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兴传统工艺系列 | 李砚祖:物化的“国学”

2016-10-02 李砚祖 人民日报文艺
        传统工艺包括很多内容。在手工业时代,人类为生活和生产制造的用具、工具多是手工的产物。制作者在制造的过程中常常不仅追求功用的满足,而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追求形式的美,如吃饭用的瓷器、喝茶的茶具等,还有的由实用逐渐转化为纯欣赏的器具,或者纯粹设计为陈设欣赏品。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的造物至少包括了三类:实用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以及纯欣赏的器具。后两者即所谓的“工艺美术”。有的器具因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而成为“文物”,例如中国古代的瓷器,无论是餐具、酒具还是陈设瓷,多已经成为中外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无法取代的手作
        大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手工业,人们生活、生产所需要的大多数器具、设备多由机器生产来完成。手工生产的主要是那些不能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的景泰蓝、牙木竹雕、金银器、玉石器等传统工艺,以及民间的一些如刺绣等特殊工艺,它们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和个人性。地域性所指,既界域于东西方,又界域于国别内的不同地区甚至是村落里巷;民俗性实质上即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而个人性则是手工艺的个性化、情感化、艺术化的源泉。每个国家多有自己的“国学”,而国学无疑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和个人性。今天国人所谓的“国学”,类似于“经学”或者“文献学”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我以为,“国学”作为文化也可以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非物质的如文字、传说、语言、风俗、习性等;物质的如传统手工艺、建筑等造物,也应该是“国学”的一部分。        在久远的生活和生产中,人们首先生产用具、工具以及供居住用的建筑,这些物质性的创造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具有文化的代表性、指向性和标志性。对于一个民族的文明,我们可以通过其工艺造物、建筑等物质文化来理解和把握。而且,这物质态的部分,其流通、传播既与非物质态的文化传播有共同点,也有其独特性——它更具直观性,如西方在不太理解中国那些非物质文明时,物态化文明的产物如丝绸、瓷器一类的工艺造物则比较容易被接受和被理解。历史上,中国文明传播影响广泛的也大多是物态化的东西——丝绸之路之丝绸、陶瓷之路之陶瓷等。因此,有必要将传统工艺及其产品作为“国学”的重要部分来看待。        工艺美术是手工业的一部分,手工业的基础是人类用手的劳作即所谓“手作”。实际上,“手作”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也不例外。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即从广泛存在的“手作”分析中发现了器具的“艺术性”和雕塑、绘画一类艺术的“生产性”:“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手工艺品、器具,它们都是生产出来的……我们把创作思为生产,但器具的制造也是一种生产……在陶匠和雕塑家的活动中,在木工和画家的活动中,发现了相同的行为……无论是作品的制造,还是器具的制造,都是在生产中发生的。”不论是工艺还是艺术,海德格尔在其中发现的生产性,准确地说是手工的生产性,只有限定在手工,这种生产性才更贴切、更有意义。这一并列、比较与分析,不仅把人类的艺术生产归入广义的手工生产,也揭示了手工生产的艺术性。        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不仅仅是艺术的,还具有经济的、民生的诸多价值。作为手工生产形态,它既可以作为大机器生产的补充,其本身也同样具有独立的生产形态的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工艺美术作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手工生产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态之一。传统工艺美术,过去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产物,今天仍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提升生活品质、美化生活的工具和方法。由此而言,今天的生活也应有今天的工艺美术。因此,面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存在和当代生活的新需求,振兴传统工艺也就成了必由之路。
亟待提升的自觉
        探究工艺美术的历史可以发现,工艺美术一直处于缓慢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之中,我们将以往的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缓慢过程称之为“自发的过程”。在当代科技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自发而缓慢的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必须提升创新的自觉性和速度,也就是把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变成一个“自觉的过程”,其方法是从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中汲取时代审美的信息和创造性的方法,走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的路子,诚如现代设计汲取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华创造新的物类一样,创造新的手工艺。        振兴传统工艺有多条道路。一是产业方式,如现在已经有许多工艺美术企业在实践将木雕、刺绣、陶瓷、首饰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实现批量甚至是大批量生产;二是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类手工作坊也已然成为时尚。前者需要与现代设计结合,强化设计,以适应新时代和新的审美需求;后者则需要保持传统特色、强化地域风格,有限创新,以不变应万变,形成和保持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        振兴传统工艺的关键在于传承。传承的核心要素有两个——手工技艺和内在的文化精神。手工技艺是传统工艺的根本,尤其是大机器生产方式对传统的手工方式的影响与剥夺日益加深,在这种境况下,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各方面的侵蚀而式微,有的传统手工艺正日益为机器工艺所取代,如木雕甚至是玉雕,原先的手工艺特色也在这种改变中被弱化。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纯手工的东西其价值会日益显现,也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除了手工技艺这个根本外,文化精神的传承更为重要。文化精神是物化在手工艺作品中的。要振兴传统工艺,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传统工艺的文化属性和精神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的复制上。        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和高科技的发展,手工艺日益具有艺术化的趋势和气象。手工艺生产也应该是一种艺术的生产。因此,把当代以工艺美术为代表的手工艺生产归结为文化产业,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振兴和发展以工艺美术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具有现代经济产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如果说大机器生产具有人类所有生产的共性特征,那么手工艺生产则更具民族的、文化的、艺术的个性特征。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当代工艺,都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是“国学”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振兴传统工艺和振兴“国学”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创造精致,需要在企求经济价值的同时考虑用文化的、创造的、本真的内涵去丰富它,以传承和创造出真正属于时代和中国的新工艺。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