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  线 | 徐红梅:又见敦煌

2016-10-02 徐红梅 人民日报文艺
又见敦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侧记

本报记者  徐红梅

载《人民日报》10月2日8版

        历史的长廊里落英缤纷,每一次捡拾都可能获取新知,每一个时代也都有新的历史经验和当代阐释。历史的生命正在于此。尤其是那些曾经对人类文明史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历史遗产,在时代的感召下,常常迸发新的活力。正如“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之间曾经最重要的商贸和文化通道,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生机勃发,而敦煌,作为这条古代文明互相汲取营养的主动脉上的要隘,也再次掀起文化热潮——9月20日至10月1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这场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年展和高峰会议两项核心活动展开的国家级盛会,以国际展区、中国展区、甘肃展区、专题展区四个部分,共33个分项展览,让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件艺术品和文物,首次跨越历史的时空对话敦煌,与高峰会议相呼应、相印证,展开基于历史、立足现实的交流与互鉴。敦煌,联通着历史与现在,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在敦煌开启的对话、发表的宣言,除了沉甸甸的历史感,更散发现实的光芒。
远行:西去与东来
        丝绸之路是通向远方的路。        踏歌远行,是人类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人类对世界的本能探索。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东晋法显大师远赴古印度求经律,写出了第一部反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著作《佛国记》,更掀起了长达千余年的西行求法的“留学运动”;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观看在气势恢弘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陈列着的丝路沿线各国的展品,总能穿越时空,隐约看到那些在丝路上跋涉着的远行者的身影,他们不畏险阻,或追赶着落日,向西行进;或迎着朝阳,向东而来,一步步丈量出的悲壮行旅,成就了丝绸之路上的千古传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曾步入衰落期,但中华文明众多重要的物质文化早已西传惠及世界,丝路沿线各国的文明已然交融。        在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中国与法国,最能体会世界文明因丝路而谱写的新的华章。        法国是此次文博会的主宾国。“文明之旅·魅力法国”主宾国展汇集的350余件艺术品,分“古老法国”“丝路有邦”“魅力地域”“相约法国”四个部分,以全景的形式展现了法国的文化、艺术、地理、历史、城市、建筑等人文图景。同时,展览通过梳理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再现了法国作为丝路的终点之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而探讨文化多元性和跨地域性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正如法国驻华大使顾山所说:“文博会所描绘的这条魅力和神奇之路,曾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欧洲艺术、诗赋、语言和精神上的想象力……若没有丝绸之路,法国的文化将有可能不完全是当今的自身形态。”


            装饰人物的瓷板画    法国


        法国里昂深深镌刻着丝路文明的印记。作为丝绸之路在西方的终点之一,里昂曾是中国丝绸在欧洲的集散中心。公元十六世纪,当丝绸之路开始逐渐被废弃时,丝绸技术和纺织工业在里昂逐渐发展起来。若干世纪以来,里昂作为法国纺织业之都,和亚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里昂纺织和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展品便是明证。曾在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获奖的“塔拉博·佩尔索兹·罗嘉干燥器”的装饰板,不仅展示了该蚕丝干燥器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其独特的人物画装饰也以短剧的形式详细再现了制造蚕丝的步骤和中国传统的养蚕术。装饰板上,这些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图像和里昂市徽章和谐一体,可谓是丝绸之路的文明传播在里昂这座城市开花结果的生动表达。展览中还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中法两国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加深,里昂市政府还出资翻修了中法大学旧址、将市政府建筑改造成丝绸博物馆,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在法国落户,这些无疑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最吸引观众驻足的,还有一辆能够在雪地、冰层与岩石上行驶的雪铁龙履带车——1931年4月,一支由探险家、科学家和文化学者等共43人组成的法国车队,分“帕米尔”和“中国”两支,分别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中国天津出发,其中的“帕米尔”车队一路东行,穿越喜马拉雅山。两队人马数月后在新疆阿克苏会师,并最终于1932年2月抵达北京,共历时十个月,跋涉1.2万余公里,完成了人类首次借助机械力量横跨欧亚的壮举。

雪铁龙履带车

        这次“东方之旅”被视为汽车发展史上最疯狂的一次远征,也被称为“车轮上的丝绸之路”。车队中有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历史学家、机械师、医生、摄影师、画家等各学科专家。他们一边应对沿途的沙漠、戈壁、雪山等恶劣环境,一边进行着科学探索,并首次运用摄像机、彩色胶片及录音机等先进设备对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语言等进行了记录,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珍贵资料。此次展览特别陈列了车队中俄罗斯画家雅科夫列夫的作品。他在旅途中创作了许多人物画及风景画,如阿富汗名流、波斯文人、从哈密到苏州的向导、土尔扈特公主等,认真且传神地表现了所见所闻。

俄罗斯画家雅科夫列夫的作品

        无独有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掀起西行的浪潮。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以及开发西北热潮的兴起,让西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关注的焦点。李丁陇、张大千、孙宗慰、王子云、谢稚柳、常书鸿、吴作人、关山月、董希文、韩乐然等一批艺术家先后奔赴敦煌,西学冲击下的传统派、折中派、激进派皆汇聚于此,纷纷拜倒在敦煌艺术的脚下。敦煌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外文明在丝路上的融汇,更为现代中国美术提供了来自历史深处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画更不同于西方艺术的滋养,改变着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观。此次展出的“朝圣敦煌——美术精品”,可谓是这一影响的最佳呈现。
回响:过去与未来
        穿越千年古道,聆听丝路文明的回响,可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如同“敦煌”二字的含义,此次文博会文化年展不可谓不盛大辉煌:“四海一家”荟萃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近40个国家独具各国民族特色的绘画、雕塑、工艺品;“意会中国”汇集了20余个沿线国家及欧美约50位艺术家的百余幅油画作品;“文化记忆”重点选取丝路沿线国家和省区市获得联合国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书香丝路”集中展示了丝路沿线国家出版的以丝路为主题的精品图书;“丝路之邮”展现了与丝路相关的国际邮品;“海丝记忆”反映了海外华侨的贡献及真实生活,以及独具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移民文化;“世·象”通过中国与意大利艺术家交流创作的艺术作品,比对中意当代艺术;“文明交响”生动呈现了埃及艺术家眼中的中国、中国艺术家眼中的埃及;“丝路沿线省区市文物精品”精选国内丝路沿线43家文博单位670余件馆藏文物,重温华夏文明兴盛、发展、传播的历程;“近代书画展”以110余件书画作品展示了中国美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古今观念的涤荡中的多元发展;“花开敦煌”以常沙娜等5位艺术家的111件敦煌壁画临摹作品、服饰手稿、敦煌意象的各类工艺品,展现了敦煌艺术的深远影响;“互动时代”以新媒体设计为方向,展示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创意文化领域的创新成就与发展现状……
        中外协奏、古今辉映,盛大的文博会文化年展如敦煌石窟般搭建起交流互鉴的文化长廊,61个国家的8000多件展品汇成丝路文明的星河,闪现着千年古道上的锦簇,伴着历史和艺术的回响。但观众很难想象,如此宏大的工程,从获批到开幕,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它不同于惯常的文化博览交易会。作为国家级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会,它旨在借助丝绸之路的精神纽带,突出文明互鉴的主题,实现民心相通的目标,从而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展览。人文交流是为国家的外交奠定民意基础。丝路沿线涉及几十个国家,既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性格与习惯,更要在价值观各异的复杂背景下,有理、有力、有节地做到以我为主。面对立意高、内容庞杂、时间紧、展览资源少等诸多挑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作为此次文博会文化年展的总体策划,国际展区、主宾国馆的总执行单位,以及整个文化年展设计和特装方案的审核单位,充分调动过去五六十年间主推国家高端对外文化交流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优势,以克服筹备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与丝路沿线各国驻华使馆的密切沟通、友好合作,充分挖掘了各国使馆的文化资源,发挥了其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一些国外展品顺利完成了报批手续;向长期合作的机构分门别类地征集展品,成为在非正常状态下筹集到足够的、有质量的展品保证,而这一切只为实现以四海百国的古今世象昭示未来的策展初衷。正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所说,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平台,文化年展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世界著名文化展事,多在欧美;中国著名文化展事,多在沿海。地处西部内地的敦煌文博会只有集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各省资源力量,重点联络中亚、西亚、南亚、非洲各国,兼及欧美,推动品牌平台多元差异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博会“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题。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丝绸之路从来都不只是一条商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早已让“丝绸之路”超越其原有的含义,成为中华民族敞开心胸、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一种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世界意识的象征。正如《敦煌宣言》彰显的是深化人文交流在建构世界中的价值,首届敦煌文博会所开启的文明对话,也将在“互鉴共进”中远播,那将是一曲历史回响与时代和声共谐的奏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