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喜欢和那些「不忿」的人共事

2017-05-11 邱岳 二爷鉴书

photo by @Andy Tootell

在公司里,若两个人总是意见一致,意味着其中的一个人是多余的。

前些天有个创业的朋友在招产品经理,两个候选人都不错,选不出来,发消息问我意见。我听完情况给他的建议是,如果团队能消化,就选那个比较「不忿」一点的。

所谓的不忿,是说能保持质疑,拒绝趋同,提出自己的想法。创业毕竟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一团和气,需要多一些和而不同的伙伴。

尤其是产品经理,一个人云亦云的产品经理是毫无价值的,之前我在不少场合调研过工程师最讨厌产品经理说什么,排名第一总是「老板/需求方说了,要做这个」,这个行业需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不需要捧哏。

职场中的拒绝

有些特别鸡贼的职场厚黑学教年轻人要懂得服从,懂得站队,懂得揣摩圣意,但时代不同了,未来依靠权利关系维系的组织将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岌岌可危,大家出来凑份子打仗,是战友,是伙伴,第一要务是赢,而不是互相取悦。

我第一份工作当小弟,讨论产品和业务的时候主管经常会问我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方案最终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什么」,鼓励大家站到相反的立场和角度去挑战当前的想法。开始的时候我不太理解,觉得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还会有人特别阴暗地给我支招,说老板这是考验你呢,你想想当年大革文化命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让你说,说完就把你打成什么派嘛。

但后来我很快发现两个事实,一是我们发表的反对意见在很多时候确实会改变之前的决议,另一个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发表反对意见而招来不公正对待,反倒会因为总是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而被嫌弃。(当然,一旦完成决议我们就会放下争议全力执行,这也是职业道德)

我们的文化对「对抗」或「拒绝」仿佛有着特别的排斥,有时宁可说假话或装糊涂,也不愿说出那个「不」字。如果一个组织特别害怕冲突,只是追求表面的和谐氛围,形势就会变的特别微妙,仿佛上演大型真人狼人杀游戏,每个人脸上挂着迷人的微笑,心里揣着锋利的刀。

优秀的团队会鼓励不同意见摊开来解决,而不是掩耳盗铃任其在阴暗处腐败发酵,最终以非常丑恶的方式被处理。这样的团队也有足够的文化空间能容得下拒绝、争执甚至冲突,让所有人光明正大地在碰撞中找到方向,然后通力执行,大家在这其中找到存在感(工作中真正的存在感不是逢年过节搞个小节目拍两张照片发在自己公司内刊上,而是切实的参与和来自团队内外的持续反馈)

另一方面,打硬仗的团队也需要独立思考的人,我们有时在评价产品经理时会说一个人「有点面」,大意就是太和蔼了,完全没有攻击性,不够硬朗坚决,遇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会学着当年我主管的样子鼓励他,让他尽可能有点脾气,敢顶嘴敢拒绝,毕竟软蛋当不了产品经理。

拒绝的技巧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拒绝的技巧。不论你多么急迫想要开始拒绝,也要记得礼貌。强势不等于强硬,耐心地表达和解释,把「为什么」表达清楚,不要只用中指和粗话;凡事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如果团队对冲突的消化能力还不是很强,拍了桌子以后可以跟人客气一嘴,至少说一句「别介意,都是为了工作」。

观点充分讨论,把想法全部说出来碰撞,弄清楚真正的交锋是在哪里,发现自己错了就认,别耍小聪明将错就错,都是出来混的,你真以为别人看不出你那点儿小心眼吗?另外注意不要义气用事,别把赢得观点之争看得太重——赢了自己人又算什么本事。

最后一个提醒就是不要事后诸葛亮,一旦团队决定方向,不论它跟你的建议是不是一致,你都应该尽全力,万一最后证明选错了,该反思反思,但别阴阳怪气地说什么「我早就说过了…」之类的话。一颗子弹打不死创业者,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放任这样的言论只会让大家都越来越不敢充分提出见解,把气氛搞得很糟糕。

拒绝的意义

人都是通过拒绝建立边界的,一个不知道怎么拒绝的人无法被勾勒轮廓。这些天有一部印度电影在上映,叫《摔跤吧!爸爸》,讲的是一个印度爸爸教自己俩女儿练摔跤的故事,有个细节是大女儿进了体育学院之后随波逐流学着留头发染指甲什么的,而二女儿就硬朗一些,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和学习。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很有感触,拒绝的客体通常在外部,而拒绝的意义却又是向内的,通过拒绝,人们可以完成对自己的一次确认,这是我,这是我想要走的路,边界在这里,我不跨过去。

我想起自己的女儿,我其实不怕她们犯错误,却希望她们能清楚地有自己的边界,这样我才不会担心她们会被任何力量(包括我在内)裹挟。我愿意听到她们说「爸爸,不」,这是她们从我们身上剥离的过程,可能痛,但应该是快乐的。

对于一个品牌或产品来说,很多时候也是通过拒绝来确认,确认自己的核心受众,确认自己的服务边界,甚至确认自己的价值观。

— 广告时间 —

Google 拒绝人工干预搜索结果,为了保证搜索的完整和公正,Apple 拒绝协助美国政府解锁嫌疑犯的 iPhone,只为遵守用户隐私至上的原则。「二爷鉴书」长期的合作伙伴 100offer 也一直秉持着「拒绝精神」,他们拒绝了 90% 的企业和 80% 的求职者,只为帮优秀的互联网人找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100offer 希望能分享和鼓励这种态度,让更多的人看到拒绝与坚持的价值,通过拒绝彰显自己的目标。如果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中,曾因为「拒绝」而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不论是拒绝一个需求,拒绝一份 offer,或者拒绝一个姑娘……现在 100offer 都希望你能分享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去到活动页面,看看别人关于「拒绝」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参与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