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 | 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2017-02-10 Chinabooks中国书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一过,这个春节就算是过完了。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过了元宵,才算真正地过了年。当元宵一过,孩子们就该上学,大人们也要收心,开始新一年的忙碌。时间啊,像是白驹过隙,倏忽而逝,转眼又是一年;像是流水,毫不停滞,转个弯又向前去。无论时间如何匆匆,书香仍然会陪伴您,助您灵魂在品味之中慢慢升华,2017,China Books与您不见不散。


元宵习俗年年讲~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从古代就开始流传。每逢元宵节,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直到夜半,始归。




节日传说怎么讲~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诗词佳句可不少~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的《上元夜》


五光十色花千树,

姹紫嫣红不夜天。

艳艳灯笼高高挂,

唯求福祉百万年。

——飒然《元宵》


今日推荐阅读~


ISBN: 9787514822120

岁时中国文化礼盒(元宵节)



版权声明

编辑:Waiting

素材来自于百度百科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