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日闲谭丨城市里的修补匠

2017-06-10 贾飞黄 人民日报文艺
城市里的修补匠

贾飞黄



  如果你的东西坏了,要到哪里去修呢?

  比如我现在居住的城市,以国际大都市自夸,眺望着那片赫赫有名的、冰冷高耸的混凝土玻璃丛林,我在脑海里展开一张生活半径的地图。在这条纵贯半座城的东西干道上,有银行、餐馆、立交桥、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昂贵的住宅区、产业园区、加油站、另一个购物中心、更多的购物中心,以及全天无休的拥堵和喇叭声。夜幕降临,写字楼里的白领金领转身变成时尚光鲜的红男绿女,逆着回家的人潮涌进那些大名鼎鼎的不夜城。奢侈品、快时尚、潮流……当一切繁华归结于“消费”二字,我又要去哪儿寻找修补旧物的摊点和工匠呢?

  我曾经拎着一双旧皮鞋无助地奔走在这条街上。鞋子穿了很久,皮面清理过后显出沧桑的韵味,缝线依旧强韧,只是鞋后跟磨损得厉害。我拎着它想当然地走上这条街,寻找一种叫做“修鞋匠”的行当,寻求一项叫做“粘鞋底”的服务,在我的记忆里,理应在路边树下或者天桥边的阴凉处找到那些手艺人,系着洗旧了、斑驳着各色鞋油的围裙,守着铁铸的修鞋架和木质的工具盒,皮料和油脂在阳光下散发出午后的香气……可我“流窜”许久,没有找到这样的铺子,却在一家又一家商场店员的摆手中,疑心自己成了一个穿越而来的异类。

  后来我得了路边乘凉的大婶指点,终于在一个小区深处东拐西拐地找到了“便民修鞋”的铺子,一个头发花白、衣着干净的大爷一边铲下我的旧鞋底一边跟我念叨,铺子开在这里没多少生意,但开在街边也一样,自己纯粹是闲不下来才做这个,全当服务邻居,这年月哪还有多少修鞋的人?穿坏了就扔,没穿坏也扔。

  大爷麻利地给我粘好了鞋底,又掏出小锉子,轻轻磨去溢出来的胶水。“鞋不错。”他说完,又摸出鞋油和毛刷把鞋子擦了一遍——结账时,他并没有收擦鞋的钱。

  从那之后,我开始留意这座巨型城市里面的修补匠们。

  城市在扩张,城市扩张到哪里,最先出现的永远是广告牌,然后则是西装革履的销售人员兜售尚未成型的住宅和商铺。在一派买买买的气氛中,修补匠们被挤进城市的末梢和角落,但如果肯留心,就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

  裁缝大姐住在马路对面一簇棚户区般的低矮建筑里,和一家小卖部共用一个门脸,她改的原边裤脚让人完全看不出破绽,修补各种衣物开线处也是拿手好戏,原有的缝线处已经被扯烂到下不去针,天知道她是怎么将之还原如初的。修表师傅在便民超市有一个半平方米的小隔间,我曾经在他身后默默看他拆弄一块老旧的西铁城机械表,整整两分钟他没有发现我,只是透过那个卡在眼窝里的小镜子盯着那些细小齿轮,心无旁骛。专柜售后说换过电池不保防水的电子表,在他那里换过电池后拍着胸脯跟我说:漏水你来找我。修家电的小宋没有自己的门脸,但他在附近的租房中介那里“挂了号”,那些租客和房东,家里的电器出了毛病,都会被推荐到小宋这修理。他那小小的半地下住所里,工作台比床还要大,堆满了送修的电器,小到台灯大到电视,地面像爬蔓一样遍布粗粗细细的电线。小宋说,现在的家电基本上出了保就没处修了,其实出的毛病都不大,大多数时候只需要重新焊一焊。不少失去了商铺的修补匠们不得不关张大吉,但那些坚守者们则在手艺之外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在缝隙里扎根下来。

  当然,时代也为这些修补匠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网络。我曾有一件被刮出洞的针织衫,让裁缝大姐也无奈地摇头。虽然我知道有一个词叫做“织补”,但在修补匠们都隐居如卧龙的城市里,要找到这样专精到冷僻的手艺人谈何容易。突然灵光乍现,我打开电脑在某宝里输入“织补”两个字,瞬间搜到一大批链接,我心中虽喜,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送修总让人心生疑窦,我抱着稳妥起见的心态选了一家同城的店铺——虽然这实在只是聊胜于无的保障——并在听了老板“补好了让你根本看不出来”的“吹嘘”之后,颇为忐忑地把我的衣服寄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市郊。两天后衣服寄回,我惊讶地发现,还真的是找不到当初刮坏的地方,激动之余赶紧在网上对老板表示感谢,老板告诉我她原来也在城区开店,但是由于店租上涨,加上自己先后生了两个孩子没法在店里带,就只能到郊区租个大一点的房子,在网上开店,结果生意反倒更好,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对我而言,“网购”修补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从此在网上平交天下能工巧匠。我在皮衣之都浙江海宁改过皮夹克,一件“通货”改出了定制般的上身感;我在制鞋名城东莞给靴子换过大底,穿在脚上如同自己亲手做旧的新鞋。我在几分钟内走遍沿海诸省,只为寻访能够承诺将我压坏的眼镜架修复如新的匠人,在本地装修考究的眼镜店里被服务员定性为“修好只能凑合戴”的眼镜由此焕然一新,而手工费只有“凑合戴”报价的几分之一。

  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但无论怎样变化,我总会回忆起遥远的慵懒午后,走街串巷的“磨——剪子嘞,抢——菜——刀”或者“修——洗油烟机”的吆喝声。如今吆喝声已然不在,但在城市的众声喧哗里,修补匠的温度却在一直在我心里不曾远去。我常想,他们修补的一定不只是旧物。


载《人民日报》2017年6月10日图片选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