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懂文物,看透历史,一书足矣



你知道吗?

文字记载的只是半部历史,另外半部让文物告诉你!



众所周知的故事不细说,千篇一律的观点不苟同!

快快翻开这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ISBN:9787559627797 


在本书中,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也可以通过壁画解开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因你头脑中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



精 彩 试 读


穆天子西行之谜


周人替代商人成为古代中国的掌控者后,开始了向东部扩张的脚步。他们的目标是黄淮流域中下游滨海的东夷和淮夷,因为后者控制着古代中国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铜矿石。

然而,周人在和东南部人群的资源争夺战中,并不总能占据上风。西周依靠马匹和战车击败了商朝,当他们要继续深入南方,获取当地资源时,却遭遇了巨大阻碍。南方泥泞的土地和当地原住民一起,成了马车最大的敌人。不断折损的战车部队,给周王朝带来严重打击,连一位君主周昭王都在南征中遇难。为了一雪前耻,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决定卷土重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王朝的军事力量重新购买马匹。

周穆王,是周代历史上事迹最为浪漫的一位君主。他一生的事迹,除了史籍中严肃的记载外,还有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穆天子传》,描写他乘坐着“八匹骏马”驱动的马车一路西征、东征的故事。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周穆王遇到了一位在瑶池居住的“西王母”,两人之间歌唱互答。因为爱听香艳野史的道听途说者越来越多,后来人竟一直以为周穆王驾车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找“西王母”幽会,而事实上,他的西行还隐藏着一项重要任务。

其实周穆王和西王母交往的情节只占《穆天子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而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都是在讲周穆王沿途买马的事情。

当然,买马需要资金,周穆王出发之后,一开始用黄金向北方部落购买“良马牛羊”。可是出发没多久,估计黄金花得差不多了,他就专门改道前往一座“群玉之山”,“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也就是说,周穆王开采了大量玉料,装满了三辆大车,又用这些玉料,让人加工成上万只玉璧。

这些玉璧补充了他的西行资金,比如他见到西王母时给她“白圭玄璧”,可能就来自这里。更重要的是,这些玉璧在他买马的道路上起了关键作用,依靠这些马匹,他重新组建了殷八师、西六师中的战车,为他一举东征扫平了道路。

当然,这些玉璧和玉石,很可能没有完全用于购买马匹。就像当年周穆王的祖先因为十对玉璧,开始为商朝效力,并最终推翻商人的统治一样。周穆王用于买马的这些经费,也可能产生了同样的后果。利用这些玉璧,周人从西北人群中为自己招募了不少守卫边境的部队,可是后来,也许是因为对周人给出的价格有所不满,或者因为征调、派遣的任务过于繁重,总之,西北的犬戎部落第一个起来反对周王。要知道,犬戎可是当年在周穆王买马路上,最为拥护他的群体之一。他们奋起反抗的原因,可能就是周王后来用来买马的玉璧价格不够优厚。

最后,犬戎的反抗迫使周王做出调整,开始让另外一些来自渭水上游的西戎部落,替代犬戎为王室供应马匹。从这些来自西戎的部落中,诞生了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的祖先。


玉石货币的最后记忆


说到秦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使用的主要货币,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还因为中间的方孔,又被称作“孔方兄”。尽管大小尺寸和上面的年号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形状是一样的。铜钱就是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开始流行的。而秦国之所以铸造这样的货币,大概是为了纪念改变他们祖先命运的玉璧。

秦国人最初铸造的货币,其实是一种圆形圆孔的圜钱,就像一枚缩小版的玉璧。后来之所以演变成了圆形方孔钱,是因为浇铸技术出现后,同一批铜钱都是从一个磨具中浇铸出来的。为了集中打磨铜钱的边缘,中间要插一根用于固定的棍子,圆孔中插的棍子容易滑动,就索性把圆孔改成了方孔。这种纯技术的因素,就最终确定了圆形方孔钱的形状。但是,这也难以改变铜钱和玉璧的相似之处。

后来,有人以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的名义写了一本书,名叫《管子》。博学多知的管仲在书中告诉我们,其实,随着铜币的流行,玉璧这样比较沉重的支付媒介,在东周时大多已经退出了中原经济流通的舞台。但至少在当时的甘肃一带,也就是秦国的大本营,还保留了用“白璧”作为流通货币的习惯。在陕北一带,则流行用“璆琳”“琅玕”,也就是球状的玉石,作为通用货币。这里就是当年周穆王出征买马的目的地,所以有这种交易习惯一点也不奇怪。

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玉石作为货币的记载,大概出现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当时齐国已经开始使用铜币,但也没忘记用玉璧当作支付媒介的交换方式。《管子》中记录了管仲的一次计谋:当时齐桓公缺钱,管仲给他想了一个来钱的办法,“使玉人刻石而为璧”,按照石璧大小定价,大的千钱,小的五百。齐国还用这种玉璧作为朝拜周王的贡品,结果使天下诸侯的黄金、珍珠、五谷、布匹都流入了齐国。这个故事就叫作“石璧谋”。对管仲来说,玉璧就是更大面额的票据,他发行了两种,分别是一千和五百面额的,通过这种古老的交换方式,带动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玉石的货币价值,管仲还作了重要总结:“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里说的刀布,就是齐国当时通用的铜铸钱币,相比珠玉、黄金,它的价值是最低的。怪不得在春秋战国时代,有那么多关于玉璧的故事流行,比如著名的“和氏璧”故事。这些著名的玉石、玉璧,都体现了它们原来的货币属性。




版权声明

编辑:芝仁

摘自《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