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半日闲谭丨一个人,一座城

2016-11-19 舒翼 人民日报文艺
一个人,一座城

舒翼



  前些日子,正值京城举办“南方戏曲演出季”,家乡的扬剧也名列其中,演出了大型新编历史剧《不破之城》。该剧取材于明末史可法镇守扬州的故事。讲述的是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镇守扬州,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终因兵力悬殊,七日城破。城虽已失守,然而面对清兵的刀斧,史可法与扬州军民誓死不屈,慷慨赴死,铸就了一座精神气节的“不破之城”。

  当舞台上的乡音乡曲响起,我仿佛回到了那座熟悉的古城。在我看来,《不破之城》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与一座城之间的故事。很多城,大概都有这样的一个人,书写了这座城的一段历史,塑造了这座城的一种品格。

  正如史可法与扬州城。

  对于《不破之城》里讲述的被困孤城、殉难扬州一事,《明史》中这样记载:史可法“悯国步多艰,忠义奋发,提兵江浒,以当南北之冲,四镇棋布,联络声援,力图兴复。然而天方降割,权臣掣肘于内,悍将跋扈于外,遂致兵顿饷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决身歼,亦可悲矣!”也正是守城之举,让史可法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大敌当前的危急关头,《不破之城》剧里,史可法阵前号令:“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殉国!”剧外,三百七十一年前的那场刀光血影里,史可法挺身而出:“我史督师也!”时与史可法共殉国难、姓名可考者,有文官十八人,武将皆巷战亡,士卒义民奋战捐躯者不计其数。誓死守城的史可法,将仁爱悲悯的胸怀、舍生取义的气节,注入了这座城。有形的城池虽被破,但史可法的精神让这座城成为一座不破的气节之城。

  死守扬州城的史可法,曾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梅花岭位于扬州城北广储门外,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地方官疏浚河流,积土成丘,丘上植梅,因此得名。史可法殉难后,其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于是葬其衣冠于梅花岭。梅花岭,从此成为许多文人志士仰望的精神高地。清初作家孔尚任感叹:“梅枯岭亦倾,人来立脚叹。岭下水滔滔,将军衣冠烂。”他将史公写进了那部名作《桃花扇》。清初著名诗人、曾任扬州推官的王渔洋前来拜墓,吟出“梅花岭外夕阳时,步屧重来有所思”“萧瑟西风松柏树,春来犹发向南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来到这里,写下《梅花岭访史可法墓》:“江潮如吼打孤城,百世犹闻杀敌声。今日倾危如昔日,梅花岭上访先生。”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

  史可法衣冠墓及后世所建的史公祠,如今已成为“史可法纪念馆”的一部分。纪念馆门前,是一条狭窄而幽静的小路,人们从这里经过,一眼就可以看到正对着大门的飨堂中央的史可法像。那是1985年为了纪念史可法殉难三百四十周年而塑。远远望去,史公身穿官服,正襟危坐,虽看不清具体眉眼,却丝毫不减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地心生敬重。飨堂门前两边,悬挂着清代张尔荩所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唐代徐凝曾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在所有纪念史可法的言辞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两句。从中读出的,是史可法的选择、担当、道义、悲恸……与杜甫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样令人慨叹。

  对扬州人来说,史可法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扬州人对史可法是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的。朱自清先生说“我是扬州人”。其子朱乔森在《我的父亲朱自清》一文中这样写道:“父亲十二三岁的时候,由于陪祖父养病,有一年多住在扬州的‘史公祠’里。在这里,他多次听到史可法英勇领导扬州人民据守孤城、城陷身殉、宁死不屈的历史故事。父亲对这位民族英雄十分景仰,直到在中学读书那几年,他还常到扬州城外的梅花岭去凭吊史可法的衣冠冢。父亲写过多首凭吊的诗歌,可惜都已经散佚。他认为在列强蚕食、外寇侵入的危急存亡之秋,史可法的民族气节,是特别应当成为楷模的。”

  史可法,这位誓与扬州城共存亡的英雄,扬州人一直没有忘记他。扬州西门遗址展厅里,展示着史可法亲守西门、奋勇杀敌的壮烈事迹;史公祠所在的城北,有一条路被命名为“史可法路”;老城区有个名叫集贤庄的地方,原先叫系马桩,传说是史可法镇守西门时曾经扣马于此……在扬州,史可法的故事被许多文人多次书写,当地的孩子也是听着史可法的故事长大的;每天,还有不少人前去史可法纪念馆参观。于我而言,每当从纪念馆门前经过,远远地看见端坐在其间的史公像,心中总会有一种由衷的感动与敬仰。

  “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柰满扬州。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上秋。”这是郁达夫先生写下的诗句。诚如斯言,史公虽逝,但他的人格和精神,会世世代代照亮这座城,永远照亮历史的天空。


载《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9日图片选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