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家园 | 又到金秋收获时

2016-10-03 张秀超 人民日报文艺

文 | 张秀超

载201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8版“大地”副刊


秋天,塞外大地的玉米成熟了。在塞罕山脚下的白塔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在村头的小院子里晒玉米,黄黄的玉米穗,挂在白桦木杆搭建的晾秋架上。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桦木杆晒架上,还挂着一个如意吉祥结,那是用黄黄的菊花编织的,很是精美。我好奇地问老人,晒秋的日子,为什么挂这个。老人笑笑说,这是她妈妈传下来的,她妈妈在世的时候,每年秋天收获的时节,都要做这样的如意吉祥结。这是为纪念一个收获的秋天,也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她说,那个秋天,兵荒马乱的总有人来糟蹋庄稼抢秋粮,是一个挎盒子枪的女红军,日夜带领乡亲们抢收粮食,白天收割,夜里打洞,把粮食藏起来。是她救了乡亲们。那个人年轻漂亮,很喜爱如星星一样开放在原野的菊花。后来,每到收获时节,看到满山粲然开放的菊花,人们就格外想念那个女红军。老人手巧的妈妈,于是就年年用菊花编织了如意吉祥结,来表达对那个红军女干部的无限感激和思念之情。那个受人爱戴的女红军,她的名字叫黄代芳。

老人的话,让我感慨万千。几十年的风云,多少世事被岁月的风尘淹没,可一个名字,穿越几十个春秋,在人们的心间,却如灯火一样跳跃不息,在两代人的心间脉脉传递。

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翻开史册,沿着一个人的足迹回望,我还寻找到一个名字:蹇先任。这个名字,让我看到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个非凡女性波澜壮阔的人生史诗!

生于南方的蹇先任,十八岁参加革命,二十岁参加湘鄂红军游击队,随即转入湘西红军第四军,二十六岁带着刚刚出生的女儿参加长征,而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工作,后被派赴莫斯科共产国际党校工作学习,在返回延安途中,在新疆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扣押长达一年之久,后经党组织营救,脱离虎口,返回延安。

在腥风血雨中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后,在革命生涯和个人生活都经历太多的磨难后,1946年5月,三十七岁的蹇先任,来到北方的塞外山区木兰围场,任围场县委副书记。

从热河到围场,在崎岖的山路上,蹇先任坐着一辆木头车,颠簸了三四天。赶马车来接县委副书记的人是个老大爷,见书记是个文静的女人,惊异地问她:你去我们那山高水冷的地方干啥,人穷得吃不上饭,穿不起衣。夏天还能够将就,冬天滴水成冰,刮白毛风如狼嚎一样,冻得人出不了屋。她笑笑说:“我去打国民党,为穷苦人能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做事情。”老乡说得没有错,这里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他们半路到村里人家投宿,破草门一开,在地上烤火取暖的人,人影一闪,慌忙躲避起来,原来女人孩子披着破烂衣服烤火,羞于见人,这里几乎家家都穷得没有衣服穿。

这里的人民生活贫苦,斗争环境更是十分险恶。围场是抗战胜利后由八路军和平接收的新解放区,日伪旧势力残存,深山茂林中隐藏着土匪,不时出来为非作歹,所以县委的工作极其复杂危险。

为了便于工作,蹇先任隐姓埋名,化名黄代芳。这个被赶马车的大爷担心在坝上的艰苦环境下怎样生活的柔弱女性,在此后腥风血雨的战斗岁月中,表现出惊人的干练英武。在平常的工作中,她做事周到细致,平易亲和,强敌压境时,她立马横枪,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蹇先任到围场后不久,国民党军进占承德,省、地委机关和临县的后方人员还有前线的伤员,撤退到围场,这使本来就条件艰苦、物资紧缺的县委,面临严峻考验。蹇先任想尽办法为大家改善吃住状况。她带领大家上山捡木柴,把屋子烧暖;为了搞好伙食,她亲自与伙房做饭的人员一起,研究改善办法,还让人们把米轧成面,做锅贴蒸馍等各种干粮,有时候还用高粱米换些莜麦面或荞麦面做调剂。在她的精心调理下,接待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当地的干部和过往的人员都很感动,人们都说黄书记是个心细的人,对她赞不绝口。

秋收时节,国民党部队和山上的土匪都来争抢粮食。蜿蜒纵横的山梁上,哪一条小路,随时都可能杀出一队人马,来糟蹋抢夺庄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百姓如惊弓之鸟。蹇先任来到大山里,带领群众们抢收粮食。她腰里别着盒子枪,枪上拴着一条红绸子布,那一抹殷红,在蒿草簌簌的秋野里,如一团燃烧的火苗,有这团火苗在闪烁,人们就不害怕,跟着她大胆地收藏庄稼。为了便于运输储藏,她让乡亲们把谷子穗头割下来,棒子掰下来,藏在山洞里,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得到粮食。她帮助百姓们抢收到活命的粮食,使在战火中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度过了那最艰难的岁月。

秋收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兵分三路,向围场进攻,在承德的党、政、军后方机关向内蒙古经棚撤退,距离老县城一百里外的新拨,是奔经棚的必经之地。蹇先任带领干部到新拨区协助各部人马转移。国民党部队大批人马也奔新拨打来。

国民党部队烧杀掠抢,百姓也随着队伍逃离,蹇先任在协助各队人员撤退的同时,还要组织护送百姓转移。强敌就在身后追赶,可她不忍丢下一个百姓,她在村镇来回奔走,直到看不到一个百姓的身影,才最后一个撤离镇子。乡亲们拖儿带女,步履艰难地行走,由于队伍太大,行走缓慢,敌人很快就追上来。枪声就在身后,警卫员见形势太危险,拽着她的马缰绳,要她快跑,可她坚持护卫着百姓们一起走,直到护送完乡亲们摆脱敌人的追赶。

这次突围后,在经棚做短期的休整。蹇先任的心中一直还惦念着那些流离漂泊的乡亲们,很想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几天后,她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县委的几个干部再次返回围场,不料遭遇国民党强兵的追截。她带领人们边打边撤,保存了力量,牵制了敌人,让百姓生命财产少受了摧残掠夺。蹇先任临危不乱,灵活机智,在大事面前有主见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不久,由于工作需要,蹇先任调离围场,开始新的征战旅途。但她永远忘不掉围场的百姓,忘不掉一起出生入死的同志们。此后,她无论走到哪里,心里一直惦记着围场,直到2004年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前,还对围场念念不忘,嘱咐女儿,把她所有的积蓄和书籍捐给她曾战斗过的围场。

蹇先任与贺龙元帅的女儿,那个出生十几天就在马背上开始长征、被称为长征队伍里最小的人儿,后来成为共和国女将军的贺捷生,多次来到母亲战斗过的木兰围场,遵照母亲的遗愿,在亲友及各方的支持下,在围场老县城所在地、克勒沟镇建起了一所学校,当地人为其取名先任学校,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光荏苒,蹇先任与木兰围场的百姓们,在塞外瑟瑟秋寒中,与敌人争抢粮食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七十个春秋。今天,塞外大地又迎来收获的时节,山野的菊花灿烂绽放,人们在祥和的日子里,在五谷飘香的大地上,又想到那个岁月,想到那个骑白马、挎双枪、年轻漂亮的女红军。那个女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秋收的原野上同乡亲们抢收庄稼的故事,在塞外大地已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它一直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并将一代代地传颂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