理和老板来说,“方向定力”和“境界”或许是决定企业走多久和走多远的核心要素了。成功的企业,很少有不是长期思维和笃定方向的,也很少有没有气度和胸怀的领头人。否则,就不会走的太长久。
 
当我们面对“提升人效”的问题时,我的建议是“先提升认知,再提升人效”。当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被解决了,“提升人效”就只需“行动力”和“持恒力”了。今天,我们就细思量到这里吧。希望各位同仁细思量后,让明年的夏忙不瞎忙:夏满忙夏认知好,效率效果人效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定于2021年11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峰会、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工作会暨扩大会、百校百企校企合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敬请关注。



往期好文

✎ 《重磅!8大业态,6项指标,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关键指标抢先看
✎ 《关于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HR们不约而同提到这个词
✎ 《洞察最新需求,探寻商科人才培养新思路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